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首页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国家提升工程动态 > 正文
  • 江西省新余市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角能力建设探索村卫生室中医角建设路径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6-28 15:26:27
  • 核心提示:江西省新余市按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总要求和中医药强省战略总部署,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提升”,展望“三个征程”,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角

    江西省新余市按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总要求和中医药强省战略总部署,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提升”,展望“三个征程”,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中医药服务升级换档,100%的村卫生室设有不少于10平方米的中医角体验室,配备了针灸、推拿、热敏灸等中医药设备设施;75%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6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坚持高位推动——建设中医角的重要前提

    新余市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难、看病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惠民生、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聚焦民生,强化领导。将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作为2018年度市委、市政府40件民生实事之一,制定《新余市村卫生计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启动大会,建立定期督查、督办和调度制度,明确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配足配齐针灸、康复、中医健康干预、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养生宣传等设备设施。将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纳入人大、政协年度重点督查内容,组织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新余市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近20条可行性建议,有力地促进了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二是聚焦责任,强化考核。制定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考核评估办法,将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内容、纳入各级卫生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一季一督查一通报,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进度缓慢实行黄牌警告,对推动不力实行红牌追责。

    三是聚焦保障,强化融入。按照每个村卫生室1万元标准,由市、县(区)财政按1:1比例配套,筹集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经费40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中医角设置、中医诊疗设备配置、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技能培训等。建立注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老有所养问题,已有839名乡村医生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并将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融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享受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等免费服务。

    坚持能力提升——建设中医角的根本保证

    发展中医药,重点在基层,关键看能力。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新余市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评价机制改革,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中医药人才向基层流动。针对基层中医角服务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优化服务环境入手,从提升服务能力着力,从搭建提升平台给力,补齐中医角服务短板。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中医服务阵地建设,筹集5.47亿元启动新余市中医院、分宜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筹集600万元,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筹集400万元,在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角,实现中医药服务阵地全覆盖。每个产权公有的村卫生室腾出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房间,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医角,做到“六有”(即有标识、有制度、有针灸图、有中医养生板块、有中药柜、有能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中医诊疗设备),基层中医药服务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实施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培养试点项目,定向培养中医专业人才25名。筹集300万元,支持3个名中医工作室、22个临床重点专科和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与推广。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包括三部六病九治法、针刺疗法、灸疗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内容,共计21天147个学时。开展15项基层中医适宜推广技术推广培训,全市400多名乡村医生和35名乡镇卫生院中医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三是搭建提升平台。一方面,搭建技术推广平台。新余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的通知》,确定新余市中医医院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市级基地,分宜县中医院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县级基地。完善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组织机构,加强临床指导能力建设,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学术委员会,建立一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专家团队,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推广,确保各类技术规范、安全、有效地应用。另一方面,搭建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基地平台。制定并实施《新余市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实施方案》,开展热敏灸技术推广“老有所艾”惠民工程试点,通过建立组织推进体系,推进热敏灸进家庭,加强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组建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艾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重点打造5个热敏灸应用示范乡镇、10个热敏灸应用示范村。目前,示范乡镇的卫生院设有热敏灸理疗室,示范村的村卫生计生室设有热敏灸体验站,使更多的居民了解热敏灸,会使用热敏灸。

    坚持服务改革——建设中医角的内在需要

    深化中医药服务改革是决定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新余市准确把握推进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全过程,运用财政杠杆和政策工具,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保障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一是创新政策保障措施。将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适当增加中药品种数;利用药品耗材招标腾出的空间,同步调整市、县、乡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价格118项,中药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实施绩效工资倾斜政策,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节余的50%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二是创新“互联网+”推广。新余市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大局,立足行业、服务需求,立足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的原则,研究开发了适应中医药学术交流阵地,聚集广大居民中医药养生和中医药保健需求,倡导新闻信息、政策咨询、技术推广、养生指导于一体的新余市中医药适应技术推广应用网,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者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交流、探讨经验的互动平台,向广大居民提供养生科普知识、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平台。

    三是创新服务帮扶模式。市、县、乡三级组建“天使健康行”服务团队定时定点深入帮扶村卫生室坐诊。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中医药志愿服务,每周利用一天双休日,进村入户开展执敏灸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大宣讲。志愿服务启动以来,中医药志愿服务开展热敏灸知识宣讲12次,为居民提供艾灸服务2000多人数,发放热敏灸健康体检品1万人份,发放艾灸疗法等科普知识读本1.2万本。

    回眸能力建设——实现中医药服务“三个提升”

    新余市在积极探索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实现了“三个提升”。

    一是居民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通过开展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群众对中医药治疗认可度明显增强,群众就医成本明显降低。目前,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6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居民中医药服务可及性由原来的30.8%上升到现在的58.6%。

    二是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随着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培训全覆盖,新余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成功上线,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逐步浓厚,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76.6%上升到90.8%。

    三是基层门诊中医药诊疗处方占比明显上升。33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中医馆全覆盖,400个行政村卫生室实现了中医角全覆盖,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培训实现全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中医处方占门诊总处方量的比例达48.85%,医疗收入达30%以上,最高达到46%。

    正视问题导向——展望中医角建设新征程

    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还处在探索过程中,中医角的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变化。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医药服务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药能力建设新征程。

    一是做活“人”字。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第一资源。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制定基层中医药服务队伍的建设规划,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方式,培养基层中医药紧缺人才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落实基层中医药队伍全员培训。

    二是做优“服”字。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实现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的立身之本,也是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动力源泉。要按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明确村卫生室中医角服务能力建设目标要求,调整财政投入和医保政策,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制定“中医角”建设标准,积极引导基层注重中医药服务,形成相对规范完备的中医角服务体系。并将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融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等免费服务。在村卫生室设立健康小屋,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咨询、慢性病初期筛查、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服务。

    三是做实“改”字。当前,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创新中医药补偿与新农合筹资同步增长机制,将符合政策的中医药诊疗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研究开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建立涵盖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网上培训、网上咨询、辅助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管理等于一体交流学习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不断提升中医角服务效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