•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医学与儒学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保持发扬中医特色已成为从上至下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其中,与中医人才成长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法规、学术等等环境,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人才的取向,是亟待解决完善的重要方面。但
    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保持发扬中医特色已成为从上至下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其中,与中医人才成长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法规、学术等等环境,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人才的取向,是亟待解决完善的重要方面。但是,除外部成长环境以外,还有一个中医人才的內在知识结构问题,尽管中医药学的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各异的各种中医药人才,而在要求他们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功底方面则是共同妁。这种“深厚功底”,不仅是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还包括十分重要的中医文化底蕴。古时把医生称为儒医,(宋会要辑稿>:“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界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可見医儒相通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知儒通远”.“知儒悟医”也就成为中医人才识结构的重要特征。从古以来,从医者何止百万千万,然真有成就、名垂青史者不足万人,这名家都有很深的儒学造诣,“有大儒才有大医”也就成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历史现象。然而返观我们现在的中医药人才,所缺憾的正在这里,儒学素养普遍欠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继承。我认为,要保持发扬中医特色必须抓住“中医人”这个第一要素,着力提高他们內在的中医素养,而为他们补上儒学这一课是十分必要的。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