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三位一体”辨治慢性泄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许仕杰 黄纯美 时间:2007-03-01 20:02:58
  • 核心提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周福生教授从医数十载,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其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屡治屡验。周福生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
       广州中医药大学周福生教授从医数十载,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其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屡治屡验。周福生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辨证体系,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同治”、“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本文重点介绍周师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慢性泄泻的心得。
      圆融活变  三脏同治
      临床上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如寒邪伤中、湿邪内阻、饮食内伤等。这类泄泻一般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比较容易治疗。久泻乃泄泻之久者,习称慢性泄泻。久泻以病程长,难痊愈,易复发为特点,其病因病机较复杂。一般来讲,脾失健运、命门火衰均可引起泄泻。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必得肾阳温煦方能腐熟水谷,而肾又需脾生化之水谷精气不断濡养与化生。由于二脏在生理上的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阳,脾阳日衰;脾阳久衰,必累及肾阳,最终导致脾肾两虚。叶天士认为久泻系“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泄木安土法。
      周师继承前人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泄泻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以虚为主,脾虚湿盛是其基本的病机,日久可入血伤络而致血瘀。故治湿应贯穿于整个治疗方案,后期应注重活血化瘀。强调辨治需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应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病机,圆融活变,三脏补泻有所侧重。他认为“肝-脾-肾”三脏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是非线性的,也不是在同一“通道”中双向传递,而是多条通道构成的立体网络,形成多级反馈回路,在内外环境各种扰动因素作用下,体内可产生偏离正常状态的变化。三脏中每一脏的变化,总是受着四种反馈回路的调控,最后使三脏功能系统的功能活动重新达到有序、协调和稳定,恢复阴平阳秘。“肝-脾-肾”三脏属于“二克一生”模式,它们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矣。”周师在“肝-脾-肾”三脏一体构模的基础上提出慢性泄泻的病机:脾虚不能运化,而致水湿内停,脾喜燥恶湿,湿邪更易困遏脾土,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以致脾胃益衰,病久迁延难愈;脾虚又易遭肝木乘克,而成脾虚肝郁之证;脾虚日久,常累及肾阳,终致脾肾两虚。肝脾肾三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往往腹胀、腹泻、肠鸣、腹痛诸症并出,形成虚实相兼,错纵复杂的局面,故临证需注重辨病程、辨腹痛、辨排便等三大要点。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化湿畅中为首务,抑肝温肾并施。不可妄投分利;不可过用苦寒;不可纯用甘温;不可妄投腻补。脾胃强健,肝木条达,肾阳温煦,气机调畅,则诸症自当迎刃而解。
      病证结合  殊途同归
      周师运用“三位一体”辨证模式论治慢性泄泻的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提倡临证应“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认为现代医学中慢性肠炎、肠吸收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以泄泻为主要表现,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复发的,均可参照本病来辨证论治。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来说明辨治过程如何体现“病证结合、殊途同归”,周师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强调“肝-脾-肾”三脏同治,治法:调肝理脾、益气活血、温肾化湿(药物组成:柴胡10g,云苓15g,白术15g,赤芍15g,防风12g,五爪龙30g,风尾草20g,薏苡仁20g,补骨脂15g),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紫珠草30g,苦参30g,五倍子20g,毛冬青30g,败酱草30g,广木香(后下)10g,吴茱萸4g。口服方每日1剂,煎取120ml,早晚各服1次,30天为1个疗程。灌肠方每日1剂,煎成100ml,晚8点保留灌肠,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间隔7天,再行下1个疗程,内外并治、疗效显著。周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把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临床治疗慢性泄泻采用口服与灌肠相结合,体现了“病证结合、殊途同归”的学术思想。
      周师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还强调“辨质”,即临证要注重患者的体质。质实际上是证的潜在状态。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体质的形成关系到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此外还与性别、年龄、方土(地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结合《灵枢·营卫生会》“老壮不同气”的说法,周师认为慢性泄泻“辨质”主要应从年龄考虑,特别要注意老人体质和小儿体质。老年人体质具有精血亏虚、脏腑失养、正气内虚的特点,故治疗上可从脾肾两脏着手,温壮命火,抑肝扶脾,益气渗湿。不可妄投分利、不可妄投峻补,以免“虚虚实实”之戒。同时应注意“辨质施食”,老年人泄泻因年老体弱而腹泻者易出现阴虚阳脱的症状,要鼓励他们多饮生津止渴的饮料,如新鲜水果汁、藕汁等。饮食多选用山药、猴头菇、大枣粥等补益之品,同时宜少食多餐。小儿体质脏腑娇嫩、气血未充、阴阳也弱,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周师认为临床辨治小儿泄泻应效补土派宗师李东垣,强调“清气存阴者,为人之脾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令飧泄也”。常在辨证的基础灵活选加煨葛根、升麻、柴胡、荷叶之类升阳药物,以鼓舞胃气上行,共奏升清止泻之功,治疗可在口服的基础上加中药敷脐(药物组成:五倍子50g,吴茱萸20g,莱菔子15g,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过100目筛,每次用药末15g,用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5天)。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腹泻频时应严格控制饮食,养成定时定量进食习惯,并鼓励多饮糖盐水、果汁等,注意饮食卫生、饮食的多样化。选食稀粥、烂面、山药粥等。忌食油腻、辛辣、煎炒之品。婴儿腹泻重时应暂停母乳、待腹泻缓解再逐渐增加,同时乳母应忌食肥甘厚昧之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