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土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土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壮、傣、土家和苗等民族药研究成果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来源:土家族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14-04-12 21:45:45
  • 核心提示:1月21日,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将中南民族大学申报的《壮、傣、土家和苗等民族药的综合开发与应用》作为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4年1月21-26日

    1月21日,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将中南民族大学申报的《壮、傣、土家和苗等民族药的综合开发与应用》作为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4年1月21-26日。
      据悉,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药研究院,贵阳中医学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民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突出的发展优势。民族医药的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科学问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南方代表性民族医药存在着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药理和质量研究匮乏,药物开发体系难以建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族药的临床疗效和产业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在国家多个项目的资助下,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历时10余年,对遍布湖北、湖南和广西等6省(区)的民族药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基本厘清了其资源分布、炮制及应用等情况,系统总结了民族医药理论,传承了一批濒于失传的特殊用药经验,主持或参与制定了100多项质量标准,同时进行了药效物质基础、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提升等研究,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首次对壮、傣、土家、苗等近5000种民族药材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分类整理,为少数民族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澄清了一批混淆的药材品种,发现了30余种药材新的功效和药用部位,发掘出20多种民族药材的炮制方法和工艺,为民族药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是,针对疗效确切的26种代表性民族药物,系统开展了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揭示了其活性及分子机制,为临床传统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鉴定了58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40个,通过多种生物活性筛选和评价,发现了其中24个化合物在治疗肿瘤、糖尿病、风湿病等疾病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创新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率先将民族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有毒民族药材的特色炮制技术进行示范研究,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有效;攻克了民族药物实现科学鉴定和质量控制的难题,创新性地研究制订了民族药物质量标准体系,为民族药物标准化和技术改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是,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创建了民族药物开发的技术新体系,成功研发出新药及医院制剂,其中排毒胶囊等5个壮药制剂获得了国内首批壮药制剂批文;还对一些名优民族药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助推了民族医药产业化进程。
      该项目支撑了国家级民族药学重点学科和“十二五”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建设,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302篇,其中SCI收录56篇;主编了《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中国壮药资源名录》、《中华本草?苗药卷》、《土家族医药学》等专著15部;研发新药2个、医院制剂48个、新产品技术升级改造7个等,总销售额达15.3亿元。该项目研究成果已被云南、广西等省(区)政府,贵阳德昌祥药业、云南良方制药、滇虹药业玉溪制药、湖北九州通等企业及83家民族地区医疗机构采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南方民族医药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