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身气功 > 正文
  • 中国导引养生文化的“养治一体”特色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陆松廷 李海峰 时间:2012-11-24 15:16:00
  • 核心提示: 中国导引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陶唐氏之始,就有“作舞以宣导之”的记载。在先秦典籍《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rdqu

        中国导引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陶唐氏之始,就有“作舞以宣导之”的记载。在先秦典籍《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认为导引包括了呼吸吐纳和肢体运动。从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张家山汉简的《引书》[1],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及至《淮南子》中的“六禽戏”、东汉华佗的“五禽戏”、南北朝时期的“六字诀”、宋代集大成的“八段锦”、明代流传社会的“易筋经”等等,一脉相承。导引作为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一朵奇葩。

        当前,导引养生文化的热潮渐渐兴起,人们热衷于导引养生的强身防病功效,却忽视了它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忽略导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这对于导引养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无疑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拟从导引养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阐述导引养生文化独具的“养治一体”特色,深入探讨在导引养生文化背后所隐藏的中医养生思想和“天人一体”“致虚极守静笃”的中国哲学理念。

        一、“养治一体”的导引养生功法

        战国时期文物行气玉佩上有铭文共计45字,是现存关于行气导引的最早记载。郭沫若先生认为《行气玉佩铭》讲述了深呼吸的一个回合,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吕利平等认为这段铭文论述了行气术的总纲[2]。既为总纲,则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治疗疾病,都当据此施行。可惜由于载体的限制,文献的缺失,铭文所载行气术的具体施用情况已不可查考。

        比《 行气玉佩铭》晚一个时期的张家山汉简《引书》中,已经明显地反映出“养治一体”的思想。《引书》据高大伦所述,分为6个部分,记载了60多种导引术式。这些术式主要载于第二、三、四部分中,第二部分介绍导引术式的名称和动作,第三部分是应用导引术式治疗疾病,第四部分是导引术式的保健作用。 《引书》的这种内容安排方式,已经提示了导引功法具有疗疾和保健双重作用  。具体而言,如第二部分介绍了一种模仿凫鸟游水的动作术式“凫沃式”,第三部分论及“辟(僻)病”的治疗,就应用了“凫沃式”,在第四部分则认为“凫沃式”有利首轴的作用。三段论述结合在一起,才是对“凫沃式”的全面认识。这充分体现了导引功法“养治一体”的特色。当然,并非所有的术式都有保健和治病的双重功效。 《引书》第三部分论及的治疗疾病的导引术式,都是针对疾病的不同特点进行导引治疗,其中许多术式并未论及其保健作用。(《引书》第四部分导引术式的保健作用,也只是道及利于身体某个部位,并未与疾病相对应。《引书》中治疗与保健应用了许多不同的导引术式,或许可以认为是后世导引功法分化为健身功法和治疗功法的端绪。

        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的抄写年代略晚于张家山汉简 《引书》,但其中的许多内容可以与张家山汉简《引书》相对应  。 《导引图》绘有44个术式,其中24个题记能够释读,似也可如(《引书》一样分为固定名称的术式和治疗某种疾病的动作两类,前者如“熊经”“鹞背”“龙登”“以杖通阴阳”“坐引八维”等,上承《庄子•刻意》之余绪,又有新的发展  属于以保健为主  的导引功法。
        安徽阜阳汉简《行气》,上承《行气玉佩铭》,重点讨论了行气的功能和方法。从已知的释文中可见,吐纳行气的主要功能是保健养生。

        上述张家山、马王堆、阜阳都属于先秦楚地,导引养生文化正是楚文化的特色之一。秦亡楚,统一中国,导引养生文化并未随之而灭。流行于楚地的各种导引功法,经过长期的沿革,删繁就简,以仿生动作为主,形成了 《淮南子》“六禽戏”、华佗“五禽戏”。华佗制“五禽戏”,不纯以健身为目的,他说:“体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可见“五禽戏”有着鲜明的“养治一体”特色  。

        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集前代导引养生功法之大成,并加以发扬光大。书中收录的《养生方导引法》,既按候列出养生术式,又记载了治疗的导引术式。 《病源》中的不少导引术式都兼具保健与治疗双重功效,可以说与 《引书》《导引图》一脉相承。

        唐宋以来,导引功法渐趋丰富,但无论是呼吸吐纳的《六字诀》,还是八段锦、易筋经,都有着健体与治病两方面作用。从导引功法的发展源流看,“养治一体”是中国导引养生文化颇为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法则天地”的中医学观念

        导引养生文化中的“养治一体”特色,来源于中医学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违逆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如何顺应自然,《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提出“法则天地”,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调节人体的阴阳。

        “法则天地”首先就是顺应四时的变化。(《引书》第一部分,阐述一年四季的养生之道,将之作为导引养生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第六部分则进一步指出四季人体阴阳之气失和,必须施以导引术,以呼吸天地精气,调畅阴阳之气。

        《周易.系辞》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因此模仿天地孕育而生的万物,亦是“法则天地”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庄子•刻意》到华佗“五禽戏”,无论是((引书》还是《导引图》,都收录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仿生导引术式,这些都是古人法天则地以养生的具体表现。导引术式模仿的各种动物都各有其独特的生理特性,猿敏捷、龟长寿、熊善攀、虎勇猛,人若能具有这些特征,则将身体强健,延缓衰老。仿生导引术式所模仿的动物,从《庄子‘刻意》中的几种,到《引书》中的十几种,再到五禽戏的五种,经历了从少到多,再由繁返约的过程。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隐约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庄子》中论到“熊经鸟伸”。《引书》中各种仿生导引术式中,唯有“熊经”“虎顾”“凫沃”“爰(猿)行”四种导引术式既有保健作用,又有对症治疗的功效。或许正是由于模仿熊、虎、鸟、猿的导引术式具有“养治一体”的双重作用,所以无论是六禽戏还是五禽戏都将之作为主要内容。

    三、“天人一体”“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理念

        追溯中医学对“法则天地”的养生原则的认识渊源,必然会涉及到古人天下一气的宇宙观。《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春秋繁露》说:“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所以人的生命不过是自然之气的聚和散,天人本为一体,人上类于天,由天气化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灵枢•岁露论》】。

        如何达致“天人一体”的境界?《引书》终篇以《老子》之语作了回答:“治身欲与天地相求,犹橐筲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是道家的工夫,((道德经》说:“致极,守静笃”。只有在虚静工夫下,生命才会纯一不杂,万物才能归根复命,恢复各自的正命,逍遥自然,从而实现“动而愈出。”故此,导引养生功法的核心理念当是恢复人体的自然本性,追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的真人境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这就从最根本的层面解释了导引养生文化具有“养治一体”特色的缘由,即无论是追求长寿还是祈望愈疾,其最终归路都是一致的,即达到天人的合一。其实现的方式也是一致的,即通过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法则天地,而合同于道。唯在具体实践时,万法丛生,衍生出各样的导引术式和养生功法。

        导引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但是因为其具有确然实效的实践价值,还因为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处处洋溢着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的光芒。唯当对导引养生文化及其哲学背景有着深刻的认识时,才能充分地理解导引养生文化的“养治一体”特色。而“养治一体”的导引养生文化特色,必将使得导引养生在未来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也必然使得中国导引养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