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种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种植 > 根及根茎类 > 正文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葛

    (一)概述

    别名甘葛、野葛等。

    为豆科葛属植物葛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其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葛根
            葛
        (一)概述
        别名甘葛、野葛等。
        为豆科葛属植物葛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其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葛根药用价值最高。葛根味甘辛、性平,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能,用于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诊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的治疗。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藤本。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富纤维。藤茎基部粗壮,上部分枝,长数米,植株全被黄褐色粗毛。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出有毛,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浅裂;侧生小叶宽卵形,边缘波状浅裂。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被黄色茸毛,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三)生长特性
        葛对气候的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多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较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中。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在冬季深翻30~50厘米,使风化2~3个月,至第二年春季再耙平,作畦。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3~4月播种。种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点播,按行株距50~60厘米挖浅窝,每窝播种4~5粒,再施入人畜粪水,最后盖3~4厘米厚的细土。
        (2)压条繁殖    当夏季生长繁茂时,选健壮枝条,用波状或连续压条法,将葛藤埋入土中使其生根。生根以后,施清淡人畜粪水,并勤除杂草,待次年早春末萌发以前,剪成单株,挖起栽种。栽前按行株距50厘米开穴,穴径27厘米,深20厘米,填入堆肥,上盖一层薄土,每穴1~2株,栽后填细上压紧。
        (3)扦插繁殖    在早春未萌发前,选择节短、生长1~2年的粗壮葛藤,每2-3个节剪成一段,每穴扦插2~3根,插条入土一端以成环状或半环状平卧穴中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盖上压紧,再盖一层松土,上面一端留一个芽露出土面,插后及时喷水。
        (4)根头繁殖    在冬季采挖时,切下10厘米左右长的根头,直接栽种。
        3.田间管理    出苗后需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苗高17厘米时应设立支柱或搭设棚架,以利藤蔓伸展;苗高170厘米左右时,应摘除项芽,促使分枝。每年中耕除草2~3次,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追肥以磷钾肥、厩肥为佳。
        4.病虫害防治
        (1)蟋蟀    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
        (2)金龟子    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
        (五)采收加工
        葛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春季发芽以前进行。先制去整藤,挖出块根,切下根头作种,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或对剖后切成1.5~3厘米厚的块,既可直接晒干或烘干,也可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磺熏后晒干,这样色更白,品质更好。葛根以块肥大、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