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云南金平瑶族医药初探

  • 来源:中国瑶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5-02 16:11:06
  •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 就瑶医对病因的认识、诊断、治病的方法,瑶医对药物的分类、用药原则、用药特征、用药形式,瑶医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瑶族土著居民的自我保健,瑶医药的传承等多方面

    摘要:目的 就瑶医对病因的认识、诊断、治病的方法,瑶医对药物的分类、用药原则、用药特征、用药形式,瑶医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瑶族土著居民的自我保健,瑶医药的传承等多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 收集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野外调查及关键人物的访问,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的应用。结果 金平瑶族的民间医药是一种经验医学,它正处于一个不断积累和丰富完善的阶段。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本着对瑶医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使瑶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洗药水澡、吃药耙、火葬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 在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药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尊重当地人积累的传统知识,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也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这些传统知识摆脱宗教文化、封建迷信的束缚。

        关键词:金平;红头瑶;传统医药文化;知识产权


      瑶族为我国南方古老民族之一,是驰名中外的山地民族。“南岭无山不有瑶”,如今在桂、湘、粤、云、贵等省区130多个县的山区以及越南、老挝、泰国、法国、美国等国居住着700多万瑶族人[1~3]。在生产实践中,瑶族人民逐步熟悉和掌握了动、植物的属性及功能,并用于抗御毒虫、猛兽、病魔的侵袭以及恶劣的生活条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斗争经验,创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医药文化,成为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3]。关于云南瑶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研究,作者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就云南金平一带的瑶族传统医药文化作一点初步的介绍。

        1 研究地区

      据文献记载,云南金平的瑶族并非自古就有之,而是从广东、广西长途迁徙而来。金平境内的瑶族支系较多,有红头瑶、蓝靛瑶、平头瑶、沙瑶4个支系[4]。其中,“红头瑶”支系在金平的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医药卫生等方面都代表了金平瑶族的主流[4]。因此,在野外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对分布于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周边一带的红头瑶村寨进行重点调查。

        2 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前,收集和整理了金平的地方志、植物志、动物志、民俗风物志及口碑。对金平红头瑶的迁移历史、社会、文化状况、民间传统医药的发展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4~5]。野外调查过程中,与当地的草医、牧民、老药工进行交谈,从交流中详细了解了瑶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和当地的草医一起进山采药[6~7]。在调查过程中,参照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和当地土著居民广泛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自己传统医药文化的认识、对其他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看法以及当外来医药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发生融合和冲突时,他们采取什么态度来接受和拒绝它。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 结 果

        3.1 瑶医治病的种类及对病因的认识 瑶医治病几乎涉及所有的方面,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神经精神科等。具体来说,他们主治的疾病有:肝炎(甲肝、乙肝)、肝硬化、脑血栓、肺结核、瘫痪、头昏发热、伤风感冒、肾结石、前列腺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接生、节育、不孕、难产、堕胎、避孕、四肢酸疼、神经癫疯、体虚、皮肤病、风湿麻木、骨折、跌打损伤及各类毒蛇咬伤、枪伤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瑶族草医在治疗风湿麻木和妇科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瑶医认为,人体患病与自然环境影响、饮食不调、冷热不适、意外创伤、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先天禀赋异常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他们认为想问题过多、心情急躁、受惊吓、受打击等容易导致各类神经病;受冷、受湿容易得风湿病;外界气候与体内血液不适时,也会生病;同样,因为人的抵抗力各不相同,因此,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抵抗力弱的人就易生病。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瑶族医药是一种经验医学,但他们对病因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2 瑶医诊病的方法 在诊病方法上,瑶族草医与中医略有不同,他们采用“望、闻、问、触”的方法,而重于“问”。此外,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眼诊、面诊、脉诊等。例如:瑶医认为,人的五脏内腑对应于手相上的不同纹路,因此,观手相纹路,便可诊治疾病。

        3.3 瑶医的治疗方法 云南金平瑶族医学是经验医学,这些经验都来自于实践,因此它也是实践医学,从而治疗方法丰富多彩、千奇百怪。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湖南的瑶族相似[8],主要有:①内治法;②药膳疗法;③外治法:除药物外敷外,还有其它一些方法,如药浴疗法、烧炙法(将药物捣碎成糊状,将细麻绳在药物汁液中浸泡片刻,然后用细绳在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推拿法、用针放血、拔罐、刮疝等法;此外,还掌握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如遇蛇咬时,有些草医用刀割开咬伤之处,将蛇毒挤出,这是最原始而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药浴疗法是最常见、也是最为古老、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瑶族先民常用药浴治疗感冒发热、风湿骨痛、麻木及瘫痪等,最为世人称道的是产妇药浴,沐浴后3d可下床做家务 ,7~8 d后便可离家下田栽秧,上山采樵而不损身体,这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见的。

        3.4 瑶医对药物的分类 在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瑶医根据药物的形态、性味功能及临床应用特点对传统药物进行了分类,但不同的瑶医实践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对药物认识及分类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①大多数瑶医普遍将常用药物分为“虎”、“牛”、“钻”、“风”四类[9]。“虎”类药物性能峻猛,见效快,多为消肿止痛类药,有一定毒性;“牛”类药物性能强劲有力而持久,多为舒筋通络、强筋壮骨补肾药;“钻”类药物性能强劲攒透、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类药。“风”类药物性能多样,多为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调经类药。②除了上述分类方法外,有的瑶医将药物分为“表药”、“打药”、“暖药”、“补药”、“凉药”五类。“表药”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解除表症,治疗疳积病的药物;“打药”为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无名肿痛、毒蛇咬伤和堕胎的药物;“暖药”也就是驱逐寒湿活血类药物;“补药”用于体虚、补气血、滋阴壮阳等;“凉药”为消炎解毒、利水消肿类药物。通过比较可知,虽然不同的瑶医对药物的划分类型不一样,但这两种分类方法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风药”与“暖药”、“打药”、“凉药”在功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感。临床用药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疾病,同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情况,多种药物配合使用,而非单纯使用某一种药物。

        3.5 瑶医治病时的用药特征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金平瑶族草医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用药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瑶医用药多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且多为鲜用,一般不经炮制直接用于患者。据说,鲜药一经炮制,其中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因此,易丧失药性。对于干用的药材,则是将药采集后,经过加工晾晒、自动曝干,然后切碎,保存于干燥处,以便待用。②植物药与动物药配合使用。瑶医经常把植物药与猪肉、鸡肉、鸡蛋或其汤汁混合煮食做为药膳来治疗疾病。瑶医认为,有些植物毒性较猛,通过与高蛋白的肉质食品煮食后,能适当降低毒性,这样,在治病时,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另外,因为瑶族先民的生活条件差,生活水平低,因此在治病的同时,如果能摄入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③瑶族医药是经验医学,因此在用药的时候,没有严格的剂量限制,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瑶医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区域的人用药时还是略有差异的。例如,对于杀菌、消炎、舒筋活血类的药的用量就略有限制。对于14~60岁的人来说,用药剂量几乎一致,而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用量应略大一些,相反,14岁以下的儿童,用药量仅为成人用量的一半;同样,女性的用药量应略比男性低一些。④对于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瑶医用药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例如,一般来说,瑶医主张空腹服药,但是对于一些对胃有害的药物,则应先吃饭、后服药。有些瑶医将人的生长发育与太阳的早出晚落相联系,因此,他们主张儿童应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服药,而成年人应在中午服药,老人应在太阳落山后服药,这期间女性服药时间应晚于男性1
    小时左右,有些瑶医用药时间与患者的血型相联系,如果患者血液略显黄色,应早上用药,如患者血液略显黑色应中午用药。如患者的血液略显红色,则应下午用药。⑤正如中医用药一样,瑶医用药也有一些禁忌和戒律。例如,治疗妇科病、风湿病引起的心脏病及儿科病的时候,不能用酒炮制药物,据说,酒的火气大,用酒炮制药物,则会伤及患者的身体,此外,在服药期间,应忌吃鸡肉、牛肉及酸辣的食物。

        3.6 瑶医治病的用药形式 不同的瑶医在多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药形式,这些用药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水)煎剂、酒剂、丸剂、搽剂、外敷剂、滴眼(耳)剂、熏洗剂(淋浴剂)、药膳剂、药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传递式(婴儿吃药通过母亲的乳汁来喂养)。

        3.7 瑶医用药的原则 瑶医药尽管是一种经验医学,但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勤劳、智慧的瑶族草医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还是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用药原则。这些用药原则代代相传,它不但为瑶医的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丰富。在这些用药原则中,盈亏平衡理论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指导原则,瑶医认为,盈→满→溢→病,相反,亏→虚→损→病。这一理论认为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它不但要求人体自身各腑脏之间的盈亏平衡,亦要求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平衡[10]。瑶医治病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药物及非药物的方法,促进人体自身各腑脏之间的盈亏平衡及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瑶医用药的时候,如果是盈症,则消,以用打类药物为主;如果是亏症,则补,以用风类药物为主。风、打药物的相互配合使用,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及腑脏之间的盈亏平衡,这样就能去除疾病。除此之外,有的瑶医根据病症的表现形式来用药,例如消炎解毒、利水消肿则多用凉药;解除表症,治疗疳积则多用表药;驱逐寒湿活血化瘀则多用暖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和打胎则多用打药。

        3.8 药物资源的采集和合理利用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瑶医在药物的采集和使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采药的部位随季节、气候的不同而不同。因为瑶医用药多以鲜药为主,因此他们多是现采现用。而对同一药物,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环境采药部位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冬、春季采药,多采集根部,而夏、秋季采药,则茎尖、茎中部为佳;雨季采药,尤于茎尖新发的枝叶为最好,旱季采药,多采集茎下部及根部。据说,这种方式采药,植物的药效最好。②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一般来说,瑶医采药不采根,非用根的药,则采用老根、留新根。这样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新根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养分,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以便持续利用;其次,采药时,用多少、采多少、而并非将所有野生药材一次性采光。除此之外,如果某类植物药野生种类较少,瑶医就自己种植该类药材或用其它资源较丰富的植物药代替该种植物药来治病。这一做法也不无科学道理,因为减少了该种植物的采集,也就有效的保护了该植物的种质资源,这样为该植物的繁衍和生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养护药物的生存环境。瑶医大都主张保护大树、保护森林、保护整个自然环境,这样就可以为药用植物提供优越的生存环境。从上可知,瑶医多年积累下来的采集和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经验和传统知识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3.9 瑶族土著居民的卫生习俗和疾病预防 瑶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医药养生知识的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在诊病、治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方法也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把这些医药知识融于日常的风俗习惯之中。在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周边一带的瑶族居民中,最为流行且最易被人乐于接受的疾病预防措施、自我保健的卫生习俗有以下几种:①药浴:药浴被认为是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一体的风俗习惯。因此,金平一带的瑶族不论男女老少,都有洗药水澡的习俗。过去据说是每日必洗,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特别是由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减少,药浴的次数也大为减少。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重大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盘王节才进行药浴。当然,妇女产后药浴是一种例外。产后药浴是一种独特的妇女保健方法,通过“药浴”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皮肤代谢、舒筋活络,起到除恶祛邪强身健体的作用。常见的用于药浴的植物有:粗梗胡椒(瑶名:lubi,学名:Piper macropodum),凹头苋(瑶名:gan jiang mi,学名:Amaranthus lividus),地桃花(瑶名:guan jian,学名:Urena lobata),栽秧泡(瑶名:ying ge yang,学名:Rubus ellipticus var.obcordatus),白钩藤(瑶名:ying diu,学名:Uncaria sessilifructus),过路黄(瑶名:guo lu huang mi,学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车前(瑶名:tangze,学名:Plantago asiatica),活血丹(瑶名:di pou,学名:Glech oma longituba),无刺菝葜(瑶名:deng
    ji yang gong,学名:Smilax mairei),石菖 蒲(瑶名:chan bou mang,学名:Acorustatarinovii),山稗子(瑶名:lou si,学名:C arex bacans)。②端午药粑:每年端午节,金平一带的红头瑶都要用药用植物与面粉及糖混合做成一种可食的烧饼-药粑。据说,吃了药粑以后,可驱出人体内的大量蛔虫。因此,这种端午吃药粑的风俗习惯在治疗肠道寄生虫病、保障人们特别是儿童的健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常见的用于做药粑的植物有:球花胡椒(瑶名:ji lao,学名:Piperthomsonii ),黄毛草莓(瑶名:ying gou si,学名:Fragaria nilgerrensis),蛇含委陵菜(瑶名:ge no mi,学名:Potentilla kleiniana),旱芹(瑶名:le jian si,学名:Apium graveolens),短片藁本(瑶名:chun xiong,瑶名:Ligusticum brachylobum),马兰(瑶名:ge si di,学名:Kalimeris indica),车前(瑶名:tang ze,学名:Plantago asiati ca),草果(瑶名:laohao,学名:Amomum tsaoko)。③隔离与火葬。瑶族先民早就认识到有些疾病可以传染,因此,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疾病的传染。例如,他们将患传染病的患者与普通居民分隔开,这样就有效地制止了疾病的流行。对于因传染病而致命的人,他们将其尸体焚烧,这样既达到了消灭传染源的目的,也保护了环境免受污染[11]。除此之外,有些村寨的乡规民约,也对预防疾病、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瑶族
    村寨都是座落于依山傍水的地方,一些乡规民约规定不得将废弃物、杂物丢入水中,因此这些地方法规对预防疾病、保护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10 瑶医药的自身教育和传承方式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医药传统知识缺乏典籍记载和系统整理。因此,瑶族的医药传统知识全靠从医者以口传心记、指物传承、亲教秘传的形式,在采药与治病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草药的名称、形态、功用、学习各种配方的使用方法。一般来说,瑶族草医的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范围广,没有严格的人员限制,只要感兴趣,就可以拜师学医。

        3.11 瑶医药的其它特点 瑶族医药传统文化知识是瑶族先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积累下来的,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有关诊病、治病、用药等方面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特点:①医药不分家。一般懂药则懂医,习药必通医。“有医无药医不灵,有药无医药无用”,就是红头瑶草医的真实写照,对于大多数红头瑶草医来说,他们都是医药相通的。②异地用药。所谓异地用药就是说,在一个地方患病,必须到其它地方去治病、吃药。据说,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人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平衡,患者只有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治病,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正因为如此,在金平一带的红头瑶草医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高山采药、矮山治病,低山采药、高山治病”。③药食同源。金平一带的红头瑶,除了特殊日子的风俗习惯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以外,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他们也注意对身体的自我保健。由于红头瑶村寨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他们平时的饮食主要以野菜为主。野生蔬菜具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因此,大量食用有利于机体的维生素补充;其次,有些野生蔬菜本身就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红头瑶药食同源的做法,为世人称道。这些既用来做药,又用于做野生蔬菜的植物有:光亮蜜网蕨(瑶名:han di,学名:Phymatodes lucida),球花胡椒(瑶名:ji lao,学名:Piperthomsonii),凹头苋(瑶名:gan jiang mi,学名:Amaranthus lividus),黄毛草莓(瑶名:ying gou si,学名:Fragaria nilgerrensis),蛇含委陵菜(瑶名:ge no mi,学名:Potentilla kleiniana),旱芹(瑶名:le jian si,学名:Apium graveolens),短片 藁本(瑶名:chunxiong,学名:Ligusticum brachylobum),蜘蛛香(瑶名:di fiu hua, 学名:Valerianajatamansi),马兰(瑶名:ge si di,学名:Kalimeris indica),车 前(瑶名:tang ze,学名:Plantagoasiatica),草果(瑶名:lao hao,学名:Amomum ts aoko)。④红头瑶的草医大都为妇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来是受传统瑶族家庭分工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其次,因为瑶族医药传统知识主要以口传心记的方式来传承,女性记忆力强、有耐性,因此,最适合学医治病;第三,红头瑶的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为世人称道,因此,妇女学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⑤传统医药知识与宗教文化、封建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头瑶大都信仰道教,加之封建迷信曾经盛行一时,因此,在传统医药知识形成的同时,它难免不受宗教文化、封建迷信的影响。目前,红头瑶的医药传统知识中就渗透了一些宗教迷信思想的内涵。例如,有些草医每年都要精选一棵常绿的大树做为“药王树”,年终时,需在“药王树”下烧香拜树,并陈述当年治了哪些病,用了哪些药。据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年行医医通,用药药灵;常被瑶医选做“药王树”的大树有:长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八角(Illicium verum)、中华槭(Acer sinense)、四瓣崖摩(Amoora tetrapetala)。其次,有些草医认为采药不能在双日或中午采,采药的最佳时间应是根据天干地支推算“己卯”日,据说,“己卯”日采的药,药效最灵。

        3.12 瑶族医药与西医、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加上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在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一带的红头瑶村寨中陆续出现了村一级的医疗卫生所。同时,由于汉族文化不断向瑶族地区渗透和扩张,更由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交流,瑶族医药传统知识深受西医、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的影响。瑶族草医面对如此强大的浪潮,还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客观的对待各种不同医药文化,通过比较,充分全面的认识自己民族医药体系的优势和劣势。大多数红头瑶草医都承认在治疗消炎、杀菌、止痛、发热等方面的疾病时,西医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传统民族医药则见效慢一些。但是,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及某些妇科疾病的时候,相对西医、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来说,传统的瑶族医药则具有更好的疗效。②在保持自己民族医药特色的同时,学习其它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的优点和长处,以便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医药文化。以前瑶医诊病从来不用脉诊,但是,在中医药、苗医药等文化的影响下,有些瑶医主动学习了这一诊断方法,更为难得的是,大多数瑶医主张治病时,应西医、中医及民族医药相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这样,既能起到见效快的作用,又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

        3.13 云南金平瑶族医药与广西、湖南瑶族医药的异同

      如前所述,金平的瑶族与广西、湖南的瑶族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瑶族草医在诊病、治病、用药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现将其异同列表1比较。

        表1 云南金平、广西、湖南瑶族医药比较

     


      

        4 讨 论

        4.1 纵观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史,无一不是由原始的经验医学不断积累和丰富完善,到民间医药学的产生流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具有相当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瑶族传统医药文化知识,既是当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瑶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瑶族传统医药文化知识的整理和挖掘,不但有利于瑶族医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扬,而且也是对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补充。在调查中发现,金平一的红头瑶草医大多都年愈古稀,后继无人。因此,为了防止传统医药文化知识的大量流失,及时全面地搜集、整理、流传于红头瑶民间草医中的传统医药文化知识是迫在眉睫的事。国家应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条件来鼓励红头瑶草医将他们的传统医药文化知识传授给后代,以便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4.2 瑶族医药学是在不断医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医学,因此,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不免搀杂了一些宗教、封建迷信的思想,如何使瑶族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根除封建迷信的影响,使其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3 瑶族先民依深山而居,生活环境差,生活条件恶劣,千百年来,他们在与自然环境、毒虫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医药传统文化理论体系。因此,在搜集、整理、开发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应该尊重他们的知识、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12~1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李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4)龙春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4)

        参考文献
    [1]戴斌,李钊东,丘翠嫦.浅谈瑶族医药学的发展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7):3.
    [2]戴斌,丘翠嫦,李剑东,等.瑶医用药品种调查 报告[J].中草药,1997,28(12):746.
    [3]罗金裕,覃显玉.瑶族医药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0):1.
    [4]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志编篡委 员会.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志[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4.
    [5]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主编.云南自然保护区[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78.
    [6]Gary J.Martin.Ethnobotany:A methods manua l[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5.
    [7]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4.
    [8]刘育衡,丁锋.瑶族及其医药概述[J].湖南中 医杂志,1995,11(5):24.
    [9]戴斌,李钊东,丘翠嫦,等.“虎牛钻风”类传统瑶药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31):28.
    [10]莫莲英,何最武.试论瑶族医药的盈亏平衡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21):7.
    [11]莫连英,黄汉儒,何最武,等.瑶族医药初探[J ].民族研究,1991,(6):46.
    [12]Posey,DA.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hat is the position of ethnobiology[J].Journal of Ethnobiology,1990,10(1):93 ~98.
    [13]Vagelos P.R Are prescription drug prices hi gh[J].Science,1991,252:1080.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