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身气功 > 正文
  • 内养功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初探

  • 来源:《现代养生》 作者:徐大平 杨翠芹 时间:2007-12-12 16:10:30
  • 核心提示: 胸痹,属于中医病证名,一般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症。出《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心悸),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胸

        胸痹,属于中医病证名,一般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症。出《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心悸),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胸痹一证在古代又称厥心痛、真心痛等。症状描述如《灵枢·厥病第二十四》: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拘急),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一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一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_.,,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痹的病因病机多由痰浊、瘀血等阴部凝结,胸阳失宣,气机闭阻,脉络不通。症状表现为胸满闷痛,甚则痛引彻背、喘息,不得平卧等。治以温阳益气,开胸豁痰为主,兼以活血化瘀、通络。

        有关胸痹的症治,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就有明确记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现代医学认为胸痹相当于冠心病的心绞痛一证。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是冠状动脉痉挛或是冠状动脉内皮受损,或中层平滑肌受损出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或猝死为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患高血脂、高血压、高黏血症、糖尿病和肥胖者,并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大,并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使心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突患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冠心病发生的原因不是积劳成疾,而是在动脉中积脂成疾,源头是长期摄入的热量过多。人们进食含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多,或摄入胆固醇多,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低密度密度脂蛋白易进入动脉内壁的平滑肌细胞,使其增生,加上胆固醇、甘油三酯沉积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某处斑块脱落,或因血液黏稠、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使已狭窄的管腔发生堵塞,就形成心肌梗塞而致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作压力越来越重,冠心病病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占649%,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正逐渐成为体现医师与医院的治疗水平与技术实力的一项指标。其中搭桥术放支架是最为有效且费用最高的一项手术,患者做此手术,只能针对3根最粗的冠脉中最狭窄的一小段进行,其余中小直径的冠脉粥样硬化状况依然不变,所以手术治疗只能救命,不能让患者恢复成健康的心脏。长期服用药物虽然可以降血脂、降血黏度,但只能改善病情,不能较快地减轻和消除动脉粥硬化;有的药物在急救时可扩脉强心,但不能彻底治愈冠心病。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治疗冠心病,又不让患者承受精神和肉体上巨大痛苦,同时花费低廉呢?我们探索应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法一内养功来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全社会推广与应用。

        内养功由原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院长、著名气功主任医师刘贵珍先生挖掘整理并推广到全国。由于该功法临床疗效显著,曾受到中央卫生部的奖励。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那么内养功为什么能治疗冠心病,它的机理又是什么?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气功锻炼能培补元气扶正祛邪;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还能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1.培补元气以扶正

        内养功是以腹式呼吸为主,采取停顿式呼吸,同时意守丹田,内养功之丹田规定为脐下一寸五分处,位于气海穴。古人认为气海穴是生气之源,聚气之所。用意守之则元气益壮,百病消除。元气属于先天气的范畴,宗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属于后天气的范畴。元气具有生命活动原始动力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健康状态,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而元气不足则众病丛生。(《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难经》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内养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培补元气的呢?腹式呼吸和意守丹田,就是充实精水之术,兼寡欲持满则阴精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元精得阴精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必然趋势。精、气、神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转化。《类证治裁》中言:神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术,气者神之室,形者神之宅。《胎息经》云: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2.交通心肾济水火

        意守下丹田,可以加强肾之元阴元阳的功能,并可上济于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对全身脏腑起着调和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内养功通过默念字句,意守丹田和舌体起落,收到颐养心神的效果。心清神凝,则身安气和。心居于膈上其脏属阳,其性属火,所以称为阳中之太阳。肾居于下,其脏属阴,其性属水,所以称为阴中之少阴。气功传统理论讲究乾下坤上,以合交泰之义。万物唯呈交泰之象,始能生化更新。内养功在方法上强调心神寂照下丹田。心神为阳,阳者主生,当生发失制,则心君之火壮烈炽阴,心阴亏损,肾阴亦虚。君火妄动,炽炼至阴,此乃耗真阴之途。当冥心守神于内,则阳不外越,神不外驰,显然以神内敛,下交于肾,此乃密阳益精之道。练功时,心神寂照丹田,即心神下交于肾,从而肾阳得资,肾阴得济。肾精充溢,自然上济于心。心阴得资,则心、肾二阴共制于心阳,使君火不炽,避飞扬外越之虞,使心阳益愈下交于肾。心肾二阳又可共煦肾水,肾水不寒,则气化生生不已。此水火既济之法,为治疗冠心病之大法也。

        3.宣痹通阳调气血

        冠心病的发病是心肾气阳气不足,导致胸阳不振,心血瘀阻,而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皆为标。当练功进展到一定阶段时,体内气血运行发生调节性改变。由于血液呈现分配状态,出现末梢血液扩张,微循环改善,组织血流量增加,局部温度增高等现象。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练功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根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气至的部位或脏腑,其血流量也必然增加。此时意守膻中穴,可开胸宣痹,通阳化气,促进心脏供血,缓解冠脉痉挛。通过热象仪观察,练功中的气到血到之处,辉度由暗变亮。其亮点并随意念的移位而流动。通过局部测温,功中较功前温度增加24℃之多。意到气到部位,其区域性的血流量也增加30%左右。此皆是内养功调和气血作用的具体表现。

        现代医学对内养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指标观察更具体更直接。通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单参数、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即测定左室射血期、射血前期、心搏出量、心输出量)等检测,提示内养或对循环系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实验观察表明,练功对心输出量表现出积极效应。心输出量和呼吸周期相关,吸气时心输出量增多,呼气时心输出量减少。在吸气相长于呼气相时,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多。在呼气相长于吸气相时每分钟心输出量减少。练功入静后,不论吸气或呼气时,心输出量都趋向减少,从而有利于心功能的调节与修整。人体24小时血压最低值通常出现在熟睡时,而练功入静后,则可使血压降到比熟睡更低的水平。血压下降值的大小,和呼吸方法、诱导内容及意守部位有关。

    内养功对血液流性也表现出积极影响。血液流变性是血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血液的黏聚}生,包括全血和血浆的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和电泳率、血小板聚集力和血液的有形成分等。资料表明,练功对血液理化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加速红细胞电泳率,延缓红细胞沉降率、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性等。

      练功对血脂同样表现出有利影响。通过分组观察高血脂练功组,半年后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致使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清胆固醇的比值、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增高,动脉硬化指数明显下降。与不练功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指示气功锻炼有调整脂质代谢(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有益作用,从而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们在临床上总结了60例冠心病患者,他们练习内养功3个月后,不仅症状(主要指心前区疼痛)明显改善,而且心电图s—T段回升O05MV以上,有的心电图恢复大致正常,硝酸甘油用量减少,有的已经停用。这些患者偿到练功甜头,信心十足,坚持不懈,决心彻底摘掉冠心病这顶帽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