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治疗篇 > 正文
  • 土家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12-21 16:32:00
  • 核心提示:  笔者运用土家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将临床6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人在门诊中运用土家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8岁;病史最长的30年,最短的6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支急

      笔者运用土家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将临床6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人在门诊中运用土家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8岁;病史最长的30年,最短的6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支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慢支主要病机为肺寒气逆,痰瘀阻闭。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喘,痰色清稀有泡沫,伴有明显的胸闷气逆,或具咳喘难以平卧、恶风、汗出等症。45例既往有嗜烟史,其中已被戒烟者28例;咳痰量多、喘难平卧者15例。全部病例均经x光片提示为慢支并感染。兼有肺气肿者25例,合并有肺心病者5例。肺部听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湿罗音,其中兼有哮鸣音者为4例。呼吸音相对减弱者24例。

      2治疗方法

      白奶参15g、梅子米(杏仁)10g、麻玉七(半夏)10g、桂枝15g、白芍15g、苏子15g、五花血藤10g、瓜子金10g、炙枇杷叶1Og,岩白菜10g、厚朴10g、丹参30g、白芥子10g、神参(竹节参)10g、土香薷10g、炙甘草l0g。

      加减:胸闷气促、咯痰不爽者,加枳壳、桔梗以利气化痰;汗出肢冷、喘悸兼作者,加麻黄、附片、细辛以散少阴虚寒,平喘定悸。兼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通腑泻肺平喘;唇绀面青,舌质暗红,血瘀之象明显者,加桃仁以活血行瘀利肺;咽部红赤疼痛,或乳蛾肿大者,加黄芩以清热利咽。

      3治疗结果

      依照有关慢支急性发作期疗效判断标准,结合x线和实验室检查,获临床控制者56例,症状减轻者4例。

      4病案举例

      黄某。男,70岁,2008年10月12日初诊。原有慢支病史近20年,嗜烟史40多年,每遇寒凉则发喘咳。本次发病已半月余,曾在外院抗炎治疗,并服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中药,效欠佳。3天前反见诸症加重。现咳声连连,喘促气急,呼吸困难,咯吐大量白色清稀泡沫痰,恶风寒,身汗出,喘甚时汗出湿衣,胸闷心慌,纳差腹胀,大便干结,已3日未行。体温36.4°C,呼吸30次,分,心率118次,分,血压l281g0mmHg,唇绀面青,目睛虚浮,颈脉充盈,桶状胸、肋问隙增宽,肺呼吸音稍减弱,可闻干湿罗音,有少量哮鸣音。舌暗红,苔黄滑多津,根部腻苔,脉沉细而数。血白细胞计数11.8×10g/L,X线胸片报告:慢支感染,中度肺气肿。证属肺寒气逆、痰瘀遏阻,兼少阴阳虚邪迫,腑结脏闭。治以温肺赶寒降逆、止咳化痰平喘,通瘀、通腑利肺。白奶参l5g、梅子米(杏仁)10g、麻玉七(半夏)10g、桂枝15g、白芍15g、苏子15g、五花血藤10g、瓜子金10g、炙枇杷叶10g、岩白菜10g、厚朴10g、丹参30g、白芥子10g、神参(竹节参)10g、土香薷10g、炙甘草10g,3剂尽。诸证俱缓,大便通畅,能高枕而卧,唇面青紫已不明显。原方加全瓜萎15g,续服。用药6天,喘平,咳大减,咯少许白色稀痰,目窠无虚浮,面无青紫,能平卧人眠,但气短、胸闷仍甚,稍事活动则气喘息促。舌暗红,苔薄白,根部苔黄腻,脉沉细,肺部罗音基本消失。痰遏气壅之象得除,但肺肾两虚之征明显。乃改投益肺气、温肾阳,兼健脾化痰行瘀之方。药用:黄芪、丹参各30g,云苓、故子、仙灵脾、葫芦巴各15g,白术、陈皮、法夏、干姜、附片(先煎)各12g,甘草10g。守方服用18天,诸症消失,唯活动时仍觉气喘,肺部呼吸音稍减弱。未闻及罗音。胸片提示炎症吸收,周围血象及心电图复查正常而告愈。   

      5体会  

      慢支急性发作期,治痰是重要手段。由于痰之寒热兼夹不同,临床中又有温化和清化之别。本组病例皆属痰遏阻,肺气逆闭,痰瘀互结,致令清肃失司,呼吸失主使然。散肺寒以平咳喘,化痰瘀而除痰滞。由于慢支临床见症复杂,不仅虚实兼见,且往往或寒或热,给辨证造成困难。笔者体会。喘促气急而咯痰色白、清稀、有泡沫,苔滑多津,为慢支辨证之关键。即使舌苔现黄、舌质现红,脉现数象,亦不可误作“痰热”,而妄投清肺化痰之品。因为此种黄苔,是由寒邪闭肺、气机郁遏而生,非为邪热所致,其苔黄而多津可辨。舌质现红,乃缘于瘀血在内,故舌多瘀暗而呈暗红,此与有热无涉。至于脉数,则由于阴寒里盛,“阴盛则阳衰”,以致阳气虚衰,搏脉无力,乃勉力亢奋而为之。辨之之法,其脉多数而沉细。临证时,但能识得此中机变,即可放胆使用此方,而不会误治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