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自然疗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拔火罐疗法 > 正文
  • 拔罐疗法的十种保健治疗作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04 22:30:26
  • 核心提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拔罐疗法正是遵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腧穴学说等的指导下,随罐具,操作方式、穴位选择、配合治疗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不同疗效,从而可使充斥于表体、经络、局部的病灶,乃至脏腑中的各种治病因素,得以祛除,使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终是疾病痊愈。综合历代医家

     拔罐疗法的十种保健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拔罐疗法正是遵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腧穴学说等的指导下,随罐具,操作方式、穴位选择、配合治疗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不同疗效,从而可使充斥于表体、经络、局部的病灶,乃至脏腑中的各种治病因素,得以祛除,使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终是疾病痊愈。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于理论知识,拔罐疗法的保健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调整阴阳

        人体的什么活动,正是由于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正是这种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才 保持了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的省里功能,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机体便会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载;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所以调理阴阳,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就成为治疗的关键。拔罐调节阴阳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来实现的。例如;拔关元可温阳散寒,拔大椎可以清泄阳热。再如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取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阴脾经的穴位及背部俞穴,如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并在拔罐前后配合灸法,以温阳散寒。阳肝上亢或肝火上炎而引起的项背痛、头痛、高血压等,则可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血后加拔火罐,以清泄肝阳之热。诸如此类,通过拔罐治疗,使机体的阴阳之偏胜、偏衰得以纠正,促使阴阳转化,达到阴阳平衡,某些脏器之功能得以调整。

       2.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系统似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承担着人体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五官、九窍的气血运行与输布、濡养、联络、调节的作用。经络不仅把气血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去,而且使人体内外、上下、左右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保持着有机的密切合作、协调与平衡。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产生种种病变。拔罐疗法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 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负压吸引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引导营卫之气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衰弱的脏腑功能 得以振奋,鼓舞正气,加强驱除病邪之力,从而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临床常用的循经拔罐法、走罐法及剌络剌血拔罐法等,均有明显的疏通经络作用。

        3.调整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经络之气逆乱,营卫气血的运行被阻,则发生痿痹等病。寒则气凝,淤则气滞,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淤。由于寒、气、血的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气滞血淤之病变。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施术,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 亦缓慢通过其穴,而复其流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增强体质的作用。拔罐又通过吸拔、温通作用,促进血液流动,使人体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活血行气的作用。

       4.化淤散结

        血淤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血淤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淤塞不通,内脏癥积,以及淤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 拔確作用于肌表,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吸引作用,可使血活气通, 游血化散,经络气血通。

        5.温经散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气化作用’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凝滞即凝结、阻塞不通之意,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痹阻;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可使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气血凝滞、血脉挛缩而头身疼痛、脉紧,筋脉拘急而肢体屈伸不利或冷痹不仁。火罐对皮肤的温热刺激,使体内寒邪得以拔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的双重治疗功效。

        6.通利关节

        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人痹阻于筋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机体活动障碍,主要病机是因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疼痛、拘急及屈伸不利。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祛邪除湿、温通筋脉、疏通气血的作用,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拔作用’吸出筋肉血脉中的风寒,逐其湿气,从而使筋络之邪得以祛除,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利。按着腧穴在患处施行 此法,通利关节之效更显。

       7.消肿止痛

        所谓不通则痛,风、寒、湿、淤等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不' 畅,致使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系列病理变化,同时疼痛又进一步加重气血的痹阻、拔罐具有活血散淤、温经散寒、通利关节等作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无阻,通则不痛。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拔罐称为火气罐,用以治疗风寒头痛、眩晕、风痹及腰痛等症而不必服药

        8.发汗解表

        肌表是人体的藩篱,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此时邪气较浅,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风寒邪气随气水出。”拔罐通过吸着、温热作用及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达到发汗,驱除风、寒、湿邪的作用。此作用不仅主要治疗外感六淫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病证,如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等初起之时,或需先除表证时皆可用之。

        9.托毒排脓

        湿热火毒之邪蕴结局部,阻碍气血运行,而出现红、肿热痛、化脓等-系列表现,日久火热毒邪伤及阴液而出现阴虚内热或热毒炽盛的实热之证,危及生命。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吸力很强,可使气血疏通,淤阻消散,症状迅速减轻。

       10.扶正补虚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与邪气(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淤血以及跌仆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遗篇剌法论》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由此可看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拔罐疗法除能拔除体内的各种邪气,使邪去正安,同时还具有扶助正气的作用。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的良性剌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的传达与调节,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功效。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刺血拔罐法祛邪作用最佳,而火罐及熨罐法的温阳扶正作用最佳。对于常人,通过循环拔罐可起到补虚泻实、畅行气血、扶正固本、调整阴阳、去病强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