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膏方调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1-05 08:25:48
  • 核心提示: 说到冬季进补膏方,人们总会想到进补膏方后的种种好处,如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等。其实不然,还有一种膏方就不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为

      说到冬季进补膏方,人们总会想到进补膏方后的种种好处,如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等。其实不然,还有一种膏方就不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为目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膏方调补。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免疫系统对自身器官组织的“错杀”,是机体的“内战”。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壁等原因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称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
        自身免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需长期治疗。目前西医学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机会陛感染增扫等。而中医药疗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则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可减少西药副作用,又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标,恢复免疫稳态。研究表明中药主要是通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抗氧化、诱导细胞凋亡及影响神经递质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作用。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中药免疫药理作用往往不是独立于其他功能的单一作用,而是紧密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相联系的统一的功能系统。这也是中医中药强调整体观念的科学所在。
      膏方是中医调治的一种中药剂型,因其制作过程将中药煎煮浓缩后呈膏状,故名“膏方”。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膏方由于其口味怡人,对胃肠道刺激小,药力缓和持久,易于吸收,便于保存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自身免疫病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免疫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高滴度自身抗体,其膏方调治具有一定特殊性。总体上讲,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膏方切忌呆补,而需要调补,即调理阴阳,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通过中药的阴阳属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这里必需强调调节免疫,而不是提高免疫,因为自身免疫病往往以B淋巴细胞高反应性,产生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为特征。中药的治疗方向在于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对于T淋巴细胞的用药原则,中药则需要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因此一味投补,错误地强调提高免疫,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很多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不理解,更不明白“辨证论治”,盲目“冬令进补”,采用阿胶、红参、鹿茸等补品,结果可能引起疾病反复。因此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特殊,最好由有经验的中医风湿免疫病专家开具膏方。需要指出的是膏方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西药治疗,因此膏方治疗的患者如拟减药、撤药仍需咨询有经验的风湿免疫病专家。专家多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以决定减药或撤药的方案。•
      其次,由于自身免疫病常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管的沉积,而出现高凝状态,即中医学的“血瘀证”,所谓“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膏方中有必要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这也是膏方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者,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引起胃肠道损伤,因此在进行膏方治疗时,顾护肠胃尤其重要,开具膏方时更应详细询问其胃肠道情况,适当加入健脾理气、和胃助运之品,方为妥当。
      最后,膏方中常用的动物胶如龟板胶、鳖甲胶等对于诱导自身免疫病患者免疫耐受、控制病情虽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则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对疾病不利。因此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素膏”更为适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