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自然疗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自然疗法集粹 > 正文
  • 针刺内关穴缓解急性心肌梗死胸痛临床体会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1:55:05
  • 核心提示:陈洪利[摘要] 目的评价针刺内关穴缓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胸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3年1月以来在我院急症观察及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酌情应用溶栓、抗凝、营养心肌、中药内服等基础治疗。治
    陈洪利 [摘要] 目的评价针刺内关穴缓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胸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3年1月以来在我院急症观察及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酌情应用溶栓、抗凝、营养心肌、中药内服等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AMI胸痛发作时即可针刺内关穴,或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对照组46例,AMI胸痛发作时给予度冷丁50mg常规肌注。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12例,无无效病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内关穴缓解AMI胸痛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痛 针刺 内关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属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典型者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常呈压榨性、窒息性或烧灼样疼痛,伴有濒死感、大汗、烦躁不安,持续时间可长达1-2h甚至10h,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我院自1993年l月以来采用针刺内关穴缓解AMI胸痛,取得满意效果,并与肌注度冷丁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l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AMI胸痛患者,其中急症观察54例,住院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4.80岁,平均(47.4±9.2)岁;病程lh至3d;前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4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高侧壁心肌梗死4例。对照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2-75岁,平均(51.8±6.7)岁;病程2h至8d;前壁心肌梗死19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心肌梗死7例,高侧壁心肌梗死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2]拟订:(1)长达30min以上持久不缓解的心绞痛;(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或显著压低,T波倒置,呈冠状T波;(3)血清酶升高,其中磷酸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PK—MB)超过总CPK的5%,谷草转氨酶(GOT)>40u/L。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酌情应用溶栓、抗凝、营养心肌、中药内服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时即可针刺,或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刺时采取卧位或坐位,取双侧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常规消毒皮肤后,采用25-40mm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2-35mm,快插慢提并施以快速捻转手法(捻针频率120转/min),以得气为度,留针20min。对照组取三角肌外侧或臀部外上l/4处,皮肤常规消毒后,以4号或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度冷丁50mg肌注。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显效:心前区疼痛消失,胸闷缓解,大汗止。有效:胸闷、胸痛显著减轻,但仍有不适感。无效:治疗后胸痛变化不明显。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38例(76.00%),有效12例(24.00%),无无效病例;对照组46例,显效20例(43.48%),有效18例(39.13%),无效8例(17.39%),总有效率82.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针刺内关穴后,有11例在10s内胸痛顿逝,胸闷缓解;21例在10min内胸痛消失、胸闷缓解;18例在10-20min内胸闷胸痛显著减轻。临床观察发现,疼痛愈烈,起效愈速,疗效愈佳。对照组20min内胸痛消失20例,胸痛减轻17例,无效9例。对照组有8例在注射度冷丁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3 讨 论 AMI.临床多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剧烈的疼痛和紧张不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并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或休克。根据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如果出现AMI先兆或发生心绞痛时及时控制,可避免AMI发生或控制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上AMI胸痛的治疗,大多采用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或度冷丁静注或肌注,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眩晕、出汗、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且镇痛只能维持2-4h,禁忌证较多。故推广使用便捷高效(既止痛又能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素体虚弱、七情损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及外感寒邪等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气血阴阳之虚,兼心脾肝肾之脏腑亏损;实者为气滞、痰阻、寒凝、血瘀,虚实相间,阻遏胸阳、阻滞血脉而致心痛骤发,是为“真心痛”。其病理治法古代早有精确的论述,<内经》云“心痹者,脉不通”,“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内关穴为心包经穴,有宁心安神、通阳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故针刺内关穴对AMI胸痛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有观察表明,针刺内关穴能使患者的心搏出量(SV)、每分钟心输出量(CO)、左心搏功指数(LVWL)、肺动脉楔压(PAWP)、微循环半更新率(MHR)等指标明显升高(P<0.01),血管总周围阻力(TPR)、血液黏度(N)、冠状动脉灌注压(CCP)数值明显下降(P<0.01),提示治疗后心脏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泵血能力增强,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微循环代谢速度加快,血液黏度降低,血管周围阻力缓解。吴氏”’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时,延髓中、血浆中及心肌细胞内cAMP、cGMP、cAMP/cGMP比值均明显增加,针刺内关穴可抑制其延髓、血浆及心肌细胞内的过度升高,使Camp、cAMP/cGMP比值接近正常,抑制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肌耗氧量,有益心肌的恢复。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使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功能加强。以碱性磷酸酶(ALP)显示的毛细血管在缺血心肌中大为减少,长度缩短,电针组有显著性增加,说明针刺内关穴对缺血心肌微循环和转运功能有改善作用。文氏证实,急性心肌缺血时糖原大面积耗竭,磷酸化酶也明显降低和脱失,针刺后缺血心肌糖原合成酶、糖原和磷酸化酶同时增加,三者呈同样的分布形态,说明糖原合成和分解是同步进行,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ATP不仅是心肌收缩力的直接能源,而且是推动钠泵和钙泵的动力。研究还发现,缺血心肌ATP、ADP明显降低,并形成电紊乱,而针刺内关穴使缺血连缘区ATP和ADP均升高,同时电稳定性明显改善。近代研究证实,针刺内关穴改善缺血边缘区的供血状态和能量代谢维持,稳定心电活动。针刺内关穴还使心绞痛患者射血时间延长,心血输出量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前负荷,改善左心室的顺应性。 本次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缓解AMI胸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度冷丁肌注。该方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安全高效,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