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服汤药有讲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 服汤药有讲究 《健康报》讯文/陈志春 人们服中药汤剂时,多是上、下午各煎服一次。其实,这种服药方法并不科学。实际上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很有讲究,它与患病的部位,汤剂的类型、温度,服药的时间以及服药的禁忌等因素
     

    服汤药有讲究 

        《健康报》讯文/陈志春  人们服中药汤剂时,多是上、下午各煎服一次。其实,这种服药方法并不科学。实际上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很有讲究,它与患病的部位,汤剂的类型、温度,服药的时间以及服药的禁忌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不当,会程度不同地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延长患病的时间,给病人增添痛苦。那么,究竟怎样服用中药汤剂效果才能更好呢?
        患病部位与服药时间
        据《本草纲目》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医方论》中指出:“病在上者频而少,食后服;病在下,顿而多,食前服。”这就告诉我们,病在“上焦”如胸腔者,汤剂宜饭后服,并且要分次服用,药量不宜一次太多。因为饭前空腹服用,药物易排泄流失,不能作用于上焦。而病在“下焦”,如胃肠疾病,则宜饭前服,以便药物迅速下行,达到利导的目的。病在四肢,血行不畅,宜早晨起床后服,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血脉流畅,药物的作用可通过血流渗透达到四肢。病在“骨髓”,如关节、腹背疾病,则宜晚上睡前服,服后入睡,有利于食物消化和药物吸收。具体而言,补益药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宜饭前服。利导之剂如大小承气汤、枳实导滞汤、温脾汤等,宜食后服。发散药如麻黄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六味地黄汤等,则以卧前服为宜,服后覆被而卧,使汗发而热解。利气汤剂如冶胃气上逆的旋复代赭汤,治肺气上逆的苏子降气汤,则宜空腹服。散剂或粉末类药物如三七粉、七厘散等,也宜在食后1-2小时服用。胶类药如阿胶,应在晚上睡前服。此外,攻下的大黄、芒硝之剂,逐水的大戟、芫花之剂服用时务必慎重,应严格遵照医嘱。特殊药物还必须采取特殊服法,如鸡鸣散,宜在五更时空腹冷服,效果才最佳。对于治疗急性病的汤剂,则可不拘时间,不分昼夜,且宜频服。
        剂量与温度
        由于患者的体质各不相同,发病的时间有长有短,因此方剂的剂量就有大小之分。一般来说,年轻体质强的和病初起者,剂量要大。若病人体弱或久病,正气已虚,则药量宜小,做到标本兼顾。小儿用药量也要小,并须分次服。此外,滋补之剂的药量不宜过大,以免有效成分在胃肠中流失,得不到充分的吸收;呕吐病人的药量要小,冷而频服,以免胃气上逆;峻烈或毒性较大的药,宜先进少量,然后逐渐增加,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中医的临床辨证,常将患者分为寒、热、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四大类。根据四证的病因,服药分为温服、冷服、热服3种方法。温眼能和胃健脾,减少刺激,适用于一般中药汤剂,特别是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栝楼仁、乳香、没药等。冷服适用于呕吐病人或中毒热证服用的寒药,滋补药亦应冷服。热服适用于急症用药、解表药及寒证用药。对于真热假寒证也宜寒药热用,素有胃寒的患者服用苦寒之剂,也可凉药热服,以免寒凉伤胃。夏天或气候干燥时服热性药,可凉服以梢减其燥性。一般病人服用汤剂,可一日一剂,一剂两煎,病情危重的病人也可一日两剂,亦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以增强药效。
        服药禁忌
        服药禁忌,中医称之为“忌口”。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或胃寒疼痛等证的病人,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助寒一类的食物。胃热病人在服用清热药时,则不宜吃辛辣食物。服用健脾消导类中药的病人,不宜吃黏腻、油煎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镇静安神类中药时,不宜吃辛辣、酒、浓茶及咖啡等具有兴奋神经作用的食品。外科疮疡病患者则应禁食姜、椒、酒、腥臭等一类食物。水肿病人应忌食高盐类食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