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爱护我们的“心灵之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04 14:21:24
  • 核心提示: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升级,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低下头来玩手机、刷屏。人们用眼的频率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近视的人群数量也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升级,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低下头来玩手机、刷屏。人们用眼的频率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近视的人群数量也一路攀升,各种眼病也找上门来。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爱眼、护眼呢?

        注意用眼卫生,缓解眼睛疲劳

        用眼卫生指合理用眼、科学用眼,可以避免眼部疾病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稍加注意都可以做到。

        环境的光线亮度要合适。对于用眼强度很大的工作或学习,要保证环境光线亮度的合适。光线太暗和太亮都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据研究统计,适合于办公、学习的光照度标准为300~500lux左右,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光线亮度是否合适,可以用护眼光度笔进行检测。另外,在用电脑、看电视或玩手机时,也应该注意调节合适的屏幕亮度。

        用眼姿势要正确。有调查表明,视力下降跟用眼姿势不正确有很大关系。比如在看书的时候,应该保持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尽可能不在走路、乘车或躺着的时候看书。尤其对于少儿来说,眼球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时间的不良用眼姿势很容易引起眼球的发育异常,导致视力下降。

        用眼时间不宜太长。对于学生或者IT工作者来说,长时间面对书本和电脑往往很容易使眼睛酸涩胀痛,甚至会引发其他眼疾,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缓解的办法就是用眼45分钟左右应该休息10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多看绿色植物,或者按摩眼睛,哪怕是闭上眼睛转动一下眼球,都会使眼疲劳得到有效缓解。

        电脑族:巧吃食物防护眼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吃些对眼睛有好处的食物,成为电脑族必做的“功课”之一。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可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生素A有助于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普遍存在于动物肝脏、奶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中。

        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一些深黄、深绿和红色蔬果,如南瓜、青辣椒、西红柿、玉米、木瓜、芒果、西瓜和深绿色多叶蔬菜,如菠菜、芥蓝、西洋芹等都富含胡萝卜素。

        富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也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食物中的奶类、鱼类、肉类、蛋类、大豆及其制品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量食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减少电脑带来的伤害。

        爱眼护眼莫入误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如何保护眼睛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只有避开这些误区,才能达到真正爱护眼睛的目的。

        误区一:戴眼镜会使视力越来越差,度数增加。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眼睛近视应该及时进行验光配镜,不仅能获得清晰的视觉,还可以调节由于视物不清而导致的眼压上升,眼外肌收缩,有助于减缓近视的发展。配戴眼镜后,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刺激。

        误区二:太阳镜越深越护眼。炎炎夏日,太阳镜粉墨登场,既能扮酷又能防紫外线,尤其是深色太阳镜更能保护眼睛,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深色眼镜不仅会使视物变暗,还会使瞳孔变大,导致通过瞳孔区的紫外线量更多,对晶状体及视网膜的伤害范围会更宽,从而容易诱发青光眼、白内障,建议选择灰色、茶色或黄色太阳镜。

        误区三:无论滴什么眼药水都可以保护眼睛。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很多眼药水会添加防腐剂,过量使用会造成眼角膜受伤,而且不同成分的眼药水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盲目选择只会加重对眼睛的伤害。因此,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