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单兆伟教授学术经验举隅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单兆伟教授,江苏省通州市人,曾拜师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在徐景藩教授门下,苦学三载。他从医30余年,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兆伟教授
      单兆伟教授,江苏省通州市人,曾拜师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在徐景藩教授门下,苦学三载。他从医30余年,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兆伟教授医德高尚,淡泊名利,常以孙思邈“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诋毁诸医,自矜己德”之训为准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坦荡。他诊病时聚精会神,从不谈论病外之事,对病人一视同仁。有一次单兆伟教授因骨折卧床休息,仍对一些渴望求医的病人,在病床上诊治,这一“卧诊”之举,感人至深。单兆伟教授先后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12名(含越南、香港、美国博士生各1名),硕士生19名(含韩国生1名)。尚有在读博士12人,在读硕士4人。他带教外国学生,针对外国学生中文水平较差,对中医基础理论理解不够全面、准确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们有较强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得外国学生的好评。他曾先后出访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授课讲学,为传播中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单兆伟教授严谨求实,谨慎谦虚,知难而进,其在学术上继承发扬并举,临床上用药平和,注重脾胃。现将其学术经验择要一二。   继承与创新并重   单兆伟教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习读医籍,刻苦勤奋,研考经旨,一丝不苟。他主张继承与发扬并举,反对墨守陈规,中医要适应时代步伐,才能真正发扬光大。他在临床医疗中尽可能使用中医药诊治疾病,坚持“能中不西”的原则,坚持中医特色。他认为放弃中医特色,就会丧失中医临床阵地,中医也就得不到继承,更不可能有发展。但是,坚持中医特色,不代表是墨守陈规,排斥现代医药。继承中医,不代表是泥古不化,反对中医发展。中医应取现代医学之所长,为我所用,特别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发展较快,引进现代诊断技术有助于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掌握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单兆伟教授学贯中西医学,不断进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临证应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他首先提出气虚、血瘀、郁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共同病理基础,主张益气清热活血。认为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见胃黏膜颜色呈灰白色、黏膜变薄、血管透见等,如同草木之萎,为气虚血瘀之镜下表现。通过中医舌诊、胃镜观察,可以判断萎缩性胃炎病情进退。如舌苔黄腻者,胃镜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或以白为主,病理可见中性核细胞浸润,一般为慢性胃炎活动期;舌苔薄黄,脉弦,伴有性情急躁,胃镜可见有胆汁返流;舌下静脉瘀紫、迂曲,病理检查可见肠化、不典型增生等变化。辨证辨病,舌镜互参,治疗有据,效果显著。   单兆伟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撰写了脾胃病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8部,代表作有《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手册》、《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胃肠病学》、《张泽生医案医话集》、《现代中医内科学》、《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等著作。主持十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9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9年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单教授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继创制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中成药方剂,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仁术健胃颗粒冲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和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舒合剂,治疗急症胃痛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后虚损的参芪精等。   遣药平和 首调脾胃   单兆伟教授临床用药纯正,主张尽量选用药性平和、不损伤脾胃的方药,如益气健脾用太子参、白术、山药等清补之品,兼顾气阴,又不滞气;润养胃阴用南北沙参、麦冬等清养之品,少用厚味重浊以防壅滞不行;行气常用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之品,不伤阴液也无破气之碍;清泄郁热喜用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少用大苦大寒损伤胃气之品;利湿重用苡仁,善利水湿,又不耗伤真阴之气;养血柔肝用白芍、百合、合欢皮等兼调情志。他认为脾胃病用药尤宜简约,每张处方用药一般八、九味药,不超过十二味,太多则庞杂,反而互相牵扯,不易恰中病情。而且每味药的用量亦不宜太重,否则药过病所,反伤正气。病已基本痊愈时,应中病即止,不可全仗药物攻治以求除邪务尽,而应膳食调养,怡情悦性,节饮食,慎起居,待脾气健旺,正气恢复,余邪自去,疾病自愈。   单师临证治病首先注重脾胃的调理,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先天禀赋非药物所能,后天之本须常顾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脾胃旺盛,还可以弥补先天之不足。营出于脾,卫出于胃,脾胃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则营卫调和,久虚可复。久病亏虚,也需从脾胃论治。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一身气血皆由谷气生化而来,脾胃健旺,泉源不竭,病安何来?五脏虚损而及于胃者,必从胃治,胃气有权,脏虚皆可弥补,故胃之关系一身最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