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苗族对痧症的辩证与非药物治疗法

  •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网络来源 时间:2012-03-12 10:18:00
  • 核心提示: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苗医对痧症的辨证与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指出了痧症的病因是遇冷、遇热、饥饿、酒精中毒、所导致的“或气血凝滞,或阴阳逆乱,或脏腑失调。”治疗方法有“对症处理”、“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苗医对痧症的辨证与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指出了痧症的病因是遇冷、遇热、饥饿、酒精中毒、所导致的“或气血凝滞,或阴阳逆乱,或脏腑失调。”治疗方法有“对症处理”、“共性治法”。其中,“共性治法”有掐法、挟法、捶打法、推法等。同时介绍“发痧”严重出现一系列危象时,苗医称之为“发症候”,其治疗方法除了用以上方法外,还要进行掐人中和针刺十指尖放血治疗。


    关键词:痧症 发痧 发症候 手法治疗


      在临床上出现突然发冷或燥热,全身不自在、乏力、酸软,烦躁不安,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或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等,苗家人常诊为“痧症”,习惯称为“发痧”。苗语又习惯称“应痧”。“发痧”重者如大汗淋漓,肌肤湿冷或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嘴唇、指、趾甲青紫,浑身发抖,语无伦次,含糊不清,深度昏迷或晕厥,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几小时或近两三天内死亡,苗家人又称之为“发症候”。“发痧”与“发症候”是同一病因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治疗上也是雷同而有所加强。现将“痧症”病因病理,辨证施治略述于下:


    病因病理

    苗医认为,痧症之为“发痧”,或气血凝滞,或阴阳逆乱,或脏腑失调,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遇冷

      1、人出门在外,遭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或大雨瓢泼,浑身淋湿,气血凝滞而皮肤紧凑,鸡毛疙瘩迅起,毛发直立,嘴唇青紫,时有哆嗦发抖,打喷嚏、流清涕,头痛等诊为发痧。

      2、饮食生冷,寒从内生,肠胃收引,腹中绞痛,上吐下泻,视为发痧。

    二、遇热

      在太阳暴晒下或室内高温状态下作业,突感胸闷、眩晕,面色潮红、大汗淋漓,肌肤湿冷,浑身乏力,呼吸急促,心悸等诊为发痧。

    三、饥饿

      体质素弱,饥饿劳作,气血亏虚而出现神疲乏力,心慌心悸,头目眩晕,大汗淋漓,肌肤湿冷,严重者出现晕厥等。轻者称为“发痧”,重者称为“发症候”。

    四、酒精中毒

      或喝酒过量,或郁闷时喝酒,致使酒精中毒,出现头昏乏力、言语增多、颜面潮红或苍白,进一步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语无伦次、含糊不清。严重者转入沉睡、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呼吸缓慢而有鼾声,甚至因深度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等。轻者称为“发痧”,重者称为“发症候”。

      本病与现代医学中的重感冒、霍乱、中暑、心肌梗塞、低血糖、急性酒精中毒等病症的临床表现相似。

    治疗法则:

      1.对症处理,如遇冷发痧,即先将病人送到家里保暖。遇热发痧,则立即将病人安放在阴凉地,用毛巾浸渍冷水擦身、敷头部。属饥饿发痧者立即喝白糖开水或吃米饭之类。酒精中毒可让其喝大碗醋兑开水,有条件可以喝西红柿汁或苹果汁。

      2.共性治法,

     (1)掐法:解开患者衣服露出背部,令患者俯卧于床,医者用拇指甲从患者的双肩井穴直下经肩甲骨沿足太阳膀胱经到达腰部不断地用力掐,使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指甲印(以患者最大的耐受限度为准,切不要掐破皮肤);

    (2)挟法:指甲掐完后,医者又将食指和中指曲成半握状叉开成钳,然后沿指甲掐印从上往下有节凑地将患者的皮肤挟拿,使皮肤上出现红斑;

    (3)捶打法:上两法完毕后,医者将手指握成拳状又再在患者的整个背部有节奏地进行捶打,使整个背部大面积出现红斑;

    (4)推法:上三法施行完毕后,医者可渍些冷水(注:苗家人习惯用的是口水)涂擦患者背部,使其起到润滑作用,然后用掌根部从上往下推擦十数次,直至整个背部全部发红。

      一般地讲,通过这样治法,患者就基本痊愈了。但有些患者发痧到了苗家人认为“发症候”的地步,即临床表现有昏迷、晕厥等危象时,除了用以上的方法外,还要掐人中和刺血疗法。刺血疗法的做法是:用线或皮筋缠住患者的十指,使其十指指尖充血,然后用逢衣针(在医院最好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刺患者的十指尖让其出血,患者不久就醒了。

    病案举例:

      杨某某,男,25岁,贵州省榕江县人。1995年8月19日与同伴到广州打工,约14时左右,当列车运行出湖南怀化境不久,患者自觉头昏、胸闷、心慌、继而大汗淋漓、全身发软、肌肤发凉、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在列车播音员向全列车旅客发出紧急呼救声后,笔者立即从卧铺车厢赶到患者所在的位置。车厢里的人紧成一团,空气十分燥热、郁闷、混浊。患者躺在其同伴身上,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出现呼吸浅表,病情十分紧急。笔者的第一印象是患者“发痧”了,而且属于苗医发痧中最严重的 “发症候” 阶段。围着患者的有不少来自大医院的医师和医学院的教授,因病情属危急重症,大家看了后都表示在列车里没有救治条件爱莫能助。凭经验,笔者清楚,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但因为是在列车上,万一抡救不过来,可能会承担意想不到的麻烦。其他在场医师不动手,确实有不会抢救方法的,但也不排除怕承担责任的。但职业道德的心理还是促使笔者下决心冒险一回。笔者首先向列车长、列车卫生员和患者的同伴出示了中医师的身份,并表示愿意努力抢救。当得到各方首肯后,笔者让患者俯身于三人坐位上,先打开车窗,让患者尽可能地呼吸到新鲜空气,然后解开患者上衣让背部全裸露,接下来笔者按以上所述的步骤一 一施行,约一小时后,患者痊愈。


    讨论:

        发痧这一病名,在医学教科书里没有发现记载,但《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痧”是“霍乱、中署等急性病的俗称” 。从这简单的解释看,与我们苗家人对发痧所诉说的临床症状是相符的。对于治痧的方法,除了笔者所述的以外,有不少苗家人还习惯于用牛角片、铜钱、汤匙等来刮痧。刮痧前通常用食用油或石蜡油作润滑剂擦背以防皮肤破损,但这种方法在野外劳动发病时就没条件,所以笔者在上面没有重点叙述。发痧是一种临床症状很典型的急性病,必须治疗及时到位,方能转危为安。发痧在我们苗岭山区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时常常比较凶险。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发痧 ,大多数的苗家成年人对该病的抢救治疗都有三招两式的方法,抢救病人既及时又经济。笔者身为苗家人,从医前,就已经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掌握了治痧的不少方法并付诸实施。进入临床工作后,每隔几天就遇到这样一个病人,从医二十多年,救治这样的病人数以千计,无不妙手回春。因此,愿将此法书写成文以供同道参考,不足之处,请予以斧正,使此法治此病更加完善。

     

    作者简介:

        李明文,男,苗族,一九八二届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学士学位,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院工作二十余年,现供职于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中医副主任医师、临床部主任。通讯地址:贵州省凯里市金井路6号

    邮编:556000,E-mail:fnwn@sina.com

    李仪,雷山县丹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