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红观怀化:靖州苗族歌鼟如何在创新中传承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30 08:18:50
  • 核心提示: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苗族歌鼟囊入。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苗族歌鼟囊入。这种被专家誉为“深山珍宝”、“天籁之音”、“原生态民歌活化石”的神奇音乐艺术奇葩,只有靖州的苗乡才有,也只有苗家人才会唱。然而,正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说会唱”,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会唱苗族歌鼟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一“国宝”濒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发掘、抢救、保护苗族歌鼟,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精神,积极抢抓机遇,以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和打造特色文化的精品意识,把“苗族歌鼟”当作一块“金字招牌”来打造,着力挖掘整合、保护开发文化资源,使“苗族歌鼟”文化成为具有浓厚靖州地域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了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吃着油茶、喝着米酒、说着苗话、唱着歌鼟土生土长的苗家人,为使“苗族歌鼟”这一靖州的“金字招牌”源远流长、魅力四射、名扬天下,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笔者认为必须动员全县上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在培育“接班人”上打基础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奋斗目标和支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对于苗族歌鼟的传承和创新来说,人才也是关键所在。有首苗族歌鼟是这样唱的:“山歌越唱越想唱,井水越担越清甜。哪人会唱多得唱,哪个会玩多得玩。”目前,苗族歌鼟的问题就在于“哪人会唱”?苗族歌鼟的传承基本上是沿袭口传身授的古老方式,受过现代教育的歌师不多。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资深、颇有造诣的重要歌师相继谢世或逐步退出舞台,在技艺上能独树一帜,并享有威望的越来越少。所以培养“接班人”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苗学协会,组建了表演团队,保护了一批传承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还不够,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提倡全民“学说苗族语言、学唱苗族歌曲、学跳苗族舞蹈”,掀起保护和弘扬苗族文化的热潮。通过苗族歌鼟进学校、入课堂,从娃娃抓起;通过编写苗族歌鼟读本,让想学的人有“葵花宝典”等基础工作,解决后继乏人问题。尤其对“苗族歌鼟代表性传承人”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通过颁证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同时,要发挥好专业人才的作用,对从事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培训的教师和干部职工,要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激发他们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培训。
      
      在举办“歌会节”上下功夫
      
      实践证明,许多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活动,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这种运作模式更多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做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以“歌会节”的形式,扩大苗族歌鼟的普及率、影响力。苗族文化丰富多彩,节日众多,要积极引导开展一年一度的大戊节、岩湾歌会、牛筋岭芦笙节、四月八姑娘节、苗年节等苗族传统节庆活动。定期举办以苗族文化艺术展演为主的广场文化艺术节,以苗族歌鼟比赛为主的“赛歌会”,推动苗族文化的展示与交流。如今年4月18日,在三锹乡菜地村举办了2015湖南靖州首届苗族大戊节暨48寨歌会。数百苗族同胞以歌会友,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感情交流,激发民族自豪,促进社会和谐。这样的节日多多益善,以后锹里48寨可以轮流坐庄定期开展,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促进民族团结,苗族歌鼟也会得到空前重视,必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其传承下去。
      
      在积极“请进来”上做文章
      
      一个地方要发展,没有支持、不借外力、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边远偏僻、民风淳朴,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既是优势,也是弱势。靖州锹里必须解放思想,融入全球、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发展的“一体化”布局,苗族歌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众不同。主要是要聘请内行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包装、开发、宣传苗族歌鼟,使之适应发展潮流,顺应发展需要,提升发展水平,展现发展成果。比如地笋苗寨就是由于巧借外力,积极采取“请进来”战略,邀来有关媒体拍摄了《锹里奏鸣曲》、《古镜》等影视作品,特别是努力争取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来做节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地笋苗寨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0%,单日最高入园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次大关,创历年同期旅游接待人次新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民族文化工程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在专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及时组织力量研究制定《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细则》,切实抓紧做好苗族歌鼟遗产保护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示范建设工作。同时,苗族聚居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要舍得投入,采取多种办法,多渠道培养土专家和本地人才,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一个适应需要的人才网络,让“苗族歌鼟”品牌产生轰动效益、让苗族同胞真正得到实惠。
      
      在加大“走出去”上造声势
      
      在积极“请进来”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主动“走出去”。换句话说,就是非遗文化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宣传和推介。要到经济发达地区去长见识、广交友、学技能、跑市场,宣传推介苗族歌鼟,不断扩大影响;要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开发红火的地方去交流感情、观摩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对比苗族歌鼟的优劣与得失,不断更新完善;还要抓住一切政策和机遇,争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苗族歌鼟国际化。近些年,苗族歌鼟在“走出去”这方面精彩纷呈。譬如,去年 12月,苗族歌鼟跟随“湖南文化走进泰国”在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大放异彩、惊艳全场。苗族歌鼟民俗艺术团这些年更是上北京、下广州、走东南亚,进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在全国各地四处表演、比赛。这些都是推介“靖州现象”、放大苗族歌鼟形象的最好平台,希望把“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快些、更远些。
      
      在建设“新农村”上出精品
      
      近年来,靖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村寨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村寨风貌、特色民居得到合理保护,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传统建筑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在特色村寨建设中依然存在问题。目前,少数民族独有文化底蕴正在逐渐流失,新建的民居大多逐步汉化,多数苗、侗族群众对原有彰显民族特色的建筑已经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不出少数民族村居的亮点和特色。很多村民就想着能有个房子安个家,根本无心也无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保护、传承苗族歌鼟,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建设苗族特色村寨。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坚信万物有灵,为了求得风调雨顺,村落选择与布局讲究风水。靖州苗族村落,都由入云的群山、茂密的古树、涓涓的龙泉、众多的木楼、飘香的果园、成片的梯田、跨河的风雨桥和伸向远方的石板路等有机部分组成,这些村落随着季节的变化,集中、生动、真实地演绎着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古老苗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宝藏,是苗族人民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殿堂。为此,要进一步研究、发掘、整理苗族文化艺术图标和特色建筑符号,为特色村寨建设提供统一保护和装饰的文化素材。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在维修、保护时要保持其历史面貌;对没有苗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可采取“穿衣戴帽”方式进行仿古改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打好“组合拳”上求实效
      
      作为靖州文化建设中“重头戏”的苗族歌鼟不是“独角戏”,要融入其他建设中来进行“大合唱”,只有整体部署,共同开发,齐步向前,才能永葆生机、更上一层。近年来,靖州着力拓展“歌鼟”内在文化,在靖州境内,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以“歌鼟”和“苗族歌鼟”命名的特色景点、建筑20余处。“歌鼟”文化形态还向饮食文化、酒文化等领域渗透融合,开发出“歌鼟”油茶、“歌鼟”酒、“歌鼟”蜜饯等系列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下一步,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加大对苗族歌舞、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景点景观进行包装力度,把民族文化蕴含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探索一种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有机结合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推动靖州经济社会发展。
      
      【深度阅读】什么是苗族歌鼟
      
      苗族歌鼟是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苗民在狩猎、伐木等生产、生活及抵御外来进攻中创造和积累的艺术形式。在古老的苗族村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单纯欢快的生产生活,促使苗族先民对鸟鸣、蝉唱、水流、风吹、林动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自然的“和声”编成高低重叠、轻重起伏的悦耳歌声,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提炼,形成了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和声。从此,苗族歌鼟便以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流传于世。
      
      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茶歌、酒歌、山歌、担水歌、饭歌、款歌、嫁歌和三音歌8种。歌词为七言四句或多句,语言以三锹乡吴姓苗族的酸话为主,其他姓氏语言为辅。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诗情画意,联想丰富,旁征博引,富有哲理,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同场合歌词各不相同,结婚有“娘担水”的婚庆歌,起新屋有“富贵双全”的贺屋歌,生小孩有“龙凤朝阳”的三朝歌,过生日有“岩山不动”的祝寿歌,平时交往有“十八伴”、“初相会”的仁义歌……根据歌手身份和当时场景的需要,可是流传久远的故事歌,或是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歌,或者表达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情意歌,等等。曲调则有11种,因地方不同而异。演唱形式多由低声部先起歌,高声部后进入,多个声部互相交替流动,唱法独特、韵味无穷,非一般人会唱、能懂。作为在特殊地域和特殊族群使用的民间歌种,这种奇特的音乐现象,体现了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