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企业篇 > 正文
  • 五大问题束缚藏药产业快速前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 秦脉网 近几十年来,西藏的藏药品种有所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藏成药生产已由过去的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状态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来自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的数据显示,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8家,藏药年产量达到293个品
    秦脉网 近几十年来,西藏的藏药品种有所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藏成药生产已由过去的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状态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来自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的数据显示,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8家,藏药年产量达到293个品种、1500多吨,其中14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4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218种药材被列入国家标准,截至2004年7月底,西藏共有10家藏药企业和6家生产企业分别通过国家GMP认证和专家现场检查。   尽管近年来西藏藏药业的发展步子很快很大,前景也为业界看好,但出现的五大问题将十分严重地制约藏药产业的发展,不可忽视。   一、藏药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竞争力弱。记者调查发现,个别藏药厂基本符合GMP规范,但多数藏药产业的生产设备还比较落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企业无论在硬件或软件上距GMP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未成为西藏优势资源产业的龙头和开发主体。   在这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派GMP认证专家组先后几次深入拉萨地区藏药生产企业,对它们在厂房、生产设备、检验仪器、验证管理等1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类,并按照GMP的规定,逐条进行对照,发现存在很多缺陷。今年7月,西藏有3家藏药生产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而放弃了GMP认证并停产。在西藏现存的企业中,除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藏医学院药厂等有一定科技支持的大企业外,多数都是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销路差的企业。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藏成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使真正质量过硬的品种难以形成规模,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由于藏药材质量不稳定,藏药标准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藏药的疗效和产业的发展。   二、藏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剂型滞后。目前,藏药的生产企业仅限于生产药品制剂,而且90%是水泛丸,受欢迎的胶囊等新剂型品种少,更不用提剂型优良、高附加值的产品。以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为例,目前常年生产供应医院的藏成药品种有300多个,但获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仅30多个。另外,西藏对藏药的开发能力比较薄弱,列入部颁标准的仅占藏药品种的8.5%。多数藏药缺乏能被国内外公认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药物的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生产的条件等等都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西医理论中没有准确表达藏药概念的词汇,藏药在国内外被理解、接受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一位专家还指出,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有力保护,不仅许多富有价值的藏药精品良方、秘方流失在外,而且很多名老藏医对于自己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疗效卓著的验方和技术经验秘而不宣,这些好的技术经验和验方、秘方得不到推广,有些甚至已经失传。   四、多数企业机制不活,产品销售各自为战。目前,西藏各地区兴办了不少藏药生产企业,但大多是生产同类品种,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阶段。藏药生产上的竞争基本上表现为争夺历史验方、名方,许多确有独特疗效并有一定名气的方剂成为各个藏药生产厂家竞相生产的对象,从而形成同一品种人人生产、厂厂销售的局面。目前来看,藏药竞争最白热化的3个“战场”是原料战、方剂战、营销战。许多企业一哄而上,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藏药材进行严格的加工,甚至没有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   五、部分主要药用资源逐年短缺,影响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对天然野生药材缺乏有效保护,生产企业掠夺式的采集与收购致使藏药材资源日趋匮乏,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中。以红景天和冬虫夏草为例,目前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生产药品及保健品的有6家企业,年需红景天原料2000吨以上,而红景天一般需自然生长7-8年方可采用,虽然目前红景天的储量还算丰富,但照此下去,再有5年左右的时间红景天资源将近枯竭。而冬虫夏草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成年人采挖一个月可采2-3斤,到90年代随着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冬虫夏草的采挖量逐年增多。到今年,一个成年人采挖一个月最多只能采到半斤,这表明冬虫夏草的资源也趋于枯竭。绿绒蒿、白花龙胆等一些品种同样面临濒危境地。   一位深入研究藏药10年的专家指出,现在的藏药企业几乎都是在出卖祖宗留下来的宝藏与青藏高原千百年积累下来的资源,而在科技水平有突飞猛进的今天却少有新品问世,藏药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能光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和赶社会热点而去乱采乱砍野生资源。有些野生资源生长周期长,一旦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将面临绝种。他建议,加强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同时组织同行筹措资金,研究药材的生态环境和品种基因,建立大规模的栽培基地和资源保护基地,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以确保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