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理解“阴阳”不可脱离语境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9-01 15:19:57
  • 核心提示: 中医谈阴阳须有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所谓阴阳语境,指的是阴阳的上下文。如《内经》中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此处“木之”、&

       中医谈阴阳须有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所谓阴阳语境,指的是阴阳的上下文。如《内经》中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此处“木之”、“尚有坚脆”就是阴阳语境。纵观《内经》中的阴阳,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释。故随着阴阳语境的变化,阴阳的意义也会不同。

        但在现行教材中,“阴阳”却只是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未包含其他学科领域。如教材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逐渐形成。”(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该教材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第二节的全篇“阴阳学说”中根本找不到“非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笔者认为,教材中对“阴阳学说”的定义有片面之嫌。

        如“背为阳,腹为阴”这个医学理论是指导医者临床治病防病的准绳,而不是“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张仲景在临床中,很好地把“背为阳,腹为阴”这个阴阳学说应用到实践中,并收到良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说:“太阴之为病,腹满……时腹自痛”。是说寒邪入腹部诸阴经,导致行于腹之阴经的阳气不能达于腹,故“腹满”、“时腹自痛”。何以治之?理中丸(汤)主之。服理中后寒邪祛,行于腹之阴经的阳气达于腹部,则诸症霍然。

        其次,教材中有:“阴阳学说认为,无论世界上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太虚,无论宇宙中的天体或大地上的万物品类,都有普遍的联系,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上与下,生与死等等,无不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此中皆可分阴阳。”(《中医基础理论》)

        分析此段文字,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增加了一个连接词“与”,使得《内经》中“天与地的天文学理论阴阳学说”、“日与月的天文学理论阴阳学说”、“水与火的物理学理论阴阳学说”就直接被曲解作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之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丧失了其本意。

        而导致曲解《内经》阴阳学说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明白阴阳语境的作用所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