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三联法治疗继发性不孕症观察

  • 来源:《生物谷医学频道》 作者: 时间:2007-02-03 14:51:02
  • 核心提示: 笔者于1985年~1996年对62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保留灌肠内外夹攻疗法,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2例,均系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年龄24~40岁;婚龄3~15

     笔者于1985年~1996年对62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保留灌肠内外夹攻疗法,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2,均系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年龄2440岁;婚龄315年。其中30岁以下者83,31岁以上者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2,子宫内膜炎者24,盆腔炎13,附件炎17,输卵管阻塞36例。两组在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其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妇女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诊断标准。不孕;有宫腔炎症或刮宫病史;下腹坠张疼痛,腰骶酸楚或痛经妇科检查有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青霉素(药物过敏者改用其它抗生素)及甲硝唑静脉滴注,每日1次。

      治疗组在此同时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气滞血瘀、湿邪阻络的病机,采用柴胡疏肝散加王不留行、穿破石、海藻为主方,各型必用。兼气虚者加用四君子汤;兼血虚者加用当归补血汤;兼阴虚者加用一贯煎;兼脾肾两虚者加用温脾汤。施治时根据病者的体质类型及证候特征,决定攻补兼施的主次、轻重。每日1剂水煎服。

      中药外敷:在下腹部及两侧输卵管的体表位置外敷。穿山甲50g,王不留行100g,皂刺、川贝母各30g,金银花60g,半夏、白芷各30g,细辛、大黄各10g,血竭、乳香、没药各30g,上药共研细末,200g1,装入纱布袋中,封口,用时蒸15分钟,趁热外敷,每日1次。

      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三棱、莪术各30g,煎至100ml,5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4cm以上,缓慢灌注,卧床30分钟,每日1,经期停止灌肠。

      以上疗法均14天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女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试行方案)”中的疗效标准。治疗后2年以内妊娠者为痊愈。

      对照组60例中,痊愈29,总治愈率为48%。治疗组62例中,痊愈57,总治愈率为92%。其中治疗最短为1个疗程,最长为5个疗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典型病例

      李某,26,农民,1993610初诊。患者诉已婚4,婚后人工流产2,至今已3年余,配偶健康,未避孕而未孕。曾多方治疗无效。平素月经周期尚规律,但常感下腹坠胀,带下多,腰酸痛,经前乳房胀痛。诊时经净3,上症仍在,脉弦细。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增粗,压痛明显。B超提示:双侧附件炎。遂以输卵管通注试验而诊为输卵管不通之继发性不孕症。予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怀孕,次年顺产1男婴,母子健康。

      体会

      继发性不孕症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妇科疾病,而这些病症常与连续多次人工流产有关。其病因不外乎房室不节,邪毒感染,痰瘀滋生,以致冲任脉受损,其发病机理为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不调,导致冲、任脉的损伤,而成继发性不孕症。针对病机,治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采用多途径综合疗法,既调整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又局部用药,使药直达病所,从而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粘连组织的松解,内外合治,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方中金银花、半夏、川贝母、大黄化瘀解毒;穿山甲、王不留行、皂刺、细辛、白芷散结通络,外敷及保留灌肠,药可直接透入盆腔组织,局部药物浓度高,渗透快,不受其它干扰,有利于药物发挥疗效,使痰瘀悉化,任通冲盛,摄精成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