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二节斑疹类(傣语:咪响灰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9-27 09:39:29
  • 核心提示: 咪响灰为傣医一大类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身体任何部位皮肤出现斑疹、丘疹等皮疹,皮疹灼烧疼痛或奇痒难忍,搔抓后引起感染出现渗出液,患者可伴高热。本症候群不包括麻疹、

        咪响灰为傣医一大类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身体任何部位皮肤出现斑疹、丘疹等皮疹,皮疹灼烧疼痛或奇痒难忍,搔抓后引起感染出现渗出液,患者可伴高热。本症候群不包括麻疹、水痘,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
        湿疹(傣语:拢咪响灰)
        临床表现:起病较快,皮疹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面部、生殖器及肛门等处。初起患部皮肤潮红,肿胀,发痒,继而出现较小的丘疹、水疮,密集成片,瘙痒剧烈,常因搔抓破损而渗液,形成糜烂结痂。有时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处方:黑面榕根10g,刺莞菜根10g,野扁豆根5g,老虎楝5g,鸭子皮(干)5g,苦参10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
        热毒湿疹(傣语:西里凹尖咪响灰)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鱼子大小的丘疹,灼痛发红,奇痒难忍,搔抓破损后流黄水。伴畏寒发热,神志恍惚,谵语或嗜唾。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
        处方一:臭菜寄生草5g,腊肠树根5g,青竹标根5g,飞机草根5g,通光散藤5g,青黛5g,
    土茯苓10g。
        用法:诸药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
        处方二:对叶榕树上的寄生草20g,木棉树上的寄生草20g。
        用法:水煎,一部分内服,另用一部分擦洗患部。
        瘾疹(傣语:傲孟曼干)
        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风团,呈红色或白色,发作快,消退亦快,奇痒难忍,搔抓后可出现更大风团。有的患者无皮疹,但皮肤发痒,抓后有凸出皮肤的红色抓痕。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五叶山小桔根20g,山小桔根20g,石菖蒲全草20g。
      用法:水煎后取汁擦洗全身,一日3次,可连用数日。
      慢性湿疹(傣语:咪响灰拉喝泵喝多卯妹门当多)
      临床表现:皮疹好发于裸露皮肤,如鱼卵大小,呈散在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发红,奇痒,灼痛,患处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搔抓后局部糜烂或渗液。患者常伴有头昏晕,全身乏力。
      治疗方法:养血祛风。
      处方,菩提树根5g,腊肠树茎5g,黑面神根10g,绵核桃根5g,毛桃根5g,蔓荆子5g,石
    决明2g,臭木2g,牛马藤5g,象牙1g。
        用法:诸药混合研细加适量米汤和匀,开水送服,日服3次。
        皮肤瘙痒(傣语:咪响灰洪挡多)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蚁行感,瘙痒难忍,抓后有烧灼感,但无皮疹。有的伴咽喉疼痛。
        治疗方法: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处方:僵蚕10g,老虎楝根10g,钮子瓜根10g,屎臭木5g,薄荷5g。
        用法:研细,米汤送服,日服3次。若咽喉疼痛者,再加青葙根5g,棱角丝爪根10g,长籽马钱皮5g,混合研细,米汤兑服,日服3次。
        痈(傣语:味响灰姐罕的乃的能)
        临床表现:初起局部结块,光软无头,红肿热痛,范围多在3~4cm左右;成脓时肿势高
    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溃后脓出黄白稠厚。伴发热恶寒、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托青。
      处方:海南岩豆藤全草10g,苏木根5g,穿山甲10g,屎臭树5g,白芷lOg。
      用法:诸药研细,用米汤送服,日服3次。
      丹毒(傣语:咪响灰尖罕喝泵打妹黄奶灾线摆闹妮门桑当多)
      临床表现:初起即伴有全身不适,如恶寒发热,头身痛等。局部皮肤出现小片红斑,常迅速向周围蔓延成鲜红片状,稍高出皮肤表面,患处灼热肿胀疼痛,并有触痛。甚则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全身麻木等。
        治疗方法:清热疏风,凉血解毒。    
        处方:黄毛山牵牛根5g,蚕豆根10g,小华腊树根5g,降香2g,长籽马钱皮5g,石决明
    5g,黑面榕根5g,绿色藤5g,云南菠萝蜜根5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用米汤调匀,开水送服,日服3次。
        疔疮走黄(傣语:眯响灰恒喝姐琅扎电南)
        临床表现:局部疮顶突然陷黑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皮色由鲜红变暗红。全身症状见寒战,高热,头痛欲裂或恶心呕吐。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解毒。
        处方:小华腊树根10g,青葙根5g,石决明5g,象牙2g,猴子头骨5g,雷丸5g,黑面榕根10g,牛马藤5g,老虎楝根5g。
        用法:诸药混合研末,米汤送服,日服3次。
        皮疹后遗症(傣语:咪响灰尖拢固)
        临床表现:由于皮疹感染,致四肢强直痉挛,但不发热。
        治疗方法:疏经活血。
        处方:米碎叶根3g,旋花菜根10g,香附子5g,青牛胆10g,薇籽2g,茅草根10g,鸭嘴花根5g,洗碗叶根5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混匀,开水送服,日服3次。可连续服用。
        丘疹(傣语:咪响害巴)
        临床表现:全身任何部位皮肤出现局限性密集粟粒样丘疹,奇痒难忍,搔抓后灼痛,但无渗出液,也不会蔓延感染。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止痒。
        处方一:桃子皮适量,槟榔根适量,钟乳石适量。
        用法:诸药分别磨水,混合后擦洗全身。
        处方二:黄连适量,钟乳石适量。
        用法:分别磨水混合擦患处,一日数次,可连续数日。
        处方三:铁力木油适量,烧焦牛角lg。
        用法:牛角研细后与油混合涂擦患处。
        荨麻疹(傣语:卧干烘当多)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发痒,搔抓后聚合成风团。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
        处方:山小桔20~30g。
        用法:水煎,泡洗全身。一日3次,连续数日。
        阴囊湿疹(傣语:夯兵黑)
        临床表现:阴囊奇痒,搔抓后出现糠皮样脱屑,并有渗出液,随渗出液蔓延处瘙痒更剧,并且伴局部烧灼刺痛。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处方:狭叶巴戟根适量。
        用法:磨水擦洗患部,一日数次,连用数日。
        股癣(傣语:夯兵号)
        临床表现:股内侧近阴囊部,反复出现铜币大小的皮疹,触之碍手,色暗黑,奇痒难忍,有少许糠皮样脱屑,并发感染则奇痒更甚并伴灼痛。
        治疗方法:除湿解毒止痒。
        处方:鱼眼草全草3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同时用鲜品鱼眼草加芝麻油捣烂后涂擦患部。
        股疝(傣语:雅拢骚罕乌)
        临床表现:阴囊肿大,坠胀无疼痛感。平卧时可用手将其压瘪。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
        处方:燕子窝20g,酢浆草根20g,檀香5g,香附子10g,姜黄20g。
        用法:诸药混合捣烂,拌猪油和淘米水后加热,包敷阴囊。一日1次,连敷数日。
        会阴湿疹(傣语:令约兵很)
        临床表现:男、女外生殖器红痒,汗多,有渗出液。
        }台疗方法:活血收敛。
        处方一:芝麻油10g,生猪油5g,黄姜10g。
        用法:黄姜捣烂后与猪油、芝麻油混合,加热后包敷患处。一日1次,连敷几日。
        处方二:喀西茄20g,苦参20g,青菜20g,滴水芋20g。
        用法:取鲜品捣烂后,取汁擦患处。一日3次,连擦数日。
        会阴糜烂(傣语:西免怀免)
        临床表现:男、女外生殖器糜烂疼痛,有分泌物及渗出液。
        治疗方法:生肌收敛。
        处方:麻芋10g,黑毡子10g,桐油适量。
        用法:黑毡子烧焦研细,麻芋晒干研细,二者与桐油混匀后涂擦患部。一日数次,连用3~4日有效。
        唇风(傣语:拢咪响干蚌)
        临床表现:口周出现密集小水泡,灼痛有痒感,破溃后则流黄水。数日内虽能自愈,但可反复发作,令人不堪痛苦。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飞机草15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孔雀毛适量。
        用法:蔓荆子水煎取汁备用。其余三味烧焦研细,用蔓荆子汁送服,日服3次。
        口疮(傣语:咪响灰卧巴)
        临床表现:口腔内及口周出现水疮丘疹,发痒灼痛,流涎。进食饮水时痛剧,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除湿。
        处方:假海桐根5g,旋花菜根5g,板蓝根15g,西瓜藤5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用米汤送服,日服3次。
        眼疖(傣语:嗒多)
        临床表现:睑缘出现米粒或黄豆大小的疖子,红肿痛痒。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一:鹿角尖适量。
        用法:磨水冲洗或点眼,一日多次,连续数日。
        处方二:豹牙适量,野猪牙适量,野鸡草刺适量。
        用法:诸药炒黄,与柠檬汁混合澄清,取上清液点眼,一日数次,连续数日。
        结膜炎(傣语:嗒撇)
        临床表现:患眼奇痒,睑、球结膜上可见状如鱼子或石榴子样的颗粒,有少量分泌物,甚则畏光流泪,有异物或烧灼感,视力减退。
        治疗方法:祛风止痒,除湿清热。
        处方:老虎楝2g。
        用法:用老虎楝在蜂蜜或人乳中磨,取汁点眼。一日数次,连续几日。
        夜盲(傣语:嗒方)
        临床表现:白天视力良好,天黑则视物不清。
        治疗方法:养肝明目。
        处方一:苍术20g,鸡肝20g,猪肝20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用米汤送服,日服3次,可连续服用。
        处方二:老虎楝20g。
        用法:用蜂蜜或人乳磨之,取汁点眼,一日数次,连用数日。
        风热眼(傣语:嗒姐)
        临床表现:患眼疼痛,热泪如汤,羞明隐涩,眼睑红肿,白睛暴赤。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明目。
        处方:鹿胎眼球1个,麂子胎眼球1个。
        用法:二药用水冲泡后,用此水冲洗眼睛,一日数次,连用数日。
        结膜充血(傣语:拢囡塔良)
        临床表现:球结膜充血或瘀血,余无不适。
        治疗方法:清肝明目。
        处方:野香橼花5g,毛瓣无患子5g,石莲子根5g,雅叫哈顿5g,胡椒2g,姜1g。
        用法:研细,冷开水送服,日服3次。
        白睛涩痛(傣语:姐嗒)
        临床表现:患眼泪多眵少,涩痛畏光,白睛红赤。
        治疗方法:清肝活血。
        处方:甜酸角叶5g,石楠藤叶5g,姜黄5g,黄姜5g,火硝1g。
        用法:取鲜品捣烂挤汁,过滤后点眼。
        青光眼(傣语:咪响灰嗒良南嗒多姐喝喃)
        临床表现:头目胀痛,鼻根发酸,痛连眼眶、鼻、颊、颞部,伴恶心呕吐,视力急降,球结膜充血,羞明流泪。
        治疗方法:平肝泻火。
        处方:蛇气管适量。
        用法:米汤磨服,日服3次,连服数日。
        火瘤(傣语:咪响否)
        临床表现:因烤火,接触烫水等原因而出现瘤子。
        治疗方法:理气散结。
        处方:雅叫哈顿散5g,辛姜5g,大蒜5g,胡椒2g。
        用法:混合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同时,可另取一部分揉擦全身。
        蚊虫叮咬(傣语:咪响黑)
        临床表现:被蚂蟥或马鹿虱等虫类叮咬后,局部出现褐色丘疹,发硬发痒,搔抓后疼痛。
        治疗方法:祛风解毒。
        处方:狭叶巴戟适量。
        用法:磨水擦患部,一日数次,连擦数日。
        带状疱疹(傣语:咪响)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丛簇性小水泡。泡壁发亮,基底发红。水泡排列呈带状,水泡之间有正常皮肤,疮疹有烧灼样剧痛,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对叶榕树茎适量。
        用法:磨水擦患部。一日多次,连续数日。
        手足心热痛(傣语:哈莫姐迈门非)
        临床表现:手足心发热发红疼痛,泡入冷水中疼痛可有所缓解。
        治疗方法:滋阴清热。
        处方:马蹄金全草10g,圆叶节节菜叶10g,姜黄5g,黄姜5g,石菖蒲5g,桔子水适量。
        用法:捣烂加热,包敷痛处。一日1次,连包数日。
        痤疮(傣语:兵羞障)
        临床表现:颜面起针头大小的炎症丘疹或黑豆丘疹,周围色红,瘙痒刺痛。以青春期青年多见。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处方:鸡矢藤10g,香附子10g,象牙lg。
        用法:磨水擦洗患处,一日多次,连用数日。
        腹部包块(傣语:姐冻兵鲁念囡知瓦拢响灰尖)
        临床表现:腹痛,触之有大小不等的包块,可移动,压之疼痛。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竹叶兰根5g,鱼眼草全草5g,通光藤5g,泽兰根5g。
        用法:分别磨水后混合,日服3次。
        脾肿大(傣语:拌该)
        临床表现:脾肿大,触之疼痛,纳差,神疲乏力。面色咣白。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
        处方:芋麻根5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连服三个月。
        瘰疬(傣语:拢干)
        临床表现: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包块,按之移动,无疼痛感。
        治疗方法:理气活血。
        处方:旋花茄根20g,滑桃树皮20g。
        用法:鲜品捣烂后,与猪油及淘米水混合加热,然后包敷于患部。一日1次,连包数日。
        鸡爪疯(傣语:拢固嘎兰)
        临床表现:四肢接触冷水时,手指和足趾发生强直痉挛,但意识清楚。
        治疗方法:疏经活络。
        处方一:旱莲草20g,黑种草籽15g,石菖蒲20g,锅烟子15g,姜黄20g,黄姜20g,决明
    子10g,甘蔗20g。
        用法:上药研细过筛,用芝麻油调和成膏状备用。每日用此药膏涂擦手指足趾。
        处方二:黑种草籽5g,毛叶巴豆5g,青菜籽5g,黄姜5g,螃蟹脚适量,茴香砂仁5g。
        用法:上药研细后加芝麻油混合调匀,包敷手指足趾。一日1次,连包几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