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病”与”证”的客观分析和文化关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25 10:13:10
  • 核心提示: “病”是西医的本质诊断,“证”是中医的本质判断,反映了医学文化的人文精神., “病”的诊断在形,讲求细胞体液、病灶影像等感知实在,是把人当

        “病”是西医的本质诊断,“证”是中医的本质判断,反映了医学文化的人文精神.,  “病”的诊断在形,讲求细胞体液、病灶影像等感知实在,是把人当成细胞分子、排除自然春夏秋冬、排除个体差异的结果,  “证”的诊断在命,讲求现实之中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实际,是把人当人、尊重自然生命、尊重个体真实的结果。在人们习惯用“病”统“证”的情况下,  “病”“证”的文化关系,一直比较含糊,以至于证候的学术研究,分不清疾病现象之症和疾病本质之“证”,不明白症和“证”在辨证论治中的逻辑关系,用病理取代病机,用标准规范证候,思维僵化,逻辑混乱(黄开泰《“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分析》,见《河南中医》2008年12期增刊),基本否定了中医学理论的生命本质。中医复兴,首先要认识中医学的人文价值,厘清中医和西医的文化区别,分辨病理和病机的本质差异, 让《黄帝内经》《伤寒杂病沦》等经典理论确定的本质化逻辑,回到中医人的思维中去。
        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西化之风盛行的情况下,正确理解“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首要明白“病”“证”的文化关系,其次,要明白“病”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地位,是疾病现象还是疾病本质,有了现象和奉质的理论定位,才能合逻辑地理解“同”和“异”的实质。
        病作为医学理论内容,和“证”的文化关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跨文化的病、“证”关系,即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的关系;一种是中医文化内的关系,即中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的关系。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原本是中医文化内的病、  “证”的关系,和西医扯不上关系,由于中西医结合,西医“病”和中医“证”的跨文化的“病”和“证”关系,取代了中医文化内的病和“证”关系,甚至认为中医理论中没有病,只有“证”,形成了“辨症求机”的思维误区,产生了病种之辨的学术盲区。
        正确理解“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必须在病机的逻辑规范下,使证候、症状和西医的“病”在中医理论中有准确定位才有可能。作为文字的病、证,在中医文献中是多义词,十多年前我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讨论《伤寒论》中的病字、证字的含义,有疾病现象的症状,疾病本质的证候、证据和病种等多种不同。其实,上世纪中叶的中医界开展的辨证论治大讨论,就把症状确定为疾病现象,把通过现象深入本质之后的病机判断称之为“证”,并明确了症状和证候的逻辑联系——运用中医理论对症状进行病机分析,通过具体病机性质的判断,得出具体的证候结论。
        证候病机是中医治疗目标,治疗的异同取决于证候病机的异同。以病机为逻辑规范,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有两种含义:
        一是就疾病现象而言的。 同样的疾病现象,可以有不同的治疗叫“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现象,可以有相同的治疗叫“异病同治”。周学海《读医随笔》:“伤寒有证异而治同,如自利不渴属太阴,自利而渴属少阴,皆用四逆温之;有证同而治异,如阳明白利、腹痛者,此内实也,宜下之;太阴为病,下之则胸下结硬也。”这里证字的语义,是症状,不是证候,如自利不渴、腹痛、胸下结硬等。但因后来人们混淆了疾病现象之症与疾病本质之“证”,疾病现象层面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比较混乱。我过去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所提出的“辨症求机”,大都被改成了“辨证求机”,一字之改,意义大相径庭,辨的对象和辨的结论就混淆了。
        二是就病机逻辑关系而言的,有两种情况。中医的同一种病,可运用不同的治法方药,如太阳病中风,可以用桂枝汤,也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叫“同病异治”;不同的病,可运用相同的治法方药,如太阳病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病用桂枝汤,太阴病用桂枝汤,叫“异病同治”。其次,因为病机要素关系有同有异,治疗相互交错.彼此区别,体现出“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的区别。《医学南针》:  “同一感风,有风寒、风热之不同;有同一湿病,有湿热、寒湿之各异。痰证有寒痰、热痰之分,伤食有肉食、谷食之别,一症偶异,用药迥殊。”有风当疏风,但有寒热之异;有食当消食,但有谷肉之别,如此的“同”和”异”,又在病机要素相兼多少、程度轻重和标本缓急的异同。
        从症状到病种再到证候的病机逻辑联系是《伤寒论》确立的,是辨证论治的基本逻辑规范。《伤寒论》 1条:  “太阳病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论述从脉症到病种——太阳病,有了太阳病的病种确定,再结合太阳病之外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实际的病机要素和性质,形成证候判断,如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是一个病种,在太阳病的病机过程中,证候是多个的,桂枝加附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等皆属于太阳病的证候,每一个具体证候的病机要素和性质,比太阳病的病机复杂,既都有其特殊性,又都包含了太阳病的病机特点。因此,十多年前,我将中医的病种、“证”的关系,概括为线与珠的关系,病种是线,证候是珠,线穿珠,珠含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