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壮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族 > 独特的资源 > 正文
  • 《壮医常用三种特色技法》序

  •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5-20 08:57:00
  • 核心提示:  传统医药的传零,关键在人、医、药三字。人是人才,传人;医是医道、医术、技艺;药是药物,包括草药、药材、饮片、制剂、成药。其中人是本位。医术和药物都附丽于人,都由人来掌握。药是治病的物质,犹如兵家的武器,当下越来越

      传统医药的传零,关键在人、医、药三字。人是人才,传人;医是医道、医术、技艺;药是药物,包括草药、药材、饮片、制剂、成药。其中人是本位。医术和药物都附丽于人,都由人来掌握。药是治病的物质,犹如兵家的武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到将要由医药企业来指挥和控制医生的程度了。医术则日渐退化,大有被机器、仪器替代的趋势。中国人能否抗拒或挽救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_于传统医药,包括民族医药。
      回顾我国的传统医药,无论是中医、草医、民族医,过去都是徒手诊断,凭医生的五官和双手.聆听主诉,体察病情;治疗则针拍罐刮,汤液丸散,随机选用,一切以治好病人为目的。传统本身是正面的、优秀的,消极的一面经常被自动抛弃。传统不是复古,也不是拒绝创新。传统是一种血脉相连、香火相袭的长链,传统是一种基因相传、不肯变异的精神。传统是一种经过历史的淘洗在长河中不断自净的洪流,传统是舍去细枝末节行行复复萦绕心间的信念。传统医药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守望者之一,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壮族人民从远古的布洛陀时代一路走来,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适合岭南地区人民需要的民族医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以后,通过广泛的调查,总结了一批民间壮医、民间瑶医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医疗经验。仅1995年出版的《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一书就“字逾百万,方超六干”。其中壮医的药线点灸、药物竹简拔罐:穴位刺血等民间疗法,不但得到收集整理,而且将其传人请来坐诊,协助其总结经验,出版专著,使其发扬光太。此后,吕琳、曾振东、陈永红、韦金育、曾翠琼、韦涛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经验进一步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去芜存精,修治规范,编著成《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和《壮医刺血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三本著作,不仅反映了壮医药发掘整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对当前深化卫生改革,振兴民族传统医药、恢复临床活力、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提供了广阔思路和适宜技术。     

      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三种民族传统疗法的学习和推广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其一,掌握共性,触类旁通。灸法、拔罐、放血等疗法,并非壮医所独有,中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中均有大量记载及丰富经验,有许多“所见略同”的共性知识,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种民族文化的跨越和交叉。比如壮医的药线点灸疗法,以柳江龙氏为代表。龙氏传人龙玉乾三代业医。祖母覃氏、父亲龙见宏均有造诣。龙玉乾解放前曾参加广西中医学习班,1986年曾应聘到广西中医学院工作。至少在龙玉乾身上,壮医和中医的融通十分自然。药线点灸疗法的穴位除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长子穴、经验穴以外,大都移用中医针穴腧穴。药物拔罐、刺血的穴位也是这样。掌握这一点,可以看到多种传统医药的共性,旁及的、延伸的、移植的领域很宽,学习时一通百通,用起来也就比较灵便了。
      其二,抓住特色,学其所长。如果说上述三种疗法在取穴上是经验穴,阿是穴和中医腧穴的综合使用,那么,药线、竹筒、放血,特别是药线和竹筒浸泡的药物,放血的种种刺法则有独到的一面,其宽泛的适应症以至于疗病的机理都具有原创性。药线点负以珠火(圆火)着穴,与湖南等地的烧灯火相类似。不过点灸用的是苎麻线,点燃后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而烧灯火是用灯芯草蘸油点燃趁火苗点击穴位,发生“啪”的一声,其适应症似不及药线点灸那么广泛。竹简拔罐,南方多个民族均用,用药泡煮以后,很可能比瓷罐、陶罐、玻璃罐优越。掌握了这些特点,在临床上可知其意,师其法,因地制宜地心裁化之。
    其三,简便验廉,不改其旨。上述壮医的三种疗法,都十分简便。而且由于实践经验丰富,不仅治小病和外感病有效,而且可治一些慢性病和疑难病。许多人总认为医术简便不值钱,便宜的药不治病,庙越大神越灵。病家的心理就是如此,住在大医院,吃了贵重药,死了也好交代,其实大谬不然。疗效是检验临床水平的唯一标准。看不起简便验廉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养生治病救人是医学之崇高目的,医术方药之千变万化均不能离其宗。柳江龙玉乾的母亲覃氏老医生说得好,“不求金玉重重富,但愿儿孙个个贤”。这是她的治家格言,也是她的行医之道。民族医生轻财重道,就是最优良的传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