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网友发帖呼吁加强对民间医术医方的重视和扶持 民族医学传承面临“断层”

  • 来源:中国瑶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5-02 16:14:44
  • 核心提示:瑶、苗等民族医学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令人忧虑的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它的传承却面临后继无人的隐忧,一批民间特色医药医方难以挖掘和整理,面临流失。 日前,一位网友在河池网

    瑶、苗等民族医学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令人忧虑的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它的传承却面临后继无人的隐忧,一批民间特色医药医方难以挖掘和整理,面临流失。

        日前,一位网友在河池网河池论坛发帖,对民族医学面临失传表达了担忧。发帖者“love2010”说:“民族医药医术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但民间医生如果拿不到专门的行医资格,就会被打入‘非法行医’的行列,一大批少数民族医学因此面临失传。不及时加以重视和扶持,我们将失去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民族医学为代表的中医药传承隐忧,正引起卫生部门高层官员的重视。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提出,要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重点解决促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今年7月,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庞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广西正尽力保护和利用民间中医资源,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下探索民间民族医药的开发利用。

         难以认证,民间医生“灰色生存”

        “白白流失十分可惜,但要谈挖掘,确有一定的困难。”河池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蓝如料表示,目前河池市连一个整理收集机构都没有。

        蓝如料说,自己父亲也是搞中医的,家里有不少中医秘方,以前治病,这些方子可以随时用,现在则不敢乱用了。“因为执业范围是西医,如果使用中医,就属于超范围行医,会被处罚。”

        同蓝如料父亲一样,在民间有不少真正的名医世家,其中不乏各种专科高手。自1999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来,民间中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遭遇一扇“玻璃门”。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严格,且试卷五分之二的内容为西医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西医很难通过。这些在民间土生土长的医生和学徒,并没有进学院接受过西医教育,在事实上遭到认证设限,被现行的医师认证体系所排斥,陷入“灰色生存”领地,或者渐渐远离医道。

        一方面是患者对民间医药有需求,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却被“非法行医”甚至放弃行医,这一矛盾目前几乎难以求解。

        缺乏整理,中医沦为“保健医学”

        出生于苗医世家的医生龙殿,通过系统学习西医,取得了合法行医资质,成为冲破认证考试“玻璃门”的少数者之一。“中医和西医体系不同,互为补充。”龙殿没有中西医的“门户之见”,他改造了祖传的苗家医方,汲取中医和西医的长处,进而攻克了不少西医目前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

        事实上,民族医学虽自成体系,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疾病,用特色医药医方确实可以解决,但由于分属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西医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医逐渐被边缘化,沦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保健医学”,处于从属地位。“民间医药医方的治疗应用,实际上存在局限性。”蓝如料认为。

        这种局限性正日益凸显和加剧。据记者走访河池城区几家医院的中医门诊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完全处于附属地位,检查、化验、输液几乎替代了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开出的药方中,中草药基本上被高价的中成药和西药所替代。

        这种蜕变的背后,牵涉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西医化学药品横扫各大医院,其巨大的利润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赢利的根本,对比其高昂的价格,原生的中草药成本低廉,利润微薄。“真正的中医院,单纯靠中医生存,目前在河池是很难立足的,他们终究要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否则一年的产值不可能那么大。”蓝如料分析说,中医蜕变为附属和补充,一方面与医院追求高产值有关,更重要的是传统治疗方法停滞不前,特别是在民族医学领域,因缺乏挖掘整理,特色不特。

        “民族医学,产生于特定的地域环境,是在长期的摸索中积累起来的朴素经验,没有整理挖掘和提升,只能局限于使用本地生长的中草药进行治疗和发挥,不能百分之一百的起作用。尽管在某些方面治疗效果显著,但显然代替不了西医。”蓝如料说。

        龙殿医生告诉记者,他以民间偏方、祖传单方为蓝本,整理组合成新的方子,成功治疗西医领域的诸多疑难杂症。他认为,一方不能治百病,没有不变的“秘方”,民族医药医方的挖掘,绝不是搜寻“秘方”那么简单,更需要汲取现代医学的治疗经验,并结合中医的以人为本方针,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才能真正大放异彩。

        事实上,对民族医学做到“化而用之”的医学人才,少之又少。“在河池民间,能治病的‘老中医’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但很少有人收徒弟,后继乏人。”蓝如料对此忧心忡忡。

        乡村医生,为民族医药传承“破题”

        据了解,在湖南,苗族医药及苗家正骨术已被列入地方“非遗”保护名录。而在河池乃至广西,仅壮医在2008年进入了国家医师考试范围,其他民族医学目前尚无此待遇。

        “壮医的入围,是部门重视和努力的结果。”蓝如料说,其他少数民族医学零星分散在河池各地,要大规模挖掘整理并不容易,一是我们没有专门的机构,二是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配合,解决语言文字障碍。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传承,至今仍保留着民族歧视、男女歧视等陋习,且很多民间医生文化水平低,对药物的命名很不规范,出现谐音、错漏的情况,这就要求从事挖掘整理的人员,一是必须是本地人,二是懂医识药,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三是能扎根民间,熟悉当地的地理和生活环境,能长期而深入地与民间医生打交道。显然,建立这样的一个团队实属不易。

        令人欣喜的是,自2007年3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试点,把有一技之长和实际本领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以来,已经解决了一大批民间医生的执业资格问题。目前,我市乡村医生的考试政策更为宽松,此举一方面发挥了民间医生和民族医学的作用,让个体中医利用祖传或师承的一技之长造福百姓,更重要的是,相关政策可谓挽民族医学传承颓势于既倒,成为中医进入全民医疗体系的良好开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