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贵州苗药的“国家队”战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28 14:43:12
  • 核心提示:贵州苗药“申报品种数量全国第一、申报品种通过率全国第一、品种剂型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销量全国第一、获得中药民族药独立知识产权证书数量全国第一。”

      贵州苗药“申报品种数量全国第一、申报品种通过率全国第一、品种剂型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销量全国第一、获得中药民族药独立知识产权证书数量全国第一。”
     
        近年来,贵州苗药发展势头强劲。以苗药为主的贵州民族药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3年,苗药销售产值达150亿元,超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贵州3家苗药生产企业进入我国中药制药工业的50强,7家进入100强。苗药产业在中国各民族医药产业中遥遥领先,成为我国民族药产业的典范和旗帜。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以民族药为核心的贵州新医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在全省十大产业中增速第一。同时,省政府在2014年还出台了《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开始实施“巨人计划”。该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20亿元以上医药大集团12个以上,以苗药作为核心产品之一的益佰制药、信邦制药、贵州百灵3家公司均纳入产业规划以进行重点培育。
        特别是“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落户贵州,填补了国家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实现了贵州中药民族药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然而,一边是贵州苗药强劲的发展势头,一边却是贵州苗药的“国家身份”亟待得到承认。
        在日前召开的省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省长陈敏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要“抓紧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苗药进药典进医保。”
        贵州苗药,距离国家民族药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树大根弱”困局亟待破解
     
        2014年初的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来自我省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罗志、孙光全、黄建军、蒙秋明、戴杰等,不约而同提出了同一个建议:“大力支持推动苗药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
        这份案号为“委员提案第122号”的提案指出,要想破解苗药当下树大根弱的困局,必须集合贵州全社会的积极智慧与力量,全力支持推动苗药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使苗药产业真正做到名实相符。
        “我们认为苗族医药已经具备了医药贯通、医理支撑苗药产业升级、临床促进苗药发展的基础条件。”委员们因此建议,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形成一个促进苗医药发展的班子,具体筹划我省苗医药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有关苗族医药贯通研究、基于苗医理论指导的苗药产业二次开发、苗医临床机构设立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夯实苗药申报国家民族药的条件和基础。
        委员们的建议提出,应将苗医药纳入国家民族医师资格考试,为苗药的做大做强和整体品牌建设奠定基础。第一步是取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先采取认证的方式,认定一批专家和名老苗医的执业资格,为苗医开考打下名正言顺的师资基础。第二步是尽快举办苗医学的高等学历教育并逐渐发展。
        “支持贵州苗医专业、苗药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基地建设。”委员们建议,应从“中医学苗医方向”起步,有条件后再向“苗族医学专业”和“苗医药学院”方向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支持贵州在高等医药院校设立独立的苗医专业、苗药专业。
        委员们因此建议,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竭力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国家人社部等相关部门争取苗药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促进苗药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推动苗药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的话题持续发酵。
        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贵州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的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启玲,提出了将苗药列为国家民族药发展目录的建议。
        2014年6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召开建议提案并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对2014年全省“两会”期间5件内容相近的“关于推动苗药进入国家民族药行列”的建议提案进行统筹并案办理。
        为深化办理效果,会议要求:一是建立协同推进苗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促进苗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分解工作任务;三是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四是就一些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基层详细了解苗医药发展现状,借鉴藏、蒙、维、傣药发展经验,制定符合贵州实际、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等9个承办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通过建议提案的办理,明确苗医药发展的方向,找准阻碍苗医药发展的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举措,推动苗药尽快纳入国家民族药范畴,促进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项第一”彰显贵州作为
     
        “申报品种数量全国第一、申报品种通过率全国第一、品种剂型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销量全国第一、获得中药民族药独立知识产权证书数量全国第一。”
        在“黔府办提复字〔2014〕15号”回复罗志、孙光全等委员的提案办理中,我们看到了贵州抓住地方药品标准和民族药上升国家药品标准契机,将苗药归纳整合后进行统一申报,使贵州苗药在全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这也体现了贵州苗医药人的辛苦付出和丰硕收获。
        近年来,为推动以苗药为主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我省采取了多项措施:
        ——加强基础理论体系研究。目前,已出版《苗族医药学》、《苗族药物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华本草苗药卷》等相关民族医药专著,构建了包括“苗医生成学”的医学哲学思想、“两纲五经”的核心理论等在内的苗医药理论体系,建立了相关的“苗医理论数据库”、“常用苗药数据库”和“苗药秘验方数据库”,为苗医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高民族医药研究水平。开展了“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医药省长专项基金项目”和“贵州民族药省长基金课题”研究,培育建设了一批苗药中药研究平台,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中药研发机构和平台2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
        ——支持苗医药人才培养。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开设了苗药方向,从2006年开始招生,已培养毕业生101人。2013年,省教育厅会同原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开设苗医方向,于2014年开始招生。同时,2013年启动的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专门设立了“卓越中药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贵州中药生产、中药研发、中药栽培和中药流通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支持苗药药材种植研究并建立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和规范药材管理。先后开展了头花蓼、艾纳香等数十种苗药药材种植研究,并建立了规范化、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头花蓼、何首乌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同时,我省率先在全国修订发布了《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使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和监管的标准更加完善。
        ——积极争取,我省共有34家民族药生产企业获批为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十一五”以来,经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省34家少数民族成药定点生产企业,已累计享受流动资金贷款贴息32696万元,技改贷款及生产补助1945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2013年,34家民族成药企业总产值达1464581万元,上交税收122248万元。其中,苗药产值达881192万元,占60.17%;解决就业74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就业人员3058人,辐射带动5万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医药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要把握机会迎接医药产业大发展。”副省长王江平在2014年贵州省医药产业投资招商推进工作会表示,贵州具有发展医药产业难得的资源优势,中成药要巩固现有基础,挖掘现有批号;生物制品方兴未艾,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外优强企业,千方百计、不惜代价推动苗药发展;化学药剂原材料集中在化工园区来做;医疗器械和耗材,通过军工融合的形式来推动,这些都要纳入招商的范畴。
     
    苗药“国家身份”仍待努力
     
        多年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书面申请、专题汇报、邀请调研等方式,多次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争取将苗药列入民族药范围。
        “在苗药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作为苗药理论基础的秒医学发展却长期滞后。”“黔府办提复字〔2014〕15号”文件显示,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苗医药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缺少权威,系统的苗医学典籍、苗医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发展滞后,目前还没有高等学校进行完整的苗医药专业系统培养;传承人员锐减,苗医多有“传子不传女、家传不外传”的传统,容易出现“子女不愿学、外人不肯传”的矛盾,苗医后继乏人;国家未开展苗医学执业资格考试,苗医学在国家层面难获认可;苗医学诊疗系统不系统、不统一,其随意性亟待规范;医药两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药强医弱”已成为制约苗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书面申请、专题汇报、邀请调研等方式,多次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争取将苗药列入民族药范围。
        2014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就苗药取得民族药身份的许可主体、申报条件、申报程序、通过标志等系列问题,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司咨询。该司认为,一是此项工作没有先例,具有探索性;二是基础条件必须成熟,其中苗医执业医师开考是一个重要条件;三是由于没有先例,是否以下发文件的形式批准,还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研究。
        “苗药要取得国家认可的民族药身份,是需要多部门参与的系统性、长期性工作。”省有关方面表示,下一步,我省有关部门将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努力,力争形成苗医药学从教育到临床实践全过程完整的理论和人才体系,为争取将苗药列为国家民族药和苗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关链接 >>
     
        贵州省属于中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4成,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400万亩,居全国第3位。2013年中药材产量103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1%,总产值91亿元,居全国第4位。
        当前贵州全省有14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500强,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6户,5亿元以上企业11户,10亿元以上企业6户。贵州益佰、贵州百灵、贵州建兴、同济堂、贵州维康、贵州景峰等品牌在全国医药行业享有盛誉。贵州益佰、贵州百灵、信邦制药、汉方制药、神奇药业成为上市企业。未来贵州将以新医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培育大品种、大集团和大体系。预计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其中中药、苗药达500亿元,将医药产业建设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从医药资源大省向医药产业大省转变。
     
    贵州苗药发展重要时间节点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成立,1984年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会议后,贵州在全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苗族医药调研。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手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苗医理法方药资料,为苗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
        苗医药研究整理取得可喜成果,出版了《苗族医药学》等苗医药专著。苗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步入黄金期,开发了近200个民族药成方制剂,同时产生了一批苗药企业。到现在贵州省具有苗药企业70多家。苗药产业开始起步,产值以每年20%递增。
    2007年以前——
        2002年贵州苗药制剂154个品种上升为国家品种,2002年由于苗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苗药产业列为省重要支柱产业,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中药、民族药产业的研究。2004年苗医药理论系统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 2006年,贵阳中医学院特色学科苗医药本科教育开始招生,填补了苗医药本科教育的历史空白。这是苗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件令人兴奋的大事,也是苗药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2011年前——
        苗医专科建设及医院得到较大发展,建立了10个苗医专科,一个公办的苗医院。2008年苗医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获省科持成果二等奖),2009年教育部中药、民族药研发中心立项建设(贵阳医学院)。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进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