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治疗篇 > 正文
  • 蒙医治疗乙型肝炎的体会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包金海 时间:2013-06-13 16:03:00
  • 核心提示: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传染性较强,传染途径复杂,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染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传染、母婴传染、性传染、虫媒传播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传染性较强,传染途径复杂,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染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传染、母婴传染、性传染、虫媒传播等。目前,广泛使用乙肝疫苗对其防治有重要的意义。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将肝脏疾病分为18种类,并明确提出诊断要点及疗效判断标准。蒙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病因为“粘、其苏、协日”相搏,又与“赫依”混合交搏后使人体内“三根七素”之相互平衡遭破坏,引起人体内的“三根”(赫依、协日、巴达干)功能紊乱,继而在临床上出现发热、纳呆、黄疸、乏力、消瘦等一系列证侯。本病早期属于蒙医学“肝热”、“黏黄疸”病的范畴;慢性期属于“肝宝日”病的范畴。现将治疗经验简介如下。
    l  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的治疗
    HBV寄生于肝内引起免疫损伤,往往导致肝功能损害。肝功能受损,既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又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及代谢。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使其肝功能恢复正常并长期保持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血清胆红素的增高及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可写颞以上异常,亦可仅1项异常。
    1.1降低转氨酶:转氨酶(ALT)的增高,反应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然其增高不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成正比,急性肝损害时ALT韵下降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在重症肝炎患者,此酶下降而呈“胆酶分离”却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其治疗法则、方药如下:
    1.1.1清“肝热”、“协日热”解毒:适用于“肝热”、“协日赫吉格”,可选用额力根-7味,地格达-8味,噶布日-25等。
    1.1.2健脾胃(功能)、助消化:适用 于脾胃虚弱,肝“赫依、巴达干”常用药物有依赫哈日-12,嘎古拉一19等。
    1.1.3活血化瘀:适用于肝郁血热,瘀血内阻,可选用德格都古日古木-7味,给旺-13古日古木朝格敦等。
    1.1.4滋补肝肾:适用于“肝宝日”肝肾阴虚者,常用钦那德滚斯乐,给旺-18味,乌由一25味等。
    1.1.5通阳助阳:适用于“肝宝日”阳气不足,常用色布如一5味,阿那日一8味、乌由一13味,那仁满都拉等。
      以上药物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1.2调整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高球蛋白血症: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属于蒙医学“肝宝日”病,多为血热、血瘀,宜清肝热,凉血、活血、化瘀。可选用黄论一16味,狼钦一13
    味等。
    1.2.2低蛋白血症: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多为“肝宝日”病的中晚期,属于肝肾俱亏,治宜补益肝、脾、肾。可用依赫汤,五根油剂,乌兰温都苏一11味(组方:丹参30g、黄芪30g、云苓15g、白术lOg、甘草5g、生山楂15g、虎杖30g、草河草15g、马鞭草15g、王不留行12g、泽兰10g)、诃子一18味等。
    1.3降低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增高反应肝细胞坏死和黄疸的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征象虽不多见或不明显,但亦不可忽视,特别是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持续增高反映肝坏死的严重性。因此,降低血清胆红素为恢复肝功能的第一要务,其方法主要采取退黄措施。
    1.3.1阳黄:针对重症肝炎、重度黄疸型肝炎和瘀阻型肝炎,蒙医学认为是“黏、赫吉格”侵入胆脉引起的属于“肝宝日”病和(或)“黏一协日拉乎一赫吉格”病的范畴。通常应用清热、利湿、解毒、通腑利胆、凉血、活血之功效的传统方剂治疗有良好的退黄作用。常用额力根汤,阿拉坦一5,地格达一8,玛那格钦布,古日古木一13味、黄伦一16味等。
    1.3.2阴黄:多见于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见于急性乙型肝炎和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属于蒙医学“肝宝日”病、“肝肿大”病的范畴。应温阳、散寒、化湿活血之品。常用嘎日那格一10味,给旺一19味,古日古木-7味等。
    2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阳性的治疗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完整的HBV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合成于肝细胞内,并释放入血液循环中;核心部分含有DNA、DNA多聚酶(DNA—P)、核心抗原(HBe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这些血清标记物除用作诊断乙型肝炎的特异性指标外,尚常作为疗效判定指标。
    2.1对HBsAg阳性的治疗:HBsAg是最早发现的HBV血清标记物,是最常用的HBV间接指标,HBsAg在血液中存在时间较长,其转阴较难。据其临床表现,HBsAg阳性可见于急慢性乙型肝炎各种证型,其治疗亦应根据不同证型而分别制定治法方药。蒙药选用钦那德滚斯乐、钦汤、给旺一
    9、栀子一14味等。
    2.2对HBeAg阳性的治疗:血清HBeAg阳性是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最强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的阴转有利于表面抗原(HBsAg)的阴转及病情的稳定或恢复。蒙药常选用古日古木一13、给旺一19、黄伦一16、乌由一8、嘎日迪一5味、苦参一19味等。必要时成方上加藏红花、天然牛黄、熊胆、冬虫夏草、珊瑚等,以提高疗效。
        目前,HBsAg、HBV—DNA、DNA—P是国内外公认的反映HBV复制指标,这些指标的阴转提示HBV多处于静止期或复制活跃程度较轻,对于HBV复制指标阴转的治疗,蒙医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清标本缓急,多法复用以治之。
    2.3对乙型肝炎免疫功能失调及病理改变的治疗:一般认为HBV对肝组织并无直接损伤作用,而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后对肝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从而导致肝组织的损伤。因此,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治疗乙型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选用依赫汤、肝炎喜、那仁满都拉,通拉嘎-5、五根油剂,古日古木一7、13味、乌由一25味等蒙药外,应配合蒙医“五种疗法”、“膳食疗法”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病理改变。
        总之,蒙医药在乙型肝炎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适用于家庭或社区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为更多的乙型肝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新的抑制、杀死HBV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选用传统方剂、也要优化组方,使其更具有科学性,以提高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