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侗医龙氏骨伤技术研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1-05 09:30:23
  • 核心提示: 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毗邻地带的武陵、雪峰山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288万,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10位。侗医药是侗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

        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毗邻地带的武陵、雪峰山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288万,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10位。侗医药是侗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医技医术特色突出,是侗区重要的卫生资源,为侗族人民的繁衍、生存、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骨伤是侗区的常见多发病。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山区,在生产劳动、访亲探友、物资贸易和其它交流活动中,往往要在崎岖的羊肠山道上行走,要翻山越岭,有的还要肩负重担,这就容易导致摔伤骨折,所以侗寨一般都有1到多名会治疗骨伤的侗医或者是专治跌打损伤的水师。在侗区众多骨伤科医师中,典型代表就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龙开娥医生。
        龙开娥,女,现年67岁,湖南省乡村名中医,副主任医师。她是通道龙氏骨伤科的第9代传人。自幼随祖父行医,治疗骨伤40余年,已治疗各类骨伤患者15万余人。故非常有必要对其家传的治疗骨伤技术进行整理研究。
    l龙氏骨伤技术的起源、传承与提高
        龙氏骨伤技术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创始人龙通跃从云南学成骨伤技术后,就在通道坪阳一带行医治疗骨伤。龙氏骨伤技术直到第7代一直为单传,第7代传人龙儒恩精通祖传骨伤技术,在湘、桂交界侗区行医,医人无数,并且他思想开明,为将龙氏骨伤发扬光大,他把接骨技术传与子辈、孙辈及外姓徒弟。
        龙氏骨伤技术的传承注重言传身教,要跟师学习多年,才能出师行医。龙氏传人也特别重视研究人体结构与动物解剖。骨科医生必须要熟悉人体结构,即人体解剖学知识。侗族人以前有个习俗,对已故的亲人要移坟。就是把尸体殓入棺木后,先停放于山上的棚子里,待十余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择日将尸骨依原位摆放入另一副棺木中入土安葬。在现代人体解剖学知识传到侗区之前,龙氏传人就通过参与移棺这种侗族特有的习俗来学习人体解剖知识,了解人的骨骼形态、结构与相互关系。平时宰杀家畜时,也注意观察动物骨骼的形态与相互关系。这样,治疗骨伤就有了基础的骨骼知识。
        龙氏骨伤技术传承至今已经有10代,经过龙氏几代传人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医骨伤医疗体系,最终成就了侗医龙氏骨伤世家。现在湖南、广西侗区都有龙氏传人行医。上世纪80年代,龙氏骨伤专科进入通道县民族中医院,30多年来治疗骨伤病人20余万人次。
    2龙氏骨伤技术的操作方法
    2.1接诊病人  在诊治骨伤时,首先初诊进行望、闻、问、切、摸、量六诊辨病。望是指望脸色、皮肤颜色,看患处有无形态改变及肿胀瘀血等。闻是指听有无骨擦音。问是指问骨伤的起因、发展经过;人体由于跌仆、坠落、撞击、扭捩、负重、持续劳损、兽类伤害等,都可导致骨伤的发生;骨伤依外力方向、性质不同,引发伤病的情况也不同;还要问年龄、职业等,问病是侗医诊断骨伤疾病的主要手段。切是指切脉,侗医诊脉有八脉、两候。八脉为平和脉、粗脉、细脉、长脉、短脉、快脉、慢脉、空脉;两候为冷病、热病。摸是指摸皮肤发不发烧、有汗无汗,摸脏腑,检查压痛、包块等,是否有内伤,摸其有无伤筋、断骨、错位、错缝等,摸有无畸形和疼痛反应。量是指量患肢是否有长短、粗细改变。通过上述的六诊,现在还可以结合x线照片、CT扫描、实验室理化检验等现代技术,综合判断患者创伤的种类、性质与程度,对病情作出结论,以便对症实施治疗。
    2.2治疗(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进行说明)
    2.2.1  手法复位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和粉碎的程度决定采用何种手法进行复位。复位手法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手法。
      对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远端折块完整者可采用提按复位法或牵抖复位法,伸直型骨折远端骨折块粉碎者采用提按复位法,屈曲型骨折则采用三人复位法将骨折复位;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小夹板固定2一3周即可。
    2.2.2外敷侗药接骨散骨折复位后将调制好的侗药接骨散均匀地摊放在纱布上再包裹在骨折周围。隔日换侗药接骨散1次。
        侗药接骨散处方:马卡列丙(毛秀才)、把登嘎(过江龙)、教播盼亚麻(大血藤)、小血藤、奴金奴银(金银花藤)、塔地香、达坑密(过路黄)、飞扬草。制法与用法:以上侗药材等量,粉碎,加淘米水、甜酒、侗药酒,调制成糊状于接骨后外敷。
        侗药酒处方l:马卡列丙、把登嘎、教播盼亚麻、小血藤、奴金奴银、九牛藤、教兵架(凉粉藤根)。制法与用法:以上侗药材等量,切片,泡米酒。本方侗药酒用于接骨后1—2周接骨散的调制。
        侗药酒处方2:马卡列丙、把登嘎、教播盼亚麻、小血藤、奴金奴银、九牛藤、教兵架、三角枫、见风消、爬墙花、解梦花、化朗当(无根藤)。制法与用法:以上侗药材切片,泡米酒。本方侗药酒用于接骨后3~4周接骨散的调制。
    2.2.3夹板固定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先安放背侧、掌侧夹板,再安放桡侧、尺侧夹板。伸直型、屈曲型骨折背侧、桡侧、掌侧、尺侧夹板均应超过腕关节2cm。最后用扎带绑扎夹板,先绑扎中间扎带,再绑扎远端和近端扎带,捆绑时,两手先将扎带双折对齐,平均用力缠绑2圈,在肢体外侧面夹板上手打外科双结,扎带的松紧度是以手能不费力地在夹板上面上下移动lcm为宜。然后用绷带缠绑夹板,以防扎带松驰导致骨折移位。最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屈肘90。悬吊于胸前。1周后将掌侧位夹板向上后移lcm,2周后将桡侧位夹板再向后上移lcm。
      桡骨远端骨折成人一般固定4周左右。伸直型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2周后改为腕关节功能位固定2周。儿童一般固定2—3周左右即可。骨折局部无压痛、纵轴叩痛,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即可拆除夹板。
    2.2.4药物治疗侗医治疗骨折强调分期内服药物,使用当地的特色侗族药物。
    2.2.4.1早期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处方:把登嘎、教播盼亚麻、奴金奴银、九牛藤、美下孩、达坑密各lOg,马卡列丙5g。用法:泡酒或水煎,内服。1日1剂,2次分服。连服7剂。
    2.2.4.2中期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接骨生肌,通筋活血,促进骨痂形成。处方:马卡列丙、教播盼亚麻、小血藤、奴金奴银、九牛藤、塔地香、回阳草、见风消各lOg。用法:泡酒或水煎,内服。1日1剂,3次分服。连服5~7剂。
    2.2.4.3后期药物治疗治疗原则: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促进骨痂形成。处方:马卡列丙、教播盼亚麻、小血藤、三角风、爬墙枫、把登嘎、见风消、化朗当各lOg。用法:泡酒或水煎,内服。1日1剂,2次分服。连服2—3周。
    2.3  功能锻炼龙氏骨伤治疗强调病人要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龙氏特别提倡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施治后可立即进行适度的手指功能锻炼,即五指的抓握、伸直运动。施治1周后适度进行腕关节上下运动,同时进行五指的抓握、伸直运动。2周后适度进行腕关节左右摆动与旋转运动,同时进行手指抓握、伸直、腕关节上下运动,直至痊愈。
    3讨论
        侗医龙氏骨伤疗法是侗医用于治疗骨伤疾病的传统特色疗法,其技术经总结归纳为四句话,即“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侗医接骨的特点为“五术一体”的治疗方法,即手法正骨复位,外敷侗药“接骨散”,夹板固定,分期内服(早期、中期或后期)侗药的煎剂或药酒,功能锻炼(特注重早期功能锻炼)等五种合为一体的特色疗法。具有复位率高,骨痂形成快,愈合过程加速,功能恢复好,花费少,病人易接受,临床疗效好的特点。
        侗医龙氏骨伤技术具有“简验廉”的特点。“简”指的是所使用的工具简便,复位手法简单,易于学会,便于临床推广;“验”指具有复位率高,骨痂形成快,愈合过程加速,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明显;“廉”指侗药花费少,病人易接受。使用侗医龙氏骨伤技术治疗骨折,增加了骨折的治疗方法,使骨折的治疗趋向于多样性。
        侗族是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其医学理论知识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目前侗医龙氏骨伤技术这一特色疗法并没有形成行业的规范标准,不便于临床广泛推广运用。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骨伤进行侗医治疗,制定行之有效的侗医接骨诊疗规范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