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身气功 > 正文
  • 健身气功与道德修养(上)

  • 来源:健身气功 作者:宋天彬 时间:2013-04-30 11:16:00
  • 核心提示: 气功界的传统非常注重修养道德,把道德的修炼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注重以德培功。古人常说“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这些俗语其实都是在告诫练功者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并把
        气功界的传统非常注重修养道德,把道德的修炼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注重以德培功。古人常说“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这些俗语其实都是在告诫练功者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并把修养道德作为练功的重要组成来对待。首先,谈谈什么是道德
        “道”的原始涵义是指道路、坦途。西周时期,就已有了“道”这个字,并赋予了“德”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用“敬天”、“保民”、“自律”、“民得”… …以规范人们的言行,这是西周当时的“为王之道”。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为了维护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除了法律规定之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基本规律的伦理道德,是具有共性的,因此我们提倡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八荣八耻”、“反腐倡廉”以及“孝文化”等等。我个人的理解:道是一种客观规律,而德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以德是道的应用,道即是德,德也是道。道德是关于如何为人处世的社会规范,积德行善对每个人都构成了一种要求和约束。一个人如果违反了这种规范,就得承受外在社会的舆论压力和内在心理的良心谴责,产生不安、内疚甚至负罪的感觉,陷入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中;一个人如果能积极的遵守众人都肯定的德行,则会产生良好的社会评价,自己也会感到满意,从而保有愉悦的心情。正如俗话所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自然可以“ 心安理得”。
        医家讲医德,武术家讲武德,佛家讲功德,道家讲道德,儒家讲品德。由此可见,医、武、佛、道、儒等,无不都突出强调一个“德”字。“德”的根本就是宽厚仁义之心,是爱憎分明的爱心,是武术家除暴安良的侠肝义胆。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家庭、爱自己,这样国家、民族才能繁荣昌盛。心理学家认为:“爱”是心理健康的维生素。健身气功的初始目的是健身,而达到的终极目标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气功是讲性命双修的,修命就是维护身体健康,修性就是维护心理健康,都把功德放在修炼的首位。如果功德修炼不好,不仅功夫不会练好,而且还不会健康、长寿。因为修性要求无私无欲,只有无私无欲,心才能静下来,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健脑增智,开发潜能,促进社会向更高水准发展。我们现在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产,就是要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着想,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站在更高的道德水准上来思考未来。个人的健康,既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健康,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健身气功锻炼又能促使练功者改善个性、扩展胸怀、和睦家庭、遵纪守法,并进而能够净化社会风尚,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更加健康。其次,谈谈道德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道德修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内容,而心理健康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心与身两者都应健康,但是谁更重要?心灵是肉体的主宰,所以心理健康应该处于更重要的位置。中医认为,七情六欲内伤是起决定作用的致病因素,((黄帝内经》有一段讲得好,大意是这么说的:心是五脏六腑之主,人们的七情,如悲、哀、忧、愁会扰动平静的心情,因而扰乱了心的功能,则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并出现紊乱。所以《黄帝内经》中又强调指出:上古有修养的人,做事顺其自然,从不勉强,没有过高的欲望,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为目的,通过“意守”,从片刻的宁静中获得灵感,一旦“悟道”,便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幸福。所以能够“寿命无穷,与天地终”,这是“圣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阐明传统气功理论时,还描绘了一幅纯朴自然的社会风貌:“ 上古圣人”教导群众,总是说要时时处处躲避各种致病因素,不要有过高的欲望要求,始终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通过意守达到入静的状态,如此就不会疾病缠身。所以他们心理安闲而不为前途担忧,形体勤劳而不至于疲倦,生理机能运转顺畅,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对他们来说,什么饮食都香甜,什么服饰都漂亮,高高兴兴随俗沉浮,从不互相攀比,这就是朴实自然的民风。所以各种嗜好欲望不会使他们过度疲劳,光怪陆离的种种感官刺激不能诱惑其纯洁的心灵,无论智商高低、社会地位如何不同都能保持心理平衡,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们之所以都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是因为道德修养健全,从而不危害身体健康。这种顺应自然规律做事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顺境逆境都能快乐无忧地生活,这才是气功养生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其实是原始公社的社会图景,自然和社会都是在不断进化的,充满着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所以竞赛、评比都是必要的,人往高处走,怎么能不互相攀比?对古代的文化遗产应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从维护健康的角度,取其合理的积极因素,弃其消极方面。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但竞争中却又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突出体育道德,否则两败俱伤。
        心理活动时时处处影响人的生理机能。体验和处理个人情绪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人不可缺少情绪,如同不能缺少食物、水和睡眠一样。人如果没有七情六欲,那就呆若木鸡了。倘若长期得不到情绪体验,活力就会一天天丧失,情感就会一天天麻木,烦恼和疾病就会缠身。人们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快乐和满足,就是使人充满活力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但是,凡事皆有度。如果长期体验某种情绪,以致超过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危机,降低生命活力。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又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之说。以上这些叙述,往往都是因为人受到外界(主要是社会因素)的刺激而招致的情志变化,所谓“志一而动气”,气机失常引起疾病的。另外,人体内脏气机的变化,也可招致情绪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身体不怎么健康或者是虚弱的人,情绪一般都不怎么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爆发。情绪对人体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多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理论和气功的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
        “喜”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什么是“喜”?是指内心高兴。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很高兴时,可以称他是“ 心花怒放”,这样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很有利。《黄帝内经》中说,人在高兴时气机中和,情志通达,营卫之气流通,则身体健康,生机旺盛。所以我们练功者要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但喜又不能过分外扬,因为喜过了,就会伤到气。譬如,有的人听相声会笑得直不起腰来,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过度的“捧腹大笑”笑伤了气。从气功学角度来说,肺气是后天之气,丹田气是先天之气,后天气、先天气连接不上了,只好捧腹弯腰让两者尽量接近,从而使气得以连通起来。如果大笑时猛然挺身直立,很可能就会喘不上气来。气功锻炼中,正常的意守会有凝气的作用。忧思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虽然也能凝气,但它不属于正常之气的凝聚,反而容易妨碍身体的健康。因为气功的意念是专一而不杂,并且还要似守非守、聚而不僵,强调意守的强度尽可能的小,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思”。反观忧思,则是一种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思”了,不能使人体气机得到有序化的流通。所以,有些人因为发愁而一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往往第二天脸色就会发青、无光泽等。此外,忧思与一般思考问题也不一样,因为思考问题时往往是沿着某个逻辑主线在思考,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在思考。思考问题时,人的神能主宰意识,而忧思时神是散乱的。我们有时还会听到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有些人在遇到严重的刺激时,会被吓得“屁滚尿流”。其实,这是气机下泄而不能自持的结果,对健康自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人如果行为不怎么光明,言行也不怎么检点,不仅容易引起忧愁思虑,而且还容易受到惊吓。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就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担心受怕,这就是道德水准问题了。由此可见,情感的饥渴与饱和是情绪体验的两种极端状态,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必须善于调节情绪。多参加健身运动,特别是像健身气功这种独具特色的身心锻炼方法,更是消除情绪饥渴与饱和的良方。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及内脏活动就会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谐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国外长寿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指出:“在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沮丧、恐惧、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近些年来,国外医学家十分重视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美国曾有一批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他们所诊治的病人中,88%患胃疼、恶心的病人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他们认为,情绪不良会增加胃中的盐酸,容易导致溃疡病。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情绪积极或消极,会影响免疫力的强弱。这一研究给“积极心态有益健康”的说法提供了科学解释。研究显示,大脑额叶皮层活动与人的情绪存在着关联。人越消极,前额皮层右侧就越活跃;人越积极,前额皮层左侧越活跃。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的戴维森及其同事们选取了52名年龄在57岁到60岁之间的志愿者,他们都接种了预防流感病毒的疫苗,在接种之前,按要求回忆并写下让他们非常高兴或极端忧伤、恐惧和愤怒的经历。与此同时,利用专门仪器对其大脑额叶皮层左、右两侧的脑电活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大脑额叶皮层左侧活跃程度超过右侧,或者说情绪更为乐观的研究对象,其体内产生了更多的流感病毒抗体。健身气功的脑电实验,也获得同样意义的结果。北京体育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对照实验,发现练功一组的受试者,唾液中的抗体增加,而练5000m长跑的一组,不升反降。其原因就在于动中求静的气功锻炼,易使人的情绪平静而愉快。国外研究发现,练气功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如增加自制力等,使人和人之间,能和睦相处。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气功课后,有些学员在练功日记中反映,练功能使心情愉快,能提高自我克制能力。有的学员长期坚持练功,能够遇事冷静,心平气和,改掉了以往急躁易怒的毛病。
        从中医对生理活动的认识来看,德性影响人的心性(心理和情绪),心性又影响到气机(脏腑、经脉的运行状态),而气机影响到人的健康状态,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气顺”,气顺则身体安康。从练功过程来看,关键在于“松”、“静”二字,练气功就要提高入静的能力,中医认为“静则燕生”,若要得到“静”的境界,不修德是难以做到的。设想一个练功者如果整天患得患失,心事重重,心烦意乱,他又如何能够入静?不能人静又如何能登堂入室?所以,练功必须要注重修德。只有做到胸襟坦荡,心安神宁,练功时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入静状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