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略论土家族医药文化圈中南北流派的学术特点(1)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 最近在做“土家族医学发展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课题,2002MWⅡ)及“三峡民族医药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2003KFl0)课题时,通过对土家族医
    最近在做“土家族医学发展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课题,2002MWⅡ)及“三峡民族医药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2003KFl0)课题时,通过对土家族医药历史文化的探究,医药人文特色的剖析,地下地上医药文化的解读时,从历史的故堆里,发现了土家族医药文化形成的原因,土家族医药文化区域位置。土家族文化与周边文化相比,土家族医药文化是不同于同一区域内的苗族医药文化、侗族医药文化等地方医药文化,是相对特殊的一种地域性和民族性医药文化现象,是有土家族文化特质的地方性民族医药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中,又有两大学术流派,即以武陵山区为代表,以湘西酉水流域为核心区的土家族医药南部学术流派,简称南派;以三峡流域为代表,以鄂西南清江一带为核心的土家族医药北部学术流派,简称北派。本文就土家族医药历史文化圈的形成、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特点、两大流派的特色进行探讨,以促进土家族医药文化研究。 l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形成与区位 1.1土家族地域文化特点 土家族地域文化特点,主要取决于民族的来源和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居住区域。关于土家族的族源,目前我国史学界较为集中的意见有:一是潘光旦先生提出了活跃在三峡流域,古代巴子国的巴人是“土家“的先民,即“土家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的巴人学说。二是田荆贵先生提出的早在商、周时期就活动于湘、鄂、川、黔边境地区的“古代责人(板质蛮),是现今土家族的先民,即土家族是古代责人(板盾蛮)的后裔”。其它族源的说法还有乌蛮说、江西迁来说、土著先民说。土家族族源的基本脉络大体上勾画出土家族地域文化的两大特征。鄂西南清江一带的土家族文化特征,是以巴文化、巫文化、楚文化等相互融汇的巴楚文化、楚巫文化为背景,其文化主流是巴文化。湘西酉水(流经鄂西、渝东、湘西)一带的土家族文化特征,是以沅湘文化为主体,同时受族群边缘文化(北有楚巫文化、南有梅山文化和夜郎文化、东有湖湘文化、西有巴蜀文化)影响而形成酉水土家族文化现象。如龙山里耶秦简文化、湘西梯玛文化(土老司文化)等。 1.2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区位 由于受土家族文化至深的影响,土家族医药文化随着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土家族医药文化伴随着土家族先民从远古走到今天。如前所述,土家族文化从古至今,都生活在多民族文化之中。在土家族文化圈边缘,东有楚巫文化,北有中原汉文化、西蜀文化或巴蜀文化,南有湖湘文化和夜郎文化。将土家族文化勾勒一下,就显现出了中国土家族文化圈的大体区位。这个文化圈东到沅水、澧水流域的湖南省石门县、慈利县、桃源县、沅陵县;西至重庆市的涪陵、万州;南到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恩南县;北至湖北省兴山县及重庆市的巫山县,土家族文化圈总面积约lO万km2。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大地上,有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土家族医药文化同其民族文化一样,由文化圈的中心区向周边辐射,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由中心圈(内圈)和辐射圈(外圈)共同组成。中心圈即东经110°和北纬30°交汇点为中心的土家族聚居区,包括湘、鄂、渝边区的酉水流域,湘西北的澧水中上游,鄂西南的清江流域,渝、鄂、黔边区的唐崖河流域,这4条江河流域共有15个县市,约有土家族400余万,占全国土家族总人数的50%。其它周边区的35个县、市、区为土家族医药文化的辐射圈,其土家族人口数约占土家族总人数的 50%,其特点为散居或杂居。在这个医药文化圈中,最有特色的两大土家族医药流派都位于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中心圈内,即以酉水流域一带为代表的土家族南部医药文化,以清江流域一带为代表的土家族北部医药文化。 2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基本特点 2.1有悠久的民族医药文化历史。土家族医药的源起与发展,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的初始积累阶段,先秦时期楚巫的传人及土家族“梯玛”的出现,显现了土家族医药发展史上的巫医现象,以及后来的“梯玛”文化,“梯玛法术“共同传衍出来的早期土家族特殊医学—“巫医一家”时期。土家族医药源起和形成于秦汉,唐宋时期得以发展,明清以来出现土家族医药文化的抄本或木刻本的土家族医药著作,这个过渡经历了2 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土家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是以丰富的地下考古史料、地上文史资源、现今原生态文化和“口碑”活体文化来佐证的。 2.2在医学基础理论上,土家医以“三元”学说为其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解剖上,将人体解剖部位分上、中、下三大部位;在生命物质上,土家医分气、血、精三种生命活动物质,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受“三元”中的脏器所支配。 2.3在病因和病理学的基础上,土家医以“毒气”为病因学基础,强调毒气致病。在病理上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2.4 “五诊法”为土家族医诊断学基础。主要通过看、问、听、脉、摸5种诊法。在诊脉上,脉种脉象较多,据土家族介绍有遍布全身的30多种,过去通称遍诊法。现今土家族医常用脉有骨脉、命脉、天脉、地支脉等。 2.5 “七法”、“八则”为土家医临床治疗法则。土家医的7种治疗法则为: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和消法。 8种用药原则为: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实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则镇之、湿则祛之。” 2.6 “五术一体”的传统外治法。土家医传统外治法主要体现在老土司年代就盛行的“刀、针、水、火、药”五法为一体的外治法。由“五术”疗法发展而来的土家医疗法,现有20多种,如火攻疗法、封刀接骨法、刮痧法、提风法、药浴法、蛋滚法、扑灰碗法等。 2.7土家医独特药物性味功能 “三性”与“八味”。土家医根据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土家药的三大性能:一是冷性药,二是热性药,三是平性药。土家药的8种性味为:酸味药、甜昧药、辣味药、苦味药、咸味药、涩味药、麻味药、淡味药。 2.8土家族药物分类的三大体系。土家族居住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属亚热带气候,适宜各种药材生长,品种多,资源丰富。土家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药物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按药物性能分类。如寒药、温药以及平药。二是按药物的作用分为败毒药、表药、赶气药、赶风药、赶火药、赶食药、消水药、下药、止咳药、喜药、隔喜药、打伤药、打虫药、火疤药、蛇药等20多类。三是 36、72序数分类。如三十六蜈蚣、三十六血、七十二阳、七十二七、七十二参、七十二风等。 2.9有丰富的临床用药方法和经验。土家医用药方法主要有煎服法、炖服法、磨汁法、酒泡法、碾末法、蜜丸法、嘴嚼法、外敷法、挤汁法、煨法、外洗法、气蒸药熏法、点眼法、包裹吞服法、寒鼻法、调擦法、药物佩挂法、含嗽法、外揉法、药灸法等。 2.10有独特配伍禁忌和反畏药物体系。在药物的配伍上注重“反药”之间的配伍应用,土家族药匠总结出土家药“十四反”、“十三反”、“三十六反”的药物反畏经验。以上三种药物反畏体系,以歌诀的形式流传,在湘、鄂西民间还有于抄本相互传抄。在药物禁忌上,有忌生冷、忌辛辣、忌酸臭、忌腥物等,在药物服法上还讲究忌口等。 2.11有特殊的药物炮制方法与炮制辅料。土家医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磨制法、切制法、煨制法、泡制法、炙法、焙法、煅法、煮法、水飞法、埋制法、汗渍法、佩挂法、烤制法、烧灰法、露制法、发芽法等20余种。土家医在炮制药物时,很讲究辅料的配制。辅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液体辅料,如动物及人的乳汁、尿液、醋及陈醋(土家人称小酒)、酒、动物胆汁、动物油、米泔水、盐水、药水、石灰水、动物肉煮的汤等液体辅料。二是固体辅料,如黄土及灶心土、白矾、河沙、大米、麦麸、生姜、豆腐、白糖、红糖、艾叶、火硝、面粉、绿豆、红枣、白蜡等。 2.12在药物方剂的组成上,按主药、配药(帮药)和引子药(药引子)的原则进行组方。土家医称处方为“方子”。土家医“方子”的主要类型有:汤剂、炖剂、酒剂、丸剂、煎膏剂、磨汁剂、鲜汁剂、佩挂剂、外擦剂、外敷剂、包裹剂、阴阳水等。 2.13土家医证候(症疾)六大命名原则和三种分类方法。土家医在命名上,一是按发病部位命名,二是按临床表现命名。三是以动物形象命名,四是按病因命名,五是以发病季节命名,六是按疾病的性质命名。三种分类方法是:一是按土家族传统方法分类。二是按十月太阳历计时法对疾病进行分类,如36惊、72疾、108症、360大症。三是按三伤、七症、八类进行分类。 2.14有集民族文化与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卫生保健体系。土家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将民俗文化(如民歌、劳动习俗、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性文化、婚俗、食疗、心神等)与养生保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生之道。土家医卫生保健体系主要有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调食养神,起居正常,劳体结合,避温祛邪,卫固元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15有突出人文关怀的服侍技术。土家族药匠是集医、药、护于一体的医生。他们在识药、遣方、诊疗、服侍的医疗活动中,除了具有良好的医疗技术外,还具有高尚的医德和仁慈的“心肠“,视病人为视人,充分体现土家族医药传统人文关怀,人性温暖的服侍思想和服侍技术,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服侍”的哲理。土家医服侍技术主要有五个方面,如临床基础服侍(包括服侍操作技术)、心理服侍、饮食服侍、药物服侍、气候服侍等方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