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经典成药 > 正文
  • 解表剂——银翘散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27 15:41:46
  • 核心提示:【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用法】 上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咽为肺之门户,喉为肺系,风热搏结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气,即取服,勿过煮”,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温病条辨》卷4)的用药原则。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2.加减法: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是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挟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湿疹、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