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中医“三同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74例临床观察

  • 来源:中国中医药科技 作者: 时间:2010-02-22 10:13:00
  • 核心提示:  有资料表明在急性脑卒中存活者中,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需要各种不同程度曰照顾。本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其难点在于治疗中存在矛盾。补虚则易致痰瘀难化,而化瘀逐痰等攻破之药又易损伤正气,加之痰瘀等实邪
      有资料表明在急性脑卒中存活者中,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需要各种不同程度曰照顾。本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其难点在于治疗中存在矛盾。补虚则易致痰瘀难化,而化瘀逐痰等攻破之药又易损伤正气,加之痰瘀等实邪阻滞经络、脑部,药物难达其所。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践,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三同步”治疗方案,即“痰瘀同化、肝肾同补、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同进行”,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纳入标准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度过急性期后出现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临床症状均以神志异常、半身不遂、肢体萎缩、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手足颤抖、呃逆作呛、舌苔腻或舌质暗,脉滑或细涩等为主症,辨证属痰瘀阻络和肝肾亏虚为主。
      1.2一般资料145例患者均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和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病例,治疗组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42—82岁,平均(59.0+2.9)岁对照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44—80岁,平均(58.0+3.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予“三同步”治疗方案。(1)痰瘀同化。方用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黄连5 g,胆南星5 g,竹茹10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郁金20 g,石菖蒲30 g,桔梗10 g,麝香0.5 g(冲服),丹参30 g,桃仁10 g,红花10 g,鱼腥草30 g,蒲公英30 g,生甘草5 g。水煎,1剂/d,早晚温服。10 d为1疗程。(2)肝肾同补。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枸杞10 g,菊花10 g,山茱萸肉10 g,熟地20 g,茯苓15 g,泽泻10 g,丹皮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5 g,生甘草5 g。水煎,1剂/d,早晚温服,30 d为1疗程。(3)药物治疗与康复锻炼同进行。待患者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在中风后遗症期要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与针灸治疗。偏瘫,选患侧肢体穴位,上肢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足临泣。偏痴呆,选百会、四神聪、神门;伴言语障碍,选金津、玉液刺络放血。1次/d,留针20—30 min,15次为1疗程。行翻身坐起训练、搭挤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滚筒训练等,1—2次/d,45 min/次。40 d为1疗程。
      2.2对照组针灸,康复训练治疗为主。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为主穴;随后选上肢肩髑、曲池、手三里;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其它如昆仑、风市等。予电针30 min,行按摩及器械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可适当选择配合吸氧、调控血压、降颅压(酌情择用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改善脑循环(丹参类、银杏叶注射液、奥扎格雷钠)、脑保护剂(胞二磷胆碱、脑苷肌肽)等对症治疗。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肢体运动功能、言语等主症进行综合评定。(1)显效: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肌力较治前上升2级,能自行走路,语言清楚,进食吞咽功能改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2)好转:肢体功能进步,肌力比治前上升1级,语言功能有所恢复。(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3.2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l0.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典型病案
      张某,男,56岁,康复科住院病人。患者右侧肢体偏瘫1年,发热1月。查体:神志模糊,T:37.8℃,气管切口引流出黄稠黏液,右上下肢肌力0级,神经反射消失,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哆音。辅检:头颅CT提示左侧颅脑皮质、基底节区大片软化灶;肺CT提示双下肺感染;血常规示:WBC:10.5×10g/L,N:74.2%。西医诊断:(1)脑梗死(左侧大面积,皮质、基底节区)。(2)肺部感染。患者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苦于疗效欠佳,中医会诊时见患者发热,神志时清时寐,气管切开口吸出大量黄色分泌物,其余体征如上所述。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证属痰瘀互结,蒙闭清窍。此病例按照中风后遗症“三同步”治疗方案,当痰瘀同化,醒神开窍。第1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5 g,胆南星5 g,竹茹10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郁金20 g,石菖蒲30g,桔梗10g,麝香0.5 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鱼腥草30 g,蒲公英30 g,生甘草5 g。水煎,1剂/d,早晚温服,服用5剂,同步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发热,痰变清稀,双肺底湿性哆音减少。复查肺部CT,示肺部感染较前好转;复查WBC:8.7x10g/L,N:66.4%,遂以上方去鱼腥草,加茯苓10 g、莱菔子15 g,
    再服5剂。患者发热未反复,痰液减少,神志转清。复查肺部CT示肺部感染已基本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 WBC:6.5×10g/L,N:53.4%,痰瘀标实已去。采用第2步:杞菊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枸杞10g,菊花10g,山菜萸10g,熟地20g,茯苓15 g,泽泻10g,丹皮10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5 g,生甘草5 g。在此基础上辨证加石菖蒲15 g,郁金20g,伸筋草30 g,生黄芪30g,炒麦芽30 g,服用30剂,水煎,1剂/d,早晚温服。同步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经上述“三同步”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查体基本配合,右上肢肌力恢复至3级,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病情逐渐好转。
      4体  会
      对中风后遗症的论治,历代医家对痰瘀均十分重视,《丹溪心法》云:“中风…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张氏医通》云:“凡瘫痪,瘼疚,半身不遂等,皆伏痰留滞,而然不去痰邪,病何由愈?”又由于中风后少动,痰瘀易生而难消,加之痰湿之性黏滞,不易速去。治疗时应化痰与化瘀同用,中药予法半夏、竹如降逆化痰,燥湿和胃,为治痰要药;枳壳、陈皮相伍顺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菖蒲、郁金醒脑开窍豁痰;鱼腥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痰;黄芪补脾胃之气,绝生痰之源;方中同时应用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并同步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促进气血循环。中风之本,在于肝肾阴虚,前期痰瘀已化,病邪已去,而且化痰化瘀之品又有伤阴之弊,故继而填补肝肾之虚以扶正固本,予枸杞、菊花补肝肾,明目;山茱萸、熟地滋补肾阴,强壮筋骨;茯苓、泽泻健脾渗湿清热;丹皮、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通络;石菖蒲、郁金开窍豁痰等。同步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改善循环。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绝大多数能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如穿衣吃饭行走,做简单家务等,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残疾。纵观“三同步”治疗方案,采用分步治疗,步步为营,前后贯通,为一整体。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