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身气功 > 正文
  • 太极拳:此气是何气

  •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作者: 时间:2010-01-06 09:49:00
  • 核心提示:  太极拳习练者日众,太极拳出版物也日见繁多,有关理论层出不穷,旧著新论,令习练者于众说纷纭中难辨真伪,莫衷一是。而笔者认为,任你千言万语,太极拳的两个特性一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可放过。太极拳既然是门武功,就包涵着技术、
      太极拳习练者日众,太极拳出版物也日见繁多,有关理论层出不穷,旧著新论,令习练者于众说纷纭中难辨真伪,莫衷一是。而笔者认为,任你千言万语,太极拳的两个特性一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可放过。太极拳既然是门武功,就包涵着技术、方法、拳理、体用等好多因素,是可以操作并可以验证的。前辈所谓“手上有没有东西”,“手上有没有玩艺儿”,“功夫上身了没有”,就是指功技指标的可证明性。
      太极拳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的师承、习练、功技程度、体悟、拳学修养、实践能力等等差异很大,见深见浅,见仁见智,也属正常。太极拳作为实学,是体悟功夫,练到什么程度说什么话,知“道”深浅说出来的话也就见深见浅。笔者少年喜武,曾师从家乡隐逸武者俞敏、太极名家李经梧和太极拳家、内丹学者胡海牙等前辈,几位先生虽修为精湛但均不好彰显,或谦抑或隐逸,深藏若虚,君子不器,令晚辈敬佩。笔者于武学有素好在,故随笔数则,献疑奉璞,以供有道,聊作一家之言。
      
      太极拳是练什么的
      
      从根本上说,太极拳是练体用阴阳的。阴阳各有其体,电各有其用。静定之阴阳与动用之阴阳又不同。进一步,体用和阴阳又是一事。太极即气,阴阳乃两仪。开合、吞吐、动静、起落,浮沉、攻守、粘走、闪进、引化、伸缩等是一事。从此意义上说,太极拳所练的只是气。孟子谓至中至大的“浩然之气”,孙禄堂先生所谓的“中和”之境。一切有形有为法均非究竟,一气为本(养生技击皆然),万法皆空。
      当年俞敏老师为我讲解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之义理时,曾图示说(他先画了个八卦太极图)形意所练乃是太极图圈中之s线,斜中寓正,曲中求直,闪即进,进即闪,直中含曲,短中含长。八卦所练乃是太极图圈外之八方之位,也即八个意象也。他强调传统武学是“象数”思维,来自易理,练啥像啥,练啥想啥,象形取意而已。象其形势,取其神意,但不要沦为表演。八卦是由外向内练,由入门而求其中,变位易形,于九宫中致用于中官而已。至于太极,俞师说:乃是修炼太极图中之太极圈“O”与圜中阴阳(黑、白两鱼眼),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太极是练中宫,由中而用外也,如不动先求“中定”,非真不动,是动而不动,以中正求中用,守中用中。变化在阴阳两眼,看似不动,实阴阳变幻,“意气须换得灵”、“潜气内转”,以不变应万变也。俞师还说,练至极处,三家是一回事儿。所谓三拳一理。他图示说即是“O”。此即一以贯之,一气为本之义。形意、八卦、太极终极境界都是练中气之开合、吞吐、起落。后来笔者于孙禄堂先生著作中见其说(孙先生所讲“圜中点”),几与俞师所言相同相通,十分惊喜。
      后来,笔者有缘又入李经梧恩师之门,深得教诲。李师精研陈、杨、吴、武、孙式拳艺,融会贯通,自成大家。与俞师的精于形意、八卦不同,李师生专修太极,不涉形意、八卦。但二师所言拳理,大同小异。
      笔者认为,太极拳终极追求只在一气。此气哲学家谓之元气,仙学家谓之先天气,医学家谓之中气,武术家谓之内气、丹田气,此气之动静、开合,伸缩、浮沉、刚柔、往来、吞吐、强弱乃是太极拳之根本,台此,难成太极功夫。
      
      此气是何气
      
      中国传统学术认为,天地万物不过是一气之流行,一气为本始,演化为万物,万物差别乃气质气性不同使然。生命之鲜活乃因气机不绝而充沛。人身亦然。但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必由后天返还先天,由口鼻呼吸之调摄而臻于丹田内气之吞吐开合,是谓先后天合一,先天之气与后天气合一,后天气返还于先天气,始有养生(知己)技击(知彼)之功用。练成太极体,是谓先后灭气浑然,体有罡气,用在圜中一点,诚中发外,始成内功之拳。用于己身,则养生,施于他人,则技击。丹田气,人皆知而能言,然其练法、用法则歧义叠出。俞师、李师、胡海牙师所习不同,而于内功心法、内功练气,所授则颇相似。胡老(年届96岁高龄,为陈撄宁先生道家仙学嫡传弟子,从李氏太极传人韩来雨先生而习李式、从吴式太极名家刘晚苍先生习吴式)曾点拨说对了的都是一样的。对了的都是一理,不对的千差万别。月亮只有一个,河流千条万条,河流所显之月也就千个万个。
      太极拳之为内家拳、内功拳,关键在“内”字。内功即丹田气,即中气,即先后天之气及其有无运用。有些说法要求练太极要配合口鼻呼吸之气动作,如此练法,必生流弊,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尤其不利初学。正如有些人讲练太极要忘了口鼻呼吸之气,又绝对了,也不算正确。人必赖后天(呼吸之气)以滋养先天(丹田元气),岂可无视其体用?应该采取的方法是:始则勿忘勿助,终则使之返还先天,由息调而胎息、踵息。“知其一,万事毕”。李经梧师当年(1989年)曾在传授内功时说“不使气流行于气”,前一个气字是指先天内气,后一个气字是指后天呼吸之气。让先后天分明,然后再使之合一,是必经之路。通常,一般人只能觉到后天口鼻呼吸之气,感受到先天丹田气是很难的。而且,一般人的先天气能量有限,而且不断消耗,需要不断充实。李师说充实命门、充实带脉、充实丹田,故先练“有”,后归于虚无,虚无并不是没有,是更充沛更大的“有”,这个“有”在“气”言近乎“无”(所以武禹襄说:“不在气,在气则滞”),在神言是“有”(武禹襄说“意在蓄神”、“养气者纯刚”)。有从虚无中来(充实命门丹田),有归于虚无(气)之有(神),虚无之有即“一片神行”,“无形无象”境界。
      所以,太极拳之练气,本质上乃是炼种。而此气(内气)非彼气(口鼻),不可不辨。练内气,要诀在有若无,无而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黄帝内经》)。充实内气有实在的方法,方法有阶梯次第,所以太极功夫修为是“实学”,一是一二是二,知道多少是多少。
      内气修炼到一定程度,自身会有感应。感应程度因内气强弱盈亏而异。内气充沛到一定程度,加上心法运用始有中定,李师谓之“知己功夫”。但此时之感应尚属自身感应,如丹田炽热饱满、腰劲增加、下盘稳固、精力充沛、周身轻灵等,尚在“知己”而不宜施用于人阶段。施用于人,属“知彼功夫”,是对待(较艺)。对待,需要内气发生质变,才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那时之感应程度可以“支撑八面”,“一触即发”,“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即有了“听劲功夫”。误听劲于皮肤,乃本末倒置。实则听劲功夫,是源于内气充沛,周身经脉畅通,结脉也随之畅通后的微妙感应。内气是本,内劲是内气之用,因为内气充盈而后“神通于背”,听劲乃懂劲(知彼)之始,懂劲乃“知己知彼”而能用。所用者何?内气是也,内气则养生,内劲则技击。
      必须说明内气不刚不柔、不偏不倚,但有有无、大小、强弱、整散之异。及其用(发外)则显现为刚柔、偏倚、方圆,因对手取势来力而不同,所谓随机取合、因物赋形、不可方物是也。
      拳经所谓“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拿字最紧要,“哼哈”内气外发自然而然,非鼓努发声之意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