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发展和创新中医络病学说---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访谈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摘自《中国医药报》 近日,在北京举行了由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家参加的“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学术研讨会。会上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就中医络病学说的起源,中医络病学说的三维立体网络假说
    摘自《中国医药报》 近日,在北京举行了由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家参加的“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学术研讨会。会上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就中医络病学说的起源,中医络病学说的三维立体网络假说以及中医络病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作了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会后记者就络病学说及其“三维立体网络假说”的有关内容采访了吴以岭教授。 记:您对中医络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是什么? 吴:清代名医叶天士时期络病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人络”是对“络病”这一体系的一大贡献。而我们提出的络脉的“三维立体网络假说”则更是从络脉的网络层次、空间位置、生理功能和运行等方面对络脉的全方位解构。也可以说只有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解析,络病学说才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这是我们的创新,也是学术的发展。 记:您所说的络脉与传统中医学所说络脉之间有什么区别? 吴:传统中医学上讲,人体的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统领一身气血运行。而络脉又可分为经络之络和血络之络,血络亦称脉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两者分工协作,发挥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正常生理功能。我以为,络脉作为经络中较小的分支,更多的是指小动脉和微循环,包括了细动脉、毛细血管到细静脉,也包括了毛细血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血管伴。 记:您所研究的中医络病学说中的络脉所包含的网络层次是怎样的? 吴:络脉犹如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周身,内络脏腑,外络肢节,环流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百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庞大网络体系。中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如树枝样逐层分化。《灵枢·脉度》中提出了络脉有大络、孙络等层次之分,并把浮行于体表的叫作浮络,有血液充盈的称为血络。在后来的医学家们对络脉的网络层次又做了进一步阐述,清代名医喻昌在《医门法律·络脉论》中更明确地指出,经脉以下的络脉网络有四个层次,即从十二经脉分出的分支有十五大络,大络又分支为一百八十细络,细络再分支为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的分支连系着三万四千孙络,孙络之间有缠绊,从而构成网状的循环通路。由上可见,中医络脉是一个由经脉分出,按层次细化的庞大的网络体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比十二经脉更为广泛的作用。 记:在您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医络脉存在空间位置,那么中医络脉的空间位置又是怎样的? 吴:庞大繁杂的网络体系在体内的空间位置分布是有规律性的,凡循行于皮肤体表的络脉称为“阳络”,循行于脏腑体内的络脉称为“阴络”,经脉位于阳络和阴络的中间。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有描述说“阳络伤则血外溢”,就是指阳络损伤可出现体表和体表黏膜的出血。阴络循行于脏腑体内,随其分布区域不同而称为心络、肝络、肾络、肺络、脾络、胃络、脑络等,其敷布气血的功能也往往成为所在区域脏腑功能的组成部分。 记:中医络脉又是怎样运行的呢?您是如何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中医络脉理论进行研究的? 吴:气血在络脉中的运行有一定的速度,过速则气血妄行,过慢则气滞血瘀。鉴于经络 之气的运行包括了神经传导在内,在目前经绍实质尚未证实之前,可把神经传导速度作为运行经气的经络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脉络运行血液的速度涉及心跳快慢、心脏收缩力的强弱、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应用中医脉络气血理论指导辨证治疗的同时,充分吸收了现代医学关于血管和血液的各种最新研究进展,将对血管功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研究应用于络病研究中,从而得到启发,使我对中医脉络理论的研究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记:您所提出的络脉的“三维立体假说”是怎样的? 吴:我们通过研究络脉的网络结构,空闻位置以及络脉的运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中医络脉三维立体网络学说”,认为络脉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个立体网络,人体通过这一网络运行气血,以濡养全身。 记:中医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 吴:中医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首先是络脉瘀阻。络脉瘀阻是疾病经较长时间发展的慢性病理过程,叶天士曾描述为“久病必治络,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究其发病原因,可有脉络(血管)本身的病变。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说“寒气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就是指风寒可导致血络收缩,血气稽迟,闭塞不通。也可由血瘀或湿痰(血脂增高)引起。《成方便读》中也曾有“经络中一有湿痰死血,既不仁且不用”的说法。其次是络脉绌急。络脉绌急是指受寒、情志刺激、过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脉络收缩、痉挛状态,导致卒然不通。《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脉络绌急和现代医学的血管痉挛概念基本吻合,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中缩血管活性物质升高,舒血管活性物质降低。此外还有络虚不荣。络虚不荣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络咏气血阴阳的损伤,导致络脉不够充盈,失于荣养。所谓“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就是针对这点说的。 记:用中医络病学说解释心脑血管的发病机理与传统中医血瘀证对心脑血管疾病解释的区别在哪里? 吴: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活血化阏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以血瘀证来解释心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和冶疗方法,而实际上中医络病和血瘀证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不尽相同的两个病机概念。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大热等原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包括了新病血瘀和久病血瘀。而络病则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病理状态,包括了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及络虚不荣等病理。新病血瘀不在络脉瘀阻的范围内,而久病血瘀入络与络脉瘀阻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反映了血液瘀滞、粘稠凝聚、运行不畅的状态,但是,不能反映络脉 自身的病变,也就是说,瘀血症不能包括络病中络脉 绌急的病理变化。 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络病指的是什么样的疾病? 吴: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络病主要是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类的疾病。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慢性血管病后期的结果是引发心脑疾病,如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梗、脑梗塞等,而这些大多都是动脉硬 化导致的结果,而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调节着动脉壁的平衡,使血液中脂类等物质不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并且可以抗粘附。血管内皮可以分泌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是扩血管物质,内皮素使血管收缩,正常情况下二者维持着血管的收缩平衡。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中的脂类等物质在血管壁大量沉积时,粘附基因也会迁移到血管壁上,从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并且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内皮素分泌增高,引起血管收缩、痉挛。络脉瘀阻反映了血液的粘稠凝聚。而实验研究证实络脉绌急反映的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动脉硬化和血清一氧化氮的降低,血浆内皮素增高引起血管痉挛。通过这一理论的研究结果,较传统认为冠心病、脑血栓为血瘀症更能切合冠心病、脑血栓的病理。 文/高成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