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中风病痰热证治心得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丁元庆 杨军 张安玲 吴建林 时间:2007-03-10 16:54:14
  • 核心提示: 痰热闭窍证 中风病闭证病机复杂,变化迅速。闭证以邪实蒙塞清窍为主要病机,其中以邪气暴张、痰热风火亢盛者为急迫,盖因风火热俱属阳邪,且多由阳气亢盛而致,阳性急疾,故发病急、见症多、变化迅速。其症状特点是:神识异常
        痰热闭窍证  中风病闭证病机复杂,变化迅速。闭证以邪实蒙塞清窍为主要病机,其中以邪气暴张、痰热风火亢盛者为急迫,盖因风火热俱属阳邪,且多由阳气亢盛而致,阳性急疾,故发病急、见症多、变化迅速。其症状特点是:神识异常,如昏仆、昏愦、迷蒙、嗜睡等,程度不一。治疗要点:涤痰泻火并重;治法:清热泻火,涤痰开窍。方药: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脑丸等,配合羚羊角汤灌服。痰热闭窍证的病机转归有死亡、后遗症、向愈。其风火痰热持续的时间,即盛衰转化,受病人体内正气强弱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因素影响。年龄较小,正气充盛,经过治疗,则随着风火痰热渐退,可以出现邪实未尽,而痰热腑实,痰瘀痹阻等证候,或与正气亏损并见。
      痰热腑实证  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组,一是中风病中经络的见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说明该证具有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痰瘀阻证相同的病机,即经脉痹阻,隧窍不利。二是腑气不畅,痰热内阻见症,这是该证的主要特点,也是与中经络其它证候的区别所在。其病理机转在于阳明胃气不能通降下行,而气壅痰郁化热,上扰清窍。虽然同是痰瘀阻结,但腑实证与其它证候的不同之处在于,既阻于经脉,还表现为脏腑气机壅滞。此外,热盛于里也是该证候的病机要点之一,痰热壅结,为害多端。故痰热壅结,胃气不降,标实突出,是其病机特点。痰热腑实证症状:歪僻不遂,有或无神志改变,腹胀腹满、大便秘结不通、口气秽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大。治疗要点:通畅腑气,调畅气机,泻热化痰。治法:通腑泻热化痰。方药:大黄瓜蒌汤、陷胸承气汤、星蒌承气汤、三化汤等。常用药:生大黄、枳实、槟榔、全栝楼、胆南星、紫草、鲜竹沥、羌活等。以生大黄配枳实为主药,通腑泻热,畅利阳明胃腑气机,痰热下行,胃气和畅;槟榔以增枳实导滞顺气降浊之功;栝楼、胆南星、竹沥清热化痰,紫草凉血活血,皆能润肠通便;仿三化汤意配羌活于苦降寒清之中,佐以辛温疏达,使清气能上升,清升则浊气易于下降。
      痰热阻络证  这是中风病痰热证的基本证候。其症状特点:歪僻不遂,头痛头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疗要点:清热化痰,畅利气机,兼以活血通络。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方药:小陷胸汤合茵陈蒿汤加味,赤芍、丹皮、丹参、土鳖虫、牛膝。病机转归:深化则转化为中脏腑,痰热消退,脉络通畅则向愈,或痰热阻络,形成后遗症。
      痰热夹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偏身麻木等中经络的主证外,患者多形体肥胖,舌质暗红或暗淡,苔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病机特点:痰热瘀血并存。治疗要点:痰瘀并治。治法:化痰清热活血通络,方药:小陷胸汤合桂枝茯苓丸。
      痰热夹虚证  中风痰热证极易转成阴虚风动证,或气阴两虚证。此与气虚易生痰湿,湿盛又易伤气;阴虚易于生热,热盛更伤其阴有关。正如《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所说“邪之阴阳,随人身之阴阳而变也。”临床症状:气虚夹痰证,气虚津停,津停痰生,因此,气虚者又常夹有痰浊、水湿,症见肢体肿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阴虚证常夹痰热、痰火、风阳上扰、阳亢风动等病机变化。治疗要点:顾护气阴,兼化痰瘀、通经络。治法:气虚夹痰证,宜益气补虚,化痰通络,常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天南星、橘络、牛膝、天麻、丹参等。阴虚夹痰证,治宜滋阴补虚,化痰通络,常用金水六君煎加天麻、丹参、枸杞子、生白芍、穿山甲、郁金等。
      中风病痰热证的治疗体会
      重在泻火豁痰  除邪务尽,不留遗患。防止或减少复发的可能。化痰清热,节苦慎燥。苦燥是化痰之常用药味,但苦燥伤阴,故虽是必用,但宜节制,勿使过之,以防伤正。
      不忘畅利气机  调畅气机,调和脏腑,是痰热证的重要治法。治痰治瘀当重调气。气能化津,气行津布;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为中风病之基本病理变化,而痰瘀痹阻证虽以治痰、治瘀为主,但于化痰消瘀之中,应配伍调理气机之品,理气可以行津化痰,行血消瘀,药如陈皮、橘红、枳实、枳壳、厚朴、乌药、槟榔、莱菔子等,可随证择其一、二味加入对证方中。
      化痰通络  是改善中风痰热证预后的重要措施。痰瘀痹阻证当痰瘀并治。痰瘀痹阻是中风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因而,也就成为治疗的关键。
      痰热证治当重顾护气阴  中风病痰热证极易导致阴液耗伤,因此,在中风病早期证治中就应注意护阴而不伤阴,用药虽以苦寒清热,苦燥化痰为主,但切不可损伤阴液;后期痰热减退,及时调整化痰清热药物的应用,酌加甘寒清化养阴之品,使养阴兼以化热清热兼顾;最终,痰热渐尽,则需以滋填肾精为痰热证的善后要着。须知,中风发病的根本在阴液之不足,因此,中风病痰热证之痰热始终为标,如此才能把握中风证治之根本,诚如缪仲醇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所说“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