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土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土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论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区的建立与保护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4-15 15:02:00
  • 核心提示:  武陵土家是指居住在“中国之中”的武陵山区我国内陆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而言。武陵土家既是地域概念,又是对武陵山区土家族的习惯称呼。武陵山区位于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脉一带,是我国中西部结合地

      武陵土家是指居住在“中国之中”的武陵山区我国内陆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而言。武陵土家既是地域概念,又是对武陵山区土家族的习惯称呼。武陵山区位于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脉一带,是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的一块特殊的民族自治区域。我国土家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武陵山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武陵山区地处107°02'-111°33'E,27°28'一33°05'N,覆盖湘、鄂、渝、黔的毗邻地带的50多个县市。大致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市7县),张家界市(2区2县),常德市的石门县,怀化市(2区11县),湖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市6县),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渝东的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等四个民族自治县,贵州省铜仁地区(1区,l市8县)。武陵山区国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少数民族占76%,其中土家族近900万,苗族近400万,侗族近100万,白族13万。武陵山区的气候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5"左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多雾,适合农作物和药的生长发育。武陵山区是我国中西结合部,是民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比较丰富的一块人类“绿色家园”。在丰富的资源中,药物资源独占鳌头,由于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被誉为“华中药库”。本文就武陵山区的药物区划、药物资源、药物生态区的建立及药物保护,武陵土家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论述,旨在保护和开发好这片药文化生态园,造福社会。

    1武陵山区在我国中药区划中的位置

            武陵山区属我国第二级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分,主要山体由一系列西南——东北弧形延伸的岩溶山原和山地组成。南至苗岭,北抵巫山,东邻雪峰山,西连大娄山,是连接洞庭湖平原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武陵山区的植物区系区划属华中植物区的“武陵山——巫山亚区”。在我国中药区划中属“西南北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的“湘鄂渝黔山源山地二级区”。该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及其延伸地带。包括渝东、大湘西、鄂西南及贵州大部地区。东抵湖北宜昌、枝江及湘西北石门及桃源带;南界湖南新宁、通道与贵州丛江、独山等县;西达贵州普定、黔西、习水及重庆南川、武隆等地;北至重庆城口、巫山及湖北神农架林区南麓。该区含贵州山原大部,鄂西南山区,大湘西山地及渝东山地,行政范围涉及重庆、贵州、湖南、湖北4省市的18个地、州、市的130个县市区(《中国中药区划》)。在湘鄂渝黔山原地二级中药区划中,武陵山区是其重要药物资源地,约占该区40%的国土面积。武陵山地的区域优势在于该区地貌类型为山原丘陵为主,间有河谷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以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伴有温带、南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叶林。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森林覆盖率20%一50%。适宜于药材生长。

    2武陵土家的药物资源

            据《中国中药区划》报告:武陵山区“本区中药资源约有4200多种,其中植物药近4000种,动物药200种,矿物药70多种”。文中提到的本区,指《中国中药区划》中的“渝黔湘鄂山原山地”。本区野生植物类中药约有3500多种。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木通、前胡、何首乌、南沙参、白及、金银花、淫羊藿、白前、白茅根、钩藤、地榆、白合等。本区划内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民族药物1000余种。武陵土家的药物资源,据陈功锡等人研究报道:“本区野生种子植物(不含引种栽培和归化)共有201科1005属4199种(含变种,亚种及变型)。在《武陵山地维管植物检索表》一书中记载该区共有维管植物217科1039属3807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60科839属3341科(含亚种、变种、变型)。在这些种子植物中约50%作为药用。武陵山区内各地药用植物状况:据陈功锡等人报道,湘西植物药(包括药用真菌类)有273科1020属2461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11146种的22.08%。湘西地区(含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有药物品种1835种,其中植物药194科1665种,动物药86科147种,矿物药26种。恩施自治州有药物品种2088种,分属187种225属。其中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达300种,在药用植物中,有176种已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贵州梵净山有中药材642种,贵州铜仁地区有中草药1200多种,其中植物药1000余种。湖北巴东县,有药用植物资源186科854属2088种。渝东是川药道地产药区之一,有中草药1700余种,其中中药材650种。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植物6670种,其中药用植物2002余种。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16科2876种,其中包括51种濒危类,其中药用植物84科258属1379种。龙山县土家族药用植物84科190种。湖北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恩施州巴东县属该保护区)有18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约500种。

            综合各地调研报道,武陵山区药用植物在2000~4000种之间,国家收购中药材350余种,土家族民间医生用民族药一般在300-400种。3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区构建

            武陵山区是我国一块特殊的原生态区域,区内有国家级自然区9个,分布在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南的四省市边区一带,保护区面积约有32210公顷,保护类型为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由于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原因,构成了该区动物资源生态区,形成了独特的武陵经济文圈。药用动植物是该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之为武陵药文化圈或武陵药文化生态区。武陵药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可考虑在我国中药区划的前提下,结合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各地国家级保护区为中心建立武陵LL区土家族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3.1建立以酉水流域为中心的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饵护区。酉水流域位于武陵山脉腹地。酉水发源鄂西宣恩县,流经来风、龙山、酉阳、保靖、永顺、古丈,注入沅陵沅江流入洞庭湖。酉水流域下游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顺县小溪原始次森林,上游有龙山县毗邻的桑植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酉水流域是我国土家族文化保留最完整、最具原生态活力,资源丰富,药物品种多,是土家族药文化生态区。本生态区主产药材有杜仲、黄柏、黄连、天麻、五倍子、厚朴、木瓜、黄精、七叶一枝花、半夏、水黄连、金银花、百合、七叶参。珍稀名贵药材有杜仲、厚朴、血三七、水黄连、百味莲、半截烂、三百棒。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杜仲、黄连、天麻、银杏、八角莲等。3.2建立武陵土家东北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武陵土家东北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以湘鄂交界的湖南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毗邻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周边有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湖南省桑植县东北部等湘鄂边区的五个县为片区的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

            本生态区主产药材有天麻、五倍子、柴胡、杜仲、厚朴、三七、五味子、黄连、苦参、辛夷、大黄、五加皮、半夏、桔梗、黄精、当归、板蓝根、黄芪。珍稀名贵药材有:延龄草、灵芝、七叶一枝花、蛇菰、杜仲、厚朴、三尖杉等。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杜仲、黄连、延龄草、天麻、八角莲、川乌头、银杏等。3.3建立武陵土家南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武陵土家南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以乌江中游一带的贵州铜仁地区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辐射地带有黔东北的铜仁、江口、印江、德江和渝东的秀山、酉阳、彭水等自治县。该生态区内主要药材有:五味子、百合、天冬、合欢皮、葛根、前胡、南沙参、白前、单叶淫羊藿、升麻、落新妇、龙胆、黄精、半夏、紫菀、何首乌、马兜铃、夏枯草、七叶一枝花、木香等大宗野生药材。3.4建立武陵土家西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武陵土家西部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以鄂西清江上游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辐射至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以及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等唐崖河流域一带的武陵土家的西部地区。该生态保护区内主要及地道药材有五鹤续断、厚朴、板党、黄连、独活、紫杉、川大黄、川黄柏、玄参、吴茱萸、茯苓、湖北贝母、天麻、窑归、木瓜、白术、枳壳、木通、半夏、天冬、麦冬、杜仲、丹皮、升麻等。还有竹节参、朱砂莲、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缬草等名族药材。

      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圈内的四大生态区,是以东经110°与北纬30°的土家族聚居区为中心的药物资源生态圈。圈内有20多个县市区、9大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巫山以南,雪峰山以北,洞庭平原以西,渝东涪陵以东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由于武陵山区特殊的地理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原因,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动植物原始生态区,成为我国的“动植物基因库”,“也是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珍稀野生生物群落”故被世人称之为“华中天然药仓”。

    4保护药物资源生态环境。促进武陵土家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武陵土家族医药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护好民族药资源的生态环境,防止药物资源枯竭,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提高武陵土家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1做好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药物资源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武陵土家这块“第三后花园”,即是人类居住最佳环境,又是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块原生态自然环境。武陵山区内有县、市、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多个,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这些保护区的设立,从法律上、源头上对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保护药物资源生态环境,要与国家“天保”工程、“长防”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武陵山区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药”、“退人还山”等措施紧密结合,发展武陵土家药材产业。武陵土家或武陵山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对该地的药物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合约,往往是各行其是。为了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武陵土家药物资源,应建立一个比较权威的协调机构,对武陵山区的药物资源进行长期的监测、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为合理管理武陵土家共享的药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发展濒危地道药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就地保护技术,提供高品质的“地理标志”性药材。由于武陵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故武陵土家药物资源丰富,其中不乏珍稀濒危药材,据报道武陵山区有濒危植物种47种,其中绝大部分作为药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武陵土家的“地理标志”性药物也较多。所谓“地理标志”是指能识别某一种商品来源于某一成员领土内或该领土内的区域或地方的那些标志。该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它特性基本上能归因于该地理来源。我国“地理标志”药材,如著名的“云南文山三七”、“东北长白山人参”、“广东阳春砂仁”、“宁夏枸杞子”、“广西永福罗汉果”等,这些地理标志等于表明该种地道药材的特定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武陵土家也有不少地理标志性药物,如“辰砂”、“窑归”、“恩施板党”、“巴东独活”、“五鹤续断”、“资丘木瓜”等。“地理标志”性药材,从传统意义上讲应属地道药材,把传统的质地优良的地道药材纳入“地理标志”保护,将有利于优质中药材创名牌,占市场、创效益。保护好“地理标志”性药物,提高地道药材品质,就是武陵土家药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武陵山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药材主要有杜仲、黄连、天麻、厚朴、银杏、八角莲、紫杉、黄柏、刺五加、天冬、防风、连翘、细辛、远志、石斛、龙胆草、血三七、竹节参、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枝笔等中草药和民族药。动物药有麝香、熊胆、蟾酥、金钱白花蛇、乌稍蛇、蕲蛇、穿山甲片等。要开展对该地珍稀频危药材的研究、保护工作,要利用生物技术有效地保护中药及民族药资源,有效节约耕地,有效地解决“华中药仓”药材的合理采集与资源更新的开盾,才能促进武陵土家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4.3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家种药材,促进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合理科学开发利用野生药物资源前提下,结合当地特点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家种药材。武陵土家有种植药材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家种药材约有50—60个品种,其中以黄连、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茯苓、板当、窑归、独活、贝母、款冬花、木香等。这些品种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黄连,也称“味连”,是传统家种药材,石柱、利川产量最大,是武陵土家最具代表性、最具区域优势的著名地道药材。武陵土家的地道药材较多,鄂西、渝东山地以黄连、杜仲、黄柏、厚朴、款冬花、白术、玄参、金银花等著名地道药材。湘西、黔东北重要地道药材有吴茱萸、杜仲、厚朴、黄柏、木瓜、朱砂、雄黄等在海内外久享盛誉。武陵土家药材生产发展方向应以家种野生并重,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中,应大力发展草本和多年生木本,花类药材,不宜发展根类药材,因根类药材在采挖时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保护。家种药材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发展“地理标志”性药材的同时,要考虑到“小三类”品种和大宗有竞争力的品种进行人工种植。“小三类”药材是武陵山区的丰富资源,如白茅根、自薇、石菖蒲、仙茅、自前、天花粉、白及、百部、地榆等。大宗药材品种有黄精、何首乌、续断、南沙参、山豆根、七叶一枝花、草乌、天南星、何首乌、天南星、淫羊藿、钩藤、仙鹤草、龙胆、茜草等。

            建立武陵土家药物资源生态保护区,科学合理保护武陵山区珍稀濒危药物,促进民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