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羌医药与中医药学关系初探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刘茂成 王战军 包希福 杨福寿 唐 时间:2013-12-09 13:48:00
  • 核心提示: 羌医药伴随羌民族的繁衍与昌盛、伴随中华文明的脚印一步一步地从上古走来,学术界认识羌医药有几点重要叙述:神农尝百草为炎帝,《神农本草经》与羌医药传承关系密切;大禹治水出西羌,与羌族包括其医药传承紧密相关;东汉以
        羌医药伴随羌民族的繁衍与昌盛、伴随中华文明的脚印一步一步地从上古走来,学术界认识羌医药有几点重要叙述:神农尝百草为炎帝,《神农本草经》与羌医药传承关系密切;大禹治水出西羌,与羌族包括其医药传承紧密相关;东汉以来的美丽传说,代表性羌药“羌活”被誉为“护羌使者”。
        古羌族的一部分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顽强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羌医药文化),依然以一个独立的民族形态一直留存到今天,这便是生活在岷江上游河谷地带的当代羌族。尤为可贵的是,在没有统一文字的情况下,羌医药仅仅通过“口授心传”,伴随羌民族的繁衍与昌盛、伴随中华文明的脚印一步一步地从上古走来,传承至今,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特色,羌族文化的传承者“释比”具有重要贡献。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教授将羌医药归为萨满民族医药体系。羌医药与中医药,同属于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大力提倡挖掘整理、弘扬民族医药,为人类的健康发挥其临床应用的今天,本文从同源学说、与《神农本草经》的关系以及与中医药的相似点等角度探讨了羌医药与中医药的关系,以利同仁更好的研究、开发应用羌医药。
    1羌族与汉族同宗同源
        “羌”为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是甲骨文中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族(氏族)称号文字。羌族在我国历史上被公认为是研究羌文化和中国原始宗教的活标本,古羌文化被喻为东方的“玛雅文化”。司马迁说:“大禹兴于西羌”。史学家界定炎黄子孙的起源来自于两个重要民族,一个是古老的华夏族,另一个则是古老的羌族,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此外羌族拥有灿烂的文化,据任乃强教授考证,羌族是亚洲最早创造牧业文化和进入农业生产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融合多种民族的新国族。所谓华族,他不止融合了部分的羌支民族,还融合了不可胜举的其它民族,羌族与华族的关系则是氧、氢和水的关系。
    2羌医药与《神农本草经》关系密切,羌医药与中医药同源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性之别也”。实际上“羌”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作为族之名;“姜”从女,作羌人女子之性。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晋也吐谷浑有先零,极乎白兰,其子吐延为羌酋聪所杀,以是知羌亦姜姓”。传说中的姜姓共工氏不仅是羌人中最早从事农业、药物生产的部落,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行农业生产部落之一。因而传说中的我国农业始祖,就是姜姓,“神农氏”。《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母日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以火德王,故谓之炎帝”。汉代《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以救天伤之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百日而遇七十毒。”《史记•本三皇本记》有“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古代的羌、汉民族通过探索和积累,编撰出了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这是羌医药与中医药同源的最早记载。羌医药与《神农本草经》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产地归属上,如书中记载的大量中药的产地的地名为(秦置郡县)陇西、琅琊、咸阳、云中、上党、蜀郡、上谷、上郡、邯郸、羌道、晋阳、河南、武陵、武都、益州、上虞、鲜卑、敦煌、文山、齐山等。现有研究表明其中部分药材(142种)均为西部药材,即为当时所属羌地药材,书中的西部范围(东汉前)应该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蒙古、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越南等地。这些羌地药材部分品种概述如下: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虑、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身,不饥延年,无毒,生茂州。一名伏兔。
        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肠,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吴普日:独活,一名胡王使者。
        牛黄: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除邪逐鬼,生平泽。吴普日:牛黄味苦,无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牛死人胆中,如难子黄。
        蜂子: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痛,一名蜚零,生山谷;蜜蜡:味甘,微温。
    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金创,益气,不饥耐老,生山谷。
        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生羌胡也。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生山谷(蜀都北部)。
        柳花:(杨柳)味苦,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创;实:主溃痈脓血;子汁:疗渴。
        消石: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积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生山谷。吴普日: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名医》日: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陇西羌,采无时。
        石胆: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生山谷,吴普曰:石胆,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御览》引日:一名黑石,一名铜勒,生羌道或勾青山。
        羌药甚多不一一尽述,简之如戒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及敦煌福禄城生邯郸、西羌、胡山东南角,药物如已及赤箭、菖蒲、人参、防风、庵闾子、芎劳、黄芪、徐长卿、葛根、百合、款冬、牡丹、尧花、秦椒、蜀椒、麝香、犀角、羚羊角、石蜜、石龙子、石流毒、石流赤、升麻、干地黄、菊花、杜仲、葡萄、胡麻、沙参、景天、蜜蜡、鹿茸、蜣螂、地胆、核桃仁、杏核仁等。《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收集、功效等,见证了与羌族医药的关系。
    3羌医药与中医药相似之处
        由于古老羌族文化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种族融合中,将本民族的医药特色、特点,随同羌文化一起被融人中医和藏医等民族的医学知识中;反之中医、藏医等医药知识,又对羌医药学产生了影响。中、羌医药在许多方面相互融合、相似,例如在人体结构、病因病机、药物使用等方面就有许多相通之处。
    3.1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中医:心、肝、脾、肺、肾等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羌医:脑、心、肝、脾、肺、肾六脏,胃、胆、胰、小肠、大肠、膀胱、肛门、生殖器等八腑。
    3.2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致病因素分外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内因(情志、饮食、劳倦、房事)、不内外因(虫兽伤、刀伤、跌打伤等)、羌医:外因(风、火、水、石、虫兽、跌打伤)、内因(饮食、起居、心情、房事、劳累)。与中医同样认识到外部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自然界既可供给人们生存生活的条件,反之恶劣的气候又可以致人以病,甚至危及生命。
    3.3药物和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羌医药和中医药在药物的使用上多有相同之处,中、羌医均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药物的使用部位也基本相同,使用植物药的根茎、花叶、果实、全草,动物药的皮、毛、骨、肉、血、内脏及分泌物等,矿物药生用或制用;对同一种药物的认识也基本相同,如蒲公英均用全草,内服或外敷,治以除邪毒火热引起的疾患;羌活用其根茎治感冒、风湿疼痛等;均善于将药物制成膏、丹、丸、散、水、酒、油剂等剂型使用。
        中羌医对外治手法及针刺、放血、拔罐、刮痧、灸、熨等治疗方法有诸多相通之处,使用目的均为通经脉、散瘀血、调理脏腑经络、止血、止痛等功效。
    4羌医药的特色
    4.1传承方式。羌医药,由于历史、民族迁徙、文字失传等因素,导致古羌医古籍文献的失传或流失,现今的羌医药主要以师传、口授、祖传等形式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羌医药传承是由羌族文化传承人“释比”等为载体传承的,具有萨满医药的特色,因此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教授将羌医药归为萨满民族医药体系。
    4.2宗教文化色彩。古羌医还有着巫医一体的行为。当地人称之为“释比”,羌人称的“释比”即是巫师又是羌医师,既是羌族文化传承的宗教文化代表,也是救病人于水火的积善之士。羌族“释比”熟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在背诵经咒,从事巫术活动的同时,“释比”还发挥自己具备一定医药常识的能力,即释比在作法事的神秘面纱下,广泛有着鬼、神、怪、圣之类原始的宗教迷信活动,但也不能完全否认一些羌族“释比”大多懂得病症的鉴别与药物使用的实事,如蚯蚓碾沫外敷治疗烫伤、烧伤;黑母鸡除内脏后外贴患者胸部以治疗癫痫病;青杠木炭灰止血;花椒树根部泥土外敷治疗腮腺炎;干花椒内服解胃疾及治疗胆虫症等羌族医药传统知识和经验。所以,羌族“释比”除了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外,也是祛病驱邪的羌族民间医生。
        由于羌民族崇拜与之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和树等,诸神中以天神、太阳神最为崇高,是主宰万物,保护人畜,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的神,山神、羊神、白石神亦备受崇拜。而山神据信确保平安,所以羌人每年举行隆重的祭山仪式”。羌人崇尚“白石”神,羌族人民以白石为神,以白石为美,以白石为药,在神龛供养有白石神,在修建住房的房顶部、窗框上方都要摆放白石,并用白石为人治病。即使随着近代“巫”、“医”分离,羌族地区涌现出一批专职的羌族医生,他们继承了羌医药的精髓,具有独特医疗技法、用药经验。他们仍传承了羌族的文化,在临床应用中仍然保持了宗教文化特色。
    4.3羌医药的临床优势特色之一是其特色疗法。羌医药以古羌医特色为根本,借鉴和应用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医药技能,形成了其独特的特色疗法和单验方,深受患者的喜爱。如:羌医治病在使用内服药治病的同时更注重外治法(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可能是由于古羌人多战事和居住地的高峻险陡以及深山毒蛇猛兽多等原因。羌人在骨伤科、外科、皮肤科等方面的诊疗技能和方法较多,并由此摸索出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病的很多奇特方法和经验,从而丰富了羌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知识,并形成了羌族医药的特色和奇特的治疗方法。
    5羌医药的发展趋向
    5.1建立羌族地区医药人才学术团队。羌族地区医药人才学术团队是羌医药传承与发挥的核心,他们是羌族医药的主体,他们具有深厚的羌族医药文化、羌族文化背景,有助于羌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羌医药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背景的祖传羌医药人才,具有羌族文化传承并具有羌医药学知识的释比,具有羌族文化底蕴有一技之长的羌医药人才,具有羌族文化底蕴羌药农等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5.2梳理羌族医学理论体系,进行特色医疗技法、单验方、药物开发研究。羌医药的发展,有赖于理论的指导,将羌医学的石病学说、四相学说、管道学说、六脏八腑学说、风病学说,在继承其传统医药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总结成体系。这有利于开展羌医药中上百种的特色医疗技法、上百种羌医单验方、上百种羌药的开发应用研究。
    5.3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突出羌族特色,培养羌族医学精英人才。总结运用名老羌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为主线,推出一批民族医药名医,形成羌医药的领军人物;以羌医骨科、内科为突破口,建立有大量群众基础的有近1000年临床应用实践经验的特色羌医骨、内科医疗机构,狠抓临床疗效,确立名科、名院优势。
    5.4搭建羌医药学术推广平台。在阿坝州羌医药学会的基础上,争取成立省级、国家级学会,组织国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羌医药的学术推广搭建学术推广平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