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蒙医内科学的发展及基本病因剖析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11 09:40:59
  • 核心提示:随着蒙医学的不断发展。蒙医内科也逐渐得到了完善,最早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以研究“六基症”和脏腑病为主,它的任务是研究和掌握疾病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以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蒙医各临床学科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蒙医学的不断发展。蒙医内科也逐渐得到了完善,最早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以研究“六基症”和脏腑病为主,它的任务是研究和掌握疾病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以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蒙医各临床学科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蒙医内科学包含的内容很广,疾病的种类也繁多,包括基本病(基症)、脏腑病、慢性病、脉管病、神经病、杂病、中毒症、老年病等8个方面的内容。因为篇幅所限,仅对各时期发展进程及基本病症进行简要剖析。

      1、蒙医内科学的形成时期

      在唐代中医学名著《千金要方》中记载有治疗寒症的“匈奴露宿丹”,经科学考查,这是蒙医内科学寒热两大病症理论产生的萌芽时期。约在元代有了有关三弊和脏腑病的知识。当时古代印度佛教巨著《金光明最胜王经》被译成蒙文,其中的医学思想即“风(赫依),胆(希拉),痰(巴达干)”理论,传播于蒙古地区,这些对当时的蒙医内科学产生了推动作用。蒙医们可利用草原上独特的“羊骨汤粥,温胃健脾朴肾”,“驼肉驱风寒治筋骨滋肤肌”,还利用驼峰治正精衰弱之风疾,酸马奶治疗肺、胃病等,有的今日还广泛沿用.酸马奶就是其中之一。

      16世纪西藏名医宇妥?元登贡布著的《四部医典》传人蒙古地区后,蒙医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吸收汉藏医学精华,逐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蒙医内科学。

      2、蒙医内科的发展进程

      16世纪有影响的《医病要支》是当时蒙医内科学的最初著作,到了18世纪,蒙医名医伊喜巴拉吉尔著的《百露医法从新》一书对《医病要支》疾病类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详尽的解释,增添了一些识病、诊病的新内容,是当时一部有影响的蒙医内科学专著,该专著论点论据明确,实用性强,对当时的蒙医内科学是一个促进,也代表了当时蒙医内科学的发展水平。很适于当时蒙古地区的特点,所以在内科疾病方面的内容,也不同于藏医学。书中专题论述了寒症,对肝病从5个方面加以解释,对病症的本质分为色如、希拉、虫三种,该书还进一步总结多年的医疗经验,编写出适合当时内科学发展的《甘露点滴》和《甘露之筵》二书,阐明了“六基症”、“十要证”理论,他的医学思想在当时不但充实和丰富了内科学的内容,也为蒙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蒙医内科学的成熟阶段

      蒙医内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来,相继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蒙医学家,他们所著的代表作有《蒙医金匮》、《蒙医药选编》、《蒙医简编》、《蒙医传统方》等,这些著作的出现代表着当时蒙医内科学最高发展水平。如《蒙医金匮》中将心病进行分类归纳外,还新加进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该书至今仍未失去其实用的临床价值。《蒙医药选编》一书是深受藏医学之影响,并吸收其精华,结合蒙医学的医疗经验写成的,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内科学著作。《蒙医简编》是结合内蒙古西部特点编撰的一部临床诊治手册,是基层医生的一本实用书。《蒙医传统方》一书更加详细记述了五脏六腑病的症状,并概括为寒热两症,这种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发病部位进行分症治疗打下了基础,把内科学推向新的成熟阶段。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蒙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60年代由内蒙古医学院、锡盟蒙医研究所合著的《蒙医内科学》是首次把内科的内容作了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在全区乃至全国内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半身不遂、肝炎、脑囊虫等许多疾病的治疗技术,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是现今医学院校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蒙医内科学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些成果的产生,也为蒙医内科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做为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在21世纪,更要以高的起点,把蒙医内科学推向更高层次。
     4、蒙医内科学中的基本病因剖析

      4.1赫依病

      赫依病相似于中医“气和风”,认为是推动人体生命的功能和力量渊源。包括神经衰弱、神志异常、健忘疲倦、无力、无规律性疼痛、头晕、耳鸣、麻木、抽搐、瘫痪等症状。蒙医认为当赫依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失去相对平衡时则导致病变,称之为赫依病。赫依病的病因是由多方面形成的,如常用或过食荞面、浓茶等苦刺激性食物,长期缺乏营养,生话不规则,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引起赫依病。如果得了赫依病,应注意不要过食辛、甘、酸性食物和油腻食物,要注意气候变化,如不加注意就会压抑赫依病,使之特性偏衰。

      4.2希拉病

      希拉病相似于中医的“火和热”,是推动脏腑及七种精华(食物、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子)进行机能活动的热能和物质基础。 蒙医认为当希拉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失去相对平衡导致发生的病变,称之为希拉病。其病因,过食热、酸、成性及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强力负重,长时间在强光和高温的环境中劳做;情志不舒暴怒;气候反常,如在中午与夜半过热,严重干旱,冬季过暖;过分使用“四火”(即食物、起居、药物、外治均为热性者)和罹患热性病等均可使希拉特性亢盛。相反过食苦菜、凉水等甘辛、寒凉、钝性饮食;长期住在凉寒环境,长时间泡在冷水中,气候过于寒冷,以及过多的用寒性药物均能压抑体内之火与热,因而使希拉特性偏衰。

      4.3巴达干病

      巴达干病相似于中医的“土水和湿”,是人体消化食物、调节体液机能和内分泌物质的能源。

      蒙医认为,当巴达干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失去相对平衡而导致的病变,称之为巴达干病。其病因,过多进食腐败变质或不易消化的肉、脂肪、牛羊奶、白糖等苦、辛、甜味,油赋及沉重寒性食物,受凉,长期不进行活动,居处潮湿,坐卧湿地及食物未经消化又大量进食,气候反常,午前黄昏时分及春季由寒转暖季节,治疗过程中过度使用“四水”(指食物、起居、药物、外治均为凉性)等均使巴达干特性亢盛,相反地食用蜂蜜、鱼肉、酒等辛、成、酸性及甜、轻、湿、热性等食物,长期居住湿热环境,饥饱起居长期不规律,思虑过度,言语过多,过分使用热、涩性药物等均使巴达干特性衰弱。

      上述蒙医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均是辨证统一规律性理论,在蒙医诊治上均采用其理论指导临床诊治。

      4.4血症

      蒙医认为血液为构成人体的七要素之一,七要素即人体的七大物质,包括谷物精微、血、肉、脂肪、骨、髓及精,如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的病变称之为血症,其病因,由于血液为人体的七要素之一,除受三弊之侵害而引起病变外,在一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亦可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而导致病变的发生。病变之血液亦可在机体内形成内毒或脾脏病、瘤、血希拉病、黄疸病等发病基因,因此,血症为“六基症”之一。

      4.5黄水病
     
      蒙医认为黄水是机体的组成物质之一,其形成过程是由饮食经胃消化吸收其精华而生为血,血之糟粕归于胆腑成为胆汁,胆汁的精华则又生为黄水。 蒙医认为,黄水存在于人体各部,尤其在肌肤及关节较多,如黄水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的病变称为黄水病。黄水病有寒热之分,但黄水病本性既不属热,也不属寒,而是寒热两性并存。其病因,根据黄水的本性与功能,可包括于正精范围,因而它与血相似,受三弊之侵害而发病,并在一些不良因素之影响下,可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的发生。但病变之黄水又能以合并、聚积等类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如白瘕风、牛皮癣、各种疹和浮肿等,所以说黄水病也为“六基症”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