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进展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张鹏 时间:2007-08-09 09:39:59
  • 核心提示: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地区,据统计,有7.5亿人曾感染过HBV(占全国人口57.6%),其中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慢性感染者中15%~25%最终也将死于与HBV相关的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每年约30万例因乙型肝炎或相关疾病死亡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地区,据统计,有75亿人曾感染过HBV(占全国人口576),其中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慢性感染者中15%~25%最终也将死于与HBV相关的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每年约30万例因乙型肝炎或相关疾病死亡,占传染病死亡第一位。自古以来,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目前为止,中医药独特的辨证方法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面仍处于主导地位。

    l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乙肝在中医古籍中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病证范畴。金实认为慢性乙肝为疫毒之邪入侵,蕴伏日久,损伤肝、脾、肾,导致正虚邪实,并提出邪气亢盛,正气起而相争,病情多处于活动期;若正气亏虚,无力逐邪,邪亦不盛,多表现为病情相对平稳,久而难复,症状不明显或仅感疲乏等。周仲瑛认为乙肝慢性期,症状相对隐伏,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药物难以短时奏效,故湿热久酿致毒。瘀毒为其病理的主要环节,解毒化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匡萃璋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出发审证求因地推论,慢肝属于伏邪为病的范畴,其伏邪的性质符合何廉臣凡伏气温热皆是伏火,有火毒、湿毒两种性质。尽管各医家的见解不一,但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是:乙型肝炎属疫毒内伏,已明确乙肝属伏邪致病。疫毒内伏疫毒强调其传染性、流行性;伏则强调乙肝病情迁延,病情平稳一活动一缓解一再活动一再缓解,即时发时止,症状表现与伏邪相似,从伏邪论治符合疾病本身病症特点。

    2中医经典辨证论治   

        杨震对元代大医家朱丹溪所倡导的《相火论》学说有独到见解,用内生火热理论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在肝病临床诊治中,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将病理性相火分为五种:即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分别用解郁合欢汤(佛手香橼白芍丹皮  白茅根郁金合欢皮天冬麦冬大青叶茜草);茜兰汤(茜草紫草板蓝根败酱草  白芍佛手);桃红化浊汤,一贯煎;补肝益气汤(柴胡  升麻  当归  黄芪  山茱萸  白芍  茯苓陈皮远志夜交藤合欢皮)和桂附二仙汤(桂枝白芍附子仙灵脾  巴戟天仙茅石楠叶鳖甲  鸡内金.青黛石矾)。管益红等从《内经》肝藏血的角度强调了补肝阴法在乙肝辨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创立了解毒凉血护阴法、健脾柔肝法、疏肝和血柔肝法、化瘀散结补阴法、温阳利水护阴法、滋补肝肾法;分别选用牛黄解毒丸、归芍六君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一贯煎加减。陈文柯将慢性乙肝分为5个证型:肝胆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药用:茵陈蒿田基黄金钱草栀子大黄虎杖苦参等;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理气,益气健脾,药用:柴胡郁金佛手香橼黄芪  白术茯苓芍药等;肝肾阴虚证,治宜滋肾养肝,药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山药沙参麦冬  当归  芍药佛手香橼丹皮首乌(不可多用及久用,以免伤肝)等;脾肾阳虚证,治宜补肾助火,温运脾阳,药用:党参白术黄芪附子吴茱萸杜仲巴戟天仙灵脾等;瘀阻肝络证,治宜活血通络,化瘀散结,药用:赤芍丹参(大剂量)  桃仁鳖甲当归田七黄芪桂枝牡蛎地鳖虫大黄等。

    3专方加减辨证论治   

        金实认为湿、热、郁、瘀、毒内蕴,肝脾失调,肾亏正虚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变化,设龙柴汤(龙葵12 g  白花蛇舌草30 g垂盆草30 g炒柴胡8 g黄芩12 g法半夏10 g郁金12 g女贞子12 g炒白术10 g甘草5 g)治疗慢性乙肝,根据肝炎的不同时期,辨证化裁,随证出入。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HBV—DNA水平较高,ALTAST升高明显,临床见证以湿热瘀毒蕴伏为主,治疗时应强调清热凉血、化湿解毒。在原方上酌加夏枯草、鸡骨草、山栀、叶下珠、苦参、山豆根等以解邪毒;加茜草、丹皮、赤芍、虎杖、大黄、青黛以清热凉血;加茵陈蒿、苍术、藿香、白蔻仁、平地木、车前草等以化湿。免疫转换期HBeAg阴转,HBV—DNA水平正常或较低,ALTAST下降或正常。此时湿热瘀毒渐去,正气受损,肝脾肾不足。治疗上应重视养肝补脾益肾扶正,酌加乌梅、佛手、木瓜、藿香、绿萼梅、枳壳、白蔻仁、砂仁、炒白术、山药、鸡内金、谷麦芽、焦楂曲等滋柔理气、助运消滞之品;炒党参、黄芪、当归、白芍、首乌、生地、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补气补血、滋养肝肾之品。免疫逃逸期HBeAb阳性,HBVDNA水平较高,ALTAST升高,临床见证以毒邪胶结血分,致肝络瘀滞的表现为主,治宜注重活血化瘀通络解毒,在龙柴汤的基础上酌加全当归、制大黄、紫草、茜草、炙鳖甲、炮山甲、莪术、丹参、生山楂、参三七等行瘀通络之品;汤乃康根据中医理论的“湿热疫毒,侵袭于肝,日久脏腑阴阳亏损,气血失调,致使肝失疏泄,气机紊乱,脉络阻滞,气滞而致血瘀”这一原理,辨证重在于“毒”、“瘀”,治疗重在于“解毒”、“化瘀”,立解毒化瘀汤(茵陈蒿丹参各20 g柴胡8 g贯众金银花当归垂盆草鳖甲  赤芍各15 g  白花蛇舌草黄芪各30 g虎杖25 g)方中茵陈蒿、贯众、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垂盆草、虎杖清热解毒,抑制清除乙肝病毒,保肝降酶退黄;丹参、当归、赤芍、鳖甲、柴胡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瘀血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脏胶原代谢和纤维吸收;遵循“久病必虚”原理,佐以黄芪益气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该方随症加减治疗患者125例,总有效率为904%。栗广辉等根据慢性乙肝病因病机,认为治疗需遵循扶正,祛邪,调理气血3个原则,制乙肝益气活血汤(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丹参20 g郁金15 g当归15 g赤芍20 g茵陈蒿30 g土茯苓30 g垂盆草30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陈皮12 g半夏12 g炙甘草6 g)全方扶正祛邪并用,扶正不呆滞,祛邪不伤正,用该方随症加减治疗180患者,总有效率85.7%。

    4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从宏观的整体上来把握,既有其优越性,又有其局限性;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方面来揭示疾病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其不少研究成果是可以为中医所借鉴和应用的,应将其视为中医诊治疾病的延伸。

    41抗病毒既然本病的致病因素是乙肝病毒,所以抗病毒治疗也就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如叶下珠、苦参、白花蛇舌草、虎杖、板蓝根等。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陈压西等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后,血清HBV—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结果还显示叶下珠可进入细胞内抑制HBV—DNA,也可抑制HBV—DNA向细胞外释放;研究表明苦参其治疗乙型肝炎的机制为:提高患者CIMCD8的比值,增强IFN诱生能力,降低TNT水平,改善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提高抗病毒能力,干扰HBV核酸合成,降低HBV基因产物,发挥直接抗HBV效应;孟玮等实验表明,白花蛇舌草可刺激小鼠抗体的产生,使抗体分泌量增加,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明显促进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可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分泌。肖典军临床观察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并且用大剂量(30 g)优于用小剂量(15 g)

    42保肝降酶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炎症的直接证据,临床上除了综合治疗外,同时也应有针对性的采用有降酶作用的中药来配伍组方,以稳定肝细胞膜,减少或抑制因免疫损伤而引起的大面积坏死。其中有降酶作用的药物有垂盆草、田基黄、苦参、虎杖、五味子、败酱草、芍药、桑寄生等。杨海燕”刮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垂盆草对降酶有较好的疗效且作用持久,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傅凡等指出田基黄对急性黄疸型、迁延性和慢性及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的SGPT下降均有较好效果,特别是对胆红质的改善较板蓝根恢复迅速。

    43抗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内炎症坏死持续存在的必然结果。根据三峡肝病研究所资料,144例慢乙肝中99%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故抗纤维化在慢乙肝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抗纤维化的中药有丹参、桃仁、红花、黄芪、汉防己、冬虫夏草、苦参等。丹参、红花、桃仁、鸡内金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胶纤维增生及假小叶生成,可有效地防止肝纤维化的发生。黄芪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作用。有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可提高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纤维化。

    44免疫调节  现代医学将CIMCD8作为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值高于正常,表明免疫状态亢进,低于正常则表明免疫状态低下。对慢性乙肝T细胞亚群组分的研究表明,CIM辅助性细胞百分率低下,CD8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TsTc)的百分率增高,CIMCD8比值下降,免疫调控发生紊乱,介导免疫下调,与乙肝慢性化正相关。许晓冬临床观察了3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CD4CD8比值低于正常者29例,占763%,而无l例高于正常。在乙肝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可有机搭配中药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水平。

    5 

        慢性乙型肝炎对于中西医都属于难治性疾病,病程久、疗程长、治愈率不高。中医治疗本病要强调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既要对于每位患者详细交待饮食、起居、精神、四时调养宜忌等等,还要强调治疗的长期性、整体性、辨证性。西医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机体免疫状态的个体差异性,对此中医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优势。采取灵活的辨证论治不仅有利于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等临床疗效,更有利于促进机体恢复免疫自稳功能,使病情趋于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纤维化等并发症的产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