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新进展

  • 来源:中医院临床 作者:王和强 张太坤 符莹 廖信茜 周湧 邓 时间:2013-08-27 16:40:00
  • 核心提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己成为终末期肾功能损害(EsRD)最主要的原因之一,DN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给世界带来一系列的严重挑战,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治DN刻不容缓。中医药防治DN渊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己成为终末期肾功能损害(EsRD)最主要的原因之一,DN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给世界带来一系列的严重挑战,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治DN刻不容缓。中医药防治DN渊源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防治DN取得一定的成绩,现从病因病机、分型分期辨证、实验研究、药物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并无“糖尿病肾病”之病名,其属中医“消渴”之范畴。历代医者对其病因病机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圣济总录》曰:“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衰疲,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流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周仲瑛等…认为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其病变之脏腑主要在于肺、脾、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大法。郭卫红认为DN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最终导致浊毒内阻,以活血化瘀祛浊为治疗大法。范军认为DN发病机制多为肾阴不足.迁延日久,耗伤阳气,导致阴阳俱虚,气虚无力,血液运行受阻而成积瘀,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水液输布异常而成湿浊,因此虚、瘀、湿为DN的病理基础,治疗应以补气为本,佐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谢华认为消渴日久耗气伤津,气虚则固摄无权,气不行血,血行缓慢日久则瘀,消渴日久,脾虚及。肾而成脾肾两虚之症,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大法。金政男认为“久病人络”,肾乃络脉聚集之所,消渴病久治不愈,伤阴耗气,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就会形成微型症瘕。安品凤认为DN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水饮内停为标,治疗当以补益脾肾,益气养阴,化瘀利水为主。马卫国”。认为在DN的基本病机中,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涩滞以及久病人络等均可形成血瘀,瘀血阻滞贯穿本病的始终。
        分期分型辨证
        吕仁和将病情分3期进行辩证施治 ;虚损期疏肝清热活血通络;虚劳期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保护损伤脏器;虚衰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陈以平辨证分型将DN分为3型,气阴两虚型:常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益气养阴;脾肾亏虚,气虚血瘀型: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治则;瘀浊内蕴,水湿泛溢型:以温肾利水、化瘀泄浊为治疗大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熊伟伟等将本病分为6证:脾气亏虚证,治用益气健脾之参苓白术散加减;肾元亏虚证,治用培补肾元之金匮肾气丸加减;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治用补脾益肾,益气养血之益气固本汤加减;肾气亏虚,湿热内蕴证,治用补肾清热利尿之知柏地黄丸加减:瘀血阻滞证,治用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加减;本虚外感证,治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玉屏风散加减。亓鲁光将DN分为5期辨证治疗: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期,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肾两虚、阳气亏虚期方,选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湿浊滞留,上逆犯胃期,方选大黄附子汤或温脾汤加减;肾虚血瘀,脉络痹阻期,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水气上逆,凌心射肺期,方选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高彦彬认为消渴病肾病早期为肝肾气阴两虚、肾络瘀滞;中期为脾肾两虚、肾络瘀阻;晚期为气血阴阳俱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治疗上早期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法;中期以温肾健脾、益气活血为法;晚期以益气养血、化瘀散结、通腑泻浊为法。董志刚将其分为3型,肝肾阴虚型,治疗拟滋阴潜阳,镇静安神,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佐以和胃降逆,以实脾饮加减;气阴两虚型,治疗健脾益肾,益气养阴,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娄锡恩将DN分3型:气阴两虚,瘀毒阻滞型,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活血;阳虚水停,瘀血内阻型,法宗补肾温阳,化瘀利水;阴阳两虚,瘀水互结型,治则调补阴阳,解毒活血。任琢珊将DN分为3型:肾阴阳两虚型,补肾以利水,温肾以治其本,临床常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脉络瘀阻型,法宗活血化瘀化瘀疏通肾络,药用当归、红花、丹参、赤芍、牛膝、益母草、水蛭等;湿浊停滞型,泄浊和胃,临床常用大黄通腑泄浊,土茯苓、虎杖、白蔻仁、薏苡仁、砂仁、佩兰等祛湿泄浊。赵进喜将DN先分期再辨证分型,首先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肾功能正常期;中医:肾消病)分本虚证和标实证,本虚证再分为:阴虚型(治拟滋肾固肾、益气培元)、阳虚型(治拟温阳益气、固肾培元)和阴阳俱虚型(治拟滋阴助阳、固肾培元),标实证分为:血瘀证(治拟活血化瘀)、气滞证(治拟理气开郁)、痰湿证(治拟化痰除湿)和热结证(治拟清泄结热),中晚期同样分本虚证和标实证,本虚证同早期3型,但增加了血虚和浊毒内停,胃气失和诸症,标实证分为湿浊内留证(治拟化湿泄浊)、肝风内动证(治拟解痉熄风)、浊毒动血证(治拟凉血宁血)和浊毒伤神证(治拟化浊醒神)。    
        实验研究
        近年来众多医务工作者亦加重对中医药防治DN的动物实验研究。胡波等人发现丹参能显著降低DN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和肾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2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全面调理DN状态时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从而对DN起保护作用。刘晓亭等人发现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DN大鼠的脂肪代谢紊乱和肾功能异常,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DN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郭登洲等人发现活血化瘀消通络中药能减轻DN模型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等现象,并降低大鼠肾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和ACE活性,显著增高肾组织中ACE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陈云。加’等人通过实验发现降糖三黄片可抑制D.大鼠肾组织中PKC活性,下调TGF-B1水平,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起到保护肾组织、推迟肾纤维化的作用。金智生等人通过实验观察到金匮肾气丸可以降低DN大鼠FBG、UAER、ET,升高IGF-1,从而起到防治DN的作用。金小北研究表明中药糖末宁合剂有降低DN大鼠的血脂TG,Tc,LDL-C的作用。王和强等人观察中药糖通饮、穴位埋线能使DN大鼠VEGF、FBG、尿Alb/Cr、Scr、肾重、肾重指数显著下降,Ccr、FINS显著升高,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病变之作用。宋纯东等人探讨以益气养阴活血法组方的“益肾活血方”能影响DN大鼠肾组织中TGF-p,的表达,降低实验大鼠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减少肾小球直径及肾重,减轻肾脏病理损害。郭景珍等人证实中药复方糖肾方降低DN模型大鼠尿蛋白/肌酐,减少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上调TPA含量,下调PAI及FDP水平,减轻模型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害。胡波等人发现丹参能显著降低DN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和肾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2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全面调理DN状态时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从而对DN起保护作用。杜华晟研究证实用甘草提取液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肾脏AR活性以抑制PP激活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药物治疗
        众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复方中药,还是单味中药,或是中药提取物,对DN均有较好的疗效。张兰等人通过251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149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丹参、山药、生地、山茱萸、川芎、茯苓、大黄、当归、益母草。欧春莲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复方肾瘀通腑汤可以降低DN患者UAER、Scr、BUN、UA,延缓病程进展。宋春晖等人研究表明降糖益肾活血方能降低肾小球PKC活性,下调肾组织TGF-B1蛋白的过度表达。廖欣等人研究表明,六味地黄加味方具有降低蛋白尿、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肾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自由基对肾脏结构损伤、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性能有关。肖海静充分表明中药健脾补肾活血方通过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法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血脂,临床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李佑生等人研究表明黄萸方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同时可改善足细胞的损伤。郑晓鹏发现雷公藤多苷对DN患者的肾小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宋纯东等人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可以通过影响TGF-p。在糖尿病肾组织内的表达,抑制TGF-B1从而实现保护肾脏细胞、减轻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近年来文献显示各种注射液注射液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及尿白蛋白,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纠正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痉挛,维护血管正常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善肾微循环,并可不同程度的抗脂质过氧化,减轻溶酶体损伤,稳定溶酶体膜,减轻肾脏病理改变,促进肾组织修复。毛春谱等人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DN患者TG、TC,显著抑制炎症反应,降低IL-6、TNF-ct水平,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改善肾功能。许庆修等人研究发现七箭方提取物可以降低DN大鼠肾脏组织中的Ⅳ型胶原、TIMP-2的表达,升高MMP-2的表达,以达到防治DN之目的。
        讨  论
        目前DN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药治疗DN辨证施治,具有加减灵活,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取得一定的成绩,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中医药多靶点的治疗机制并已显示出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各医者见仁见智,诊断标准、辨证分期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影响了本学科的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对单复方的作用机制阐述不够,从而制约了中医药治疗DN临床研究水平和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目前及下一阶段应迫切建立分期、分型及诊断的统一标准,量化疗效评定的指标,提高科研临床的科学性和可比性,让中医药更好的服务千广大患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