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企业篇 > 正文
  • 让民族药进入“三殿堂”:药典·医保·药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 关于对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专家们指出,“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破坏”、“濒危“而言的。从19世纪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以来,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我国的传统文化破坏太多,保护不够。民族医药的命运
    关于对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专家们指出,“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破坏”、“濒危“而言的。从19世纪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以来,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我国的传统文化破坏太多,保护不够。民族医药的命运更加悲惨。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失传。药物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医药资料、文献、文物、遗迹大量丢失,这就是保护的由来。因此,必须加强资料文献的保护、药物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医药人才的保护。这几年全国上下对民族医药的认识虽有所转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心,但实慝上我们已经失太多,抢救太晚,必须进一步增强抢救的紧迫感。目前,在18个人口过百万的民族中,传统医药资源得到较多发掘整理的有 12个,还有一些人口在百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对传统医药也非常重视,陆续出了不少成果,做了不少总结整理工作,有的出版了民族医药专著。藏、蒙、维、傣医药都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体系。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近2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民族药制药企业170余家,年营销额25亿元,2003年约30亿元,其中藏药、苗药和彝药发展较快。2002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专家评审,将435个民族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民族医药产业的异军突起,很快形成我国医药经济的重要门类,成为我国一部分省(自治区)的支柱产业。因此,民族医药要进一步做好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工作,加强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使它真正成为当代有用的卫生资源。民族医药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够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发掘整理一定要注意医药结合,防止废医存药。废医存药最终只能把传统医药当作植物药原料,从而丢失其传统机理,丢失群众千百年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用药经验,丢失它的灵魂和生命力。要让民族药“三进殿堂”:一进“中国药典”,二进“医保目录”,三进药店专柜——中国民族药专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