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江西省全南县瑶族状况

  • 来源:中国瑶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5-03 19:11:09
  • 核心提示:从全南县城出发,往北沿上汶线到陂头镇,再翻过几道山梁,便到了瑶族新村。这里虽处深山,但却另有一番景象:独具特色的瑶家宅院,平整蜿蜒的通户小道,门前屋后绿树掩映,墙上枝头鸟声鸣鸣

    从全南县城出发,往北沿上汶线到陂头镇,再翻过几道山梁,便到了瑶族新村。这里虽处深山,但却另有一番景象:独具特色的瑶家宅院,平整蜿蜒的通户小道,门前屋后绿树掩映,墙上枝头鸟声鸣鸣……昔日“穷在深山无人识”的瑶山,如今成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瑶族村是江西省唯一保留自己民族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镇在不破坏瑶族文化的基础上,按照“新、亮、净、绿”的要求,对分布零星的瑶家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为方便瑶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对原有的“瑶寨瓦房”进行了全面粉刷装修的基础上,该镇投资6万多元为56户瑶家引来了甘甜的“山泉水”,筹集13.8万元资金对瑶民的通户小道进行了全面硬化,对3座瑶家桥进行了加固设栏。为解决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交通状况。2006年,该镇多方筹资203万元为瑶民铺上了12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圆了瑶民多年来的梦想。

        瑶族村山多田地少,过去,瑶族同胞居无定所,终年流动在茫茫的深山老林里,过着游猎生活。“一把刀,一把斧,一支鸟铳”是他们与大自然搏斗、维持生计的生产资料。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瑶山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镇里筹措资金20多万元对2500米残次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投资15万元购买或租赁了长城企业集团40多亩耕地,解决了瑶民基本口粮用地问题。去年,镇里再次投资5万多元修筑起500余米长的河堤,确保了瑶民耕地的安全与灌溉;村里充分发挥当地山地资源,承包了长城集团公司200多亩杨梅园,先后开办了茯苓种植场、袋装香菇培植场、筷子加工厂等企业,这些企业为村集体年提供收入2万元以上,较好地解决了村里开办公益事业的经济难题。同时,该镇还安排专款用于完善村里学校、文化室和安装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并选送一名瑶族青年到师范定向培养,较好地解决了民族教育问题,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该村自1991年组织的青年文艺队以来,积极开展文艺活动,花棍舞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曲目多次在市、县大赛上获奖。

        为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该镇还举办了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培训,积极引导瑶族村民发展脐橙、杨梅、天鹅鹏、生猪和栽培袋装香菇、木耳等特色农业,并在政策上和技术上给予优惠和倾斜。目前,瑶族村瑶民户平年饲养生猪2至3头,70%的瑶家学会了种桑养蚕,85%的农户种植了柑橘,90%的瑶家开发了“竹林园”、“香菇棚”、“木耳庄”等绿色经济基地,户平均80多亩。2006年,瑶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多元,全村拥有摩托车30辆,电话10多部,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VCD、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纷纷进入了瑶民之家。

        遥望崇山峻岭中的瑶族新村,没有理由不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推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历史进程中,瑶族同胞必将谱写新的篇章。

        全南县龙源坝瑶族概况

        龙源坝乡龙源坝村的15户115位瑶民居住在乡政府以西15公里左右的白眉寺凹,桂花窝一带。这里山高,路险,地不平。瑶民在大山深处见缝插针地开垦出巴掌大的小块旱地,户均还不到5分。

        过去的瑶民,"一家占一山头,一户搭一窝棚",卖原木,种香菇,烤笋干,猎飞禽走兽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划出900余亩山林,盖起新房让瑶民定居下来。由于没有耕地,政府对瑶民实行"国家定销,平价供应"的粮食供应政策。为了生计,瑶民一方面用小山锄采挖草药,树根或折杉枝造杉林;一方面依旧手提古老的山铳打飞禽走兽.经济来源单一而且脆弱。

        党和政府为了改善瑶民的生活条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上个世纪80年代,购置小水轮发电机,从小溪引水冲激发电,解决瑶民生活照明用电,结束了用松枝照明的历史。同时,在白眉寺凹设立教学点,分派汉族教师曹光发任教,解决了瑶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1993年,还筹资6万多元,修筑了10公里长的林区集材道.随着森林资源的枯竭,山中飞鸟走兽也难见踪影。瑶民纷纷把发展的目光转向山外的世界。在省政协委员,村民小组长王公发的带领下,1995年开始承包了县农业局和乡政府的180亩柑桔园,每年可收获柑橘30余万斤,产值10余万元,为瑶民支起了新的经济支柱。1996年,从来只会挖笋烤笋干的瑶民,尝试在自己的大山中种下了10亩毛竹。1997年,他们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当地青草丰茂的优势,繁育山羊,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60多头。

        但是山中可施展的天地实在是太狭窄了。昔日庇护瑶家的大山,今日却成了阻碍瑶家与外界交流的鸿沟。搬出大山去,成了瑶民心中追求的梦想。搬迁的计划,也沉甸甸地摆上了乡党委,政府的案头。

        1998年,随着龙源坝乡小城镇建设的开展,乡党委,政府果断地决策,在新建的乡政府旁边,划出4000平方米的土地,无偿地划拨给瑶民建房。当用上级扶持资金购置的红砖拉到建筑工地,长91米,宽8米的瑶民街主街道被硬化后,瑶民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真实。

        以此为基地,瑶民也纷纷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邓红英在圩镇上支起了自己的牙科摊子。巫春英把瑶家传统的中草药摆上了集市。部分瑶民在安顿好子女后,毫无后顾之忧地返身大山搞开发、种养。罗燕山更是走出龙源坝集市,到县城承包了一个有近40个床位的旅店。

        9位按捺不住的瑶族青年,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在挣得一份劳动报酬的同时,接触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技能,也赢得了家乡人民的敬佩。女青年罗丹,初中毕业后,凭自己的毅力,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财会专业大专文凭,现受聘于广州市铁路局货运公司担任会计。邓永明,只身到浙江温州市一家机械制造厂,迅速地掌握了金属抛光技术,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每年收入1万余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