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出血症中医治疗原则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出血一症,临床主要包括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诸症虽出血原因各异,但施治方法却有规律可循。根据笔者经验,均应遵循以下原则:出血是急症,止血需先行;缓则治其本,审因要辨证。上血则引下,下血则
    出血一症,临床主要包括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诸症虽出血原因各异,但施治方法却有规律可循。根据笔者经验,均应遵循以下原则: 出血是急症,止血需先行;缓则治其本,审因要辨证。上血则引下,下血则提升;上下皆出血,治法惟补中。若是大出血,血脱危生命,固气最重要,人参有大功。有瘀不宜补,瘀去新血生。血见黑则止,炒炭要存性。血止重善后,调理莫放松,补气与养血,体健人康宁。今详细论述如下: 1.急则治标,止血为先出血是急症,特别是大出血,更是危急重症,因此凡遇此类病人,首当辨其寒热虚实,紧急采用内服、外用、固脱、中西结合等各种措施以紧急止血。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的“止血为第一要法”,以免因失血过多导致亡阴亡阳之虞,引起生命危险。 2.缓则治本,审因论治中医认为火热之邪鼓荡,迫血妄行;肝气太旺,疏泄太过,肝不藏血;脾肺气虚,不能摄血,血无所附;肾阴亏损,虚火内灼,损伤脉络;精神刺激,五志化火,以及跌扑损伤等,均可引起气血逆乱,溢于脉外而出血。病因虽复杂,但主要病因可概括为“热”(实热、虚热)与“虚”(脾、肺气虚等)两个字。一般而言,阳络伤则血溢于上,阴络伤则血溢于下。出血初期,多属实证、热证;病久体虚或血症病久多属虚证、寒证。血色鲜红,多属实证、热证;血色淡红、殷红,多属虚证。血色淡暗,多属虚寒;血色紫黑属实证,多为血瘀。血色深红,甚则紫黑有块,面赤目赤唇红,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为实热或挟瘀;血色淡暗无血块,声低气怯,身倦懒言,食少便溏,头晕心悸,唇淡舌淡,畏寒喜温,脉虚弱者,为虚寒。在辨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虚证宜补,实证宜通(活血化瘀),热证当清,寒者宜温。 3.上血则引下,下血则提升;上下皆出血,治法唯补中治疗出血症,一定要重视出血的部位。吐血、咯血、鼻衄等上部出血疾患,常因肝气横逆、心肺肝胃的火邪炽盛,以致气随火升、血随气逆而导致出血。因此治疗上部出血,必须遵循“上血则引下”的原则,配合重镇、降气、釜底抽薪、引邪下行等药品。正如唐容川说:“止血方法虽多,而总莫先于降气。”缪仲淳治吐血三原则中也认为:“宜降气不宜降火。”降气常用药物有杏仁、旋复花、苏子、半夏、降香、沉香;镇降有石决明、代赭石、灵磁石;泻热釜底抽薪,功高力猛莫如大黄,且止血而不留瘀,尤为妙药;引邪下行最佳是川牛膝,治鼻衄等方中最常配伍。 下部出血如便血、产后出血、崩漏等,若体质虚弱,常因气不摄血、清气下陷引起,因此治疗大法应不忘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原则,常用药如人参、党参、黄芪、升麻、柴胡、葛根等,方如补中益气汤。若病久体虚,血出不止,还宜配合收涩固摄法以止血,常用药如乌贼骨、煅牡蛎、诃子、五倍子、乌梅炭、地榆炭、罂粟壳、椿皮炭等。 若患消化道溃疡等病,病情严重又往往吐血、便血并见。这种情况常以治疗脾胃、补益中土为主,方如归脾汤、黄土汤、泻心汤等。 4.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血所当急固 “气为血师”,“气脱则血脱”。如吐血、血崩、产后出血等,病情危急时,常可引起虚脱休克之虞,甚至危及生命。当此之时宜重用独参汤(人参30~60克),以大补元气、固脱止血(若阳虚可与黑附子、炮姜同用,也可配用阿胶等),因气足能摄血也。 5.有瘀不宜补,瘀去新血生临床各种出血症,如产后出血等,常见挟瘀现象,还有跌扑闪挫或内脏损伤,也可引起积瘀内停,血脉阻滞,出血不止。挟瘀出血,治疗应以祛瘀为先,即使大虚也不宜单纯进补,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因此,止血一定要防止留瘀。否则会造成邪留于内,导致“闭门留寇”之患。正如唐容川止血大纲中“以消瘀为第二大法”。但应注意,用化瘀行血之品,一定要视瘀之轻重,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中病辄止,瘀去不可再用,否则会消伐正气,反而加重出血。 6.血见黑则止,炒炭要存性炭药有吸附防腐作用,炒炭主要是加强凝血作用,缩短凝血时间,因此,止血效果增加。但要注意,炒炭一定要存性,完全炭化反会降低止血功效。另外,有些药物如大黄等,炒炭时可加些醋,能增强止血功效(也可加醋煎药),因醋有收敛之作用。据研究,侧柏叶、小蓟炒炭后止血作用反比生品差,故不炒为佳。 7.血止之后要重视善后调理 血止之后善后调理应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血虽止但导致出血的原因并不一定完全消除,为了出血不再复发,就一定要消除致病之因。如有热者当清除余热,体虚者 则当补虚等。如治疗崩漏的三大法则中,“塞流“,就是止血;第二步“澄源”,就是消除致病之因;其二,大出血之后,往往会气血亏虚,血脉不充,因此,一定要注意补养气血,尽快使体质恢复。正如唐容川所言,“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则阳随而亡,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方用四物汤、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