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区划及区域 > 正文
  • 中药资源区域开发战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为了充分利用陆地和海域的中药资源,在药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作出区域性开发利用的战略设想。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正确评价各地资源优势和问题,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慎重地制定出区域
    为了充分利用陆地和海域的中药资源,在药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作出区域性开发利用的战略设想。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正确评价各地资源优势和问题,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慎重地制定出区域性开发和保护的战略规划。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传统的生产和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分类指导,坚持质量第一,依靠科学进步,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全面提高中药生产、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立足全国,开拓国际市场,为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服务。
            一、目标及方向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任务,在研究分析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的中药开发体系,形成合理的中药资源开发结构,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中药资源。目前,中药资源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抓好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对缓解市场供求矛盾起决定作用的家、野药材。“九五”期间,集中力量进行淡水水域的水生资源开发;民族、民间药和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为确保中药资源的开发战略的实施,应调整工作部署,确定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基础地位,充实和加强薄弱环节,完善开发机构,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为90年代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21世纪中药大上做好后续准备。
        我国东低西高,东部地区水、热、土条件较好,劳动力资源充足,经济发达。西北部气候干旱,水、热、土条件配合有较大缺陷,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基于这种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而中药资源蕴藏量相对减少;西部中药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待开发品种多,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资源是一个区域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优势又是区域整体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面积广阔,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差异十分突出,要在现有国力下,实现均衡开发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能出现广种薄收。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要选择重点区域逐片开发。所谓重点区域,一是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大,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交通比较便利,基本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三是区域内的发展对全局有较大的意义和影响,能提供市场需要的主要品种。按照我国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中药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各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全国大致分为栽培药材为主的生产发展区;野生药材为主的开发保护区;南药生产开发区;海洋药用资源研究开发区。1..栽培药材生产发展区
        栽培药材生产发展区:成都平原、江浙太湖平原、长白山区等这一类地区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水平高,商品经济发达,今后的药材生产应以巩固提高为主;黄淮海平原、江南丘陵山地、陇南山地等地区气候条件集南北所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较丰富,增产潜力大;江南丘陵山地及山间盆地,水热资源丰富,但山地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这些地区栽培药材与营造药用林相结合,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挖掘增产潜力;晋南山间谷地、陇东高原,坡陡沟深,原始植被稀少,生态破坏严重,生产条件比较差。这些地区的中药资源和药材生产有特定的优势,种植历史悠久,生产基础较好,在全国的药材生产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类地区应克服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稳定产量,保护植被。2.野生药材开发保护区
        野生药材开发保护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豫西山地、太行山地、冀辽山地、秦巴山地、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除外)、鄂西山地、湘西山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及西部山地、天山南、北麓及伊犁谷地、南疆盆地绿洲平原、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阿拉善高原。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保护、培育相结合。使药材生产收购处于良性循环,资源永续利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寒冷湿润,森林茂密,中药资源蕴藏丰富,优势种群大。对这一类地区的大宗药材的资源要合理利用,保护其再生能力,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尚待应用的药用种类。豫西山地,气候温和、湿润,森林景观比较完整。太行山地、冀辽山地地形比较复杂,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多种药用植物生长。这一类地区药用资源优势种群较多,应合理开发,并辅以抚育管理,对常用的中药资源有计划地进行野生变家种。秦巴山地和长江以南丘陵山地,热量丰富,地貌组合复杂,有些地区土层薄,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决。南方山地盛产药材,也是药用林集中区。这一类地区的开发应采、护、育并重,注意采挖或采伐强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封山育林,搞好人工护育和人工种植,以保护和抚育资源,并搞好水土保持。准噶尔盆地等西北荒漠草地,河谷平原、盆地、山地相间,气候干旱,境内高大山地降水、积雪较多,比较湿润,资源丰度大,生产量亦大。但交通运输不便,信息反馈慢,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今后要合理利用甘草、麻黄等草地资源,分区轮采,围栏护育,封滩育草,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人工种草,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方草药和民族药资源。为了减少运输上的困难,当地药用资源可制成粗加工品或中成药调供国内外。3.南药生产开发区
        南药生产开发区:海南岛、西双版纳这两个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我国仅有的热带中药资源分布区,特别是西双版纳,药用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但两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矛盾比较尖锐。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橡胶、粮食、林木和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之间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主要药用品种要建立生产基地,进行人工培育。4.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区
        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区为:渤、黄、东、南四海滩涂和近海水域。我国沿海滩涂耐盐碱的药用资源有开发潜力,利用近海药用资源和海水养殖是目前海洋区域药用资源开发的方向。随着今后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海洋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开发深海海洋药用资源。
              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潜力、市场需求的影响。为正确地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长远利用与近期利益相结合,克服短期行为;中药资源的采挖量要与资源的再生量保持合刊理的比例;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以深度开发为主,充分挖掘资源的内在潜力;原料生产句多层次的商品生产相结合,强化开发利用。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优势品种,要放在全国和高层次中比较,要有相当的规模;中药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保持平衡,注意与人力、财力、科技投入协调配套;研究市场机制,从市场需求出发,研究开发品种和方向,适度生产;统筹兼顾,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出发,注意粮药结合,林药结合,果药结合、收药结合。产、供、销配套,农工商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建立中药资源开发体系,中药材生产体系,中成药工业体系,中药科研推广体系,中药商品经营体系。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最佳综合效益。
        中药资源的开发要依据总体战略所确定的开发目标和方向,以及重点开发区域的现状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类指导。
            (一)合理布局,集约经营
        在抓好稳产高产的同时,提高药材质量是发展家种药材生产的重要途径。1.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合理调整生产布局
        为了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生产优势,进一步改变中药材种植布局分散和药材生产“小而全”的状况,中药材生产要从全局着眼,从自然条件的适宜性、技术条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条件的合理性以及从地道药材生产的历史性来全面考虑。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首先要向生态环境适宜、生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要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长白山南麓、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黄河河套灌区、淮北平原、沂蒙山区、陇南山区、汉中盆地、杭嘉湖平原、成都平原、秦巴山区、珠江流域等传统产区的药材生产。集中连片,以便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便于在产区进行初加工或半成品加工炮制,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其次要考虑向生态条件相似、生产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集中。中药材有一地或几地生产供全国需要,药材商品调拨频繁,生产易受自然因素制约的特点。为确保全国药用需要,在巩固老产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产区。比如,甘肃陇西一带,是党参最适宜发展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除山西之外的第二党参主产区。河南原阳、封丘等地,位于黄河下游冲积扇顶端,气候温和湿润,土层深厚、疏松,当地群众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金银花栽培技术,这一地区已成为金银花新产区,产量仅次于山东沂蒙山区。第三是逐步压缩生态条件不适宜,产量低而不稳,商品率低,药材质量较差的品种,发展适合于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市场又需要的品种。比如,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生地、党参、黄芪等大宗药材,要逐步向长江以北暖温带地区集中。川芎是四川都江堰灌区的特产药材,非地道产区的川芎生产应压缩调整。2.加强药材商品基地建设,扶持重点品种生产
        在特定的历史产区中,自然环境与药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互作用,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地道药材。在长期的种植生产中,产区积累了一套传统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种植栽培技术,形成了地道药材产区。药材商品基地就是选择这些生态条件适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技术纯熟,商品量大,商品质量高的地道药材历史产区和新发展的地区进行重点建设。药材商品基地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讲求经济实效,增产增收。作为药材生产基地必须能够提供良种,推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有计划地稳定供应国内外需要的优质药材。办好基地要同时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资金和物资上,除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外,主要依靠地方给予重点扶持。要把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协调起来,促进药材生产基地的发展。
        (二)保护中药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挥野生药材区的资源优势1.更新观念,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区域开发,不能以浪费资源、恶化环境、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要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区域开发所进行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一是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中药资源的特点,确定开发利用的方向,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抚育措施。二是要总揽全局,不能只考虑一种资源的利用而忽视其他资源的利用;不能只考虑局部地区的资源利用而忽视整个地区的资源利用。三是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兼顾。利用动、植物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需要。保护中药资源是为了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不同地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均不同,一定要考虑资源采收量与资源更新、繁殖能力相对一致,使资源处于最佳状态。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是长远利益和近期效益的合理调节。把保护中药资源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改变向大自然无情地索取的错误做法。更新观念,加强对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自觉地保护、利用和培育中药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2.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濒临绝大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用物种禁止采猎;对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中药资源和药用植物以及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用植物不得在禁猎区,禁猎期进行。不得使用禁用工具进行采猎。采猎、收购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禁止滥捕乱猎,滥采乱挖。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自然淘汰的,其药用部分由各级药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但不得出口。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国家管理计划的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其余品种由产地县药材公司或其委托单位按照计划收购。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实行限量出口。3.猎捕、采集野生动、植物药材,要贯彻“采、护、育”和“护、养、猎”并举的方针
        在采集或猎捕野生动、植物药材时,坚持药用植物的采挖与抚育、培养相结合,实行药用动物的猎捕与人工饲养相结合、分布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平原的大宗野生药材资源,由于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粗放经营,容易引起环境的恶化。对这些品种要实行分片轮流采挖,使草地资源有一定恢复期,同时要加强对草场的保护,因地制宜,建立草库伦,封滩育草,围栏护育。适时、适量采挖成猎捕野生动、植物药材。根据野生资源的种类确定采大留小,保护幼林、母兽、幼兽,使其正常生长繁衍。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采收量大,资源衰减速度快。对这类资源的利用,应根据其更新能力,规定采收的最适宜数量;对市场需要而分布区域小资源量少,更新速度慢的品种,要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对濒危、稀少的品种,禁止采挖,逐步进行人工培育和人工饲养,扩大资源;在珍稀野生药用动、植物栖息和繁殖地,建立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区,保护和保存种质资源。
            (三)发挥南药资源优势,提高国内自给水平
        我国海南和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南部是南药资源分布区。海南岛为我国南药之乡,西双版纳为我国南药第二大产区。根据南药的现状、特点,发展南药生产应以槟榔、砂仁、益智、巴戟天四大南药为重点,同步发展丁香、白豆蔻、檀香、苏木、儿茶、血竭、安息香等引种试种成功的品种。以减少进口,提高自给水平。
        合理布局,建立南药商品生产基地。在海南岛发展槟榔、益智、白豆蔻、丁香、檀香、海马、沉香,建立槟榔、益智生产基地;在广东粤西地区建立砂仁、巴戟生产基地,在西双版纳发展砂仁、儿茶、苏木、白豆蔻、血竭、千年健、建立砂仁、儿茶、白豆蔻生产基地;在广西发展血竭、安息香、玉桂、砂仁,建立血竭、安息香生产基地。
        建立重点品种的开发试验基地。南药开发试验是在生产规模上对科研成果作放大试验,使现有南药的科研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丁香、豆蔻、檀香、槟榔、巴戟天、沉香、海马等品种的开发试验基地。广泛、系统地推广应用稳产高产,选育良种,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国南药区处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广大地区,是热带物种基因库,药用资源中珍、稀、特、优种类繁多。其中,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低山雨林地区、丘陵山地资源种类多,密度大。海南岛约有中药资源2500种,西双版纳有1700种左右。由于种种原因,热带动、植物资源破坏比较严重,这一类地区的中药资源要特别注意保护其再生能力。
            (四)保护和培育林木药材,扩大药用资源
        杜仲、厚朴、黄柏等林木药材是我国经济林树种。多分布于秦岭和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地,以及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林区,包括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等地。四川的川朴、浙江的温朴、福建的建朴;贵州、陕西的杜仲;东北的关黄柏、四川的川黄柏,品质优良,为地道药材。
        60年代以前,我国林木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连年采剥,后备资源濒临枯竭。从70年代开始,大面积人工培育,目前成熟林(树龄在20-30年)占造林面积10%,中龄杯(树龄10-15年)占35%左右,幼龄林(10年以下)占55%。幼龄林中有部分已经郁闭。由于林木药材生长年限长,更新缓慢,加之管理粗放,成活率低。特别是近些年来,多方插手抬价抢购,资源破坏比较严重,药材产量虽然上升,但质量下降。从我国林木药材资源状况和长远利用出发,必须把保护和培育资源作为重点,坚持采伐利用和人工培育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国家、集体、个人经营,造林与多种经营同步发展。
    1.加强对林木药材的保护、管理
        林木药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执行《森林法》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坚持以法治林,制止乱砍滥伐。要控制林木采伐量,资源的消耗量不能超过生长量。在林木药材集中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2.适地适树,建立林木药材生产基地
        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山区为林木药材发展长远布局的重点,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浙江、福建、黑龙江宜林面积较大,为发展的重点地区。坚持大片集中造林与零星分散造林相结合,实行“谁保护、谁造林、谁受益”的方针,调动广大林农积极性,大力营造人工药材林,采用良种、壮苗,保证造林质量。迅速建立一批稳定的林木药材生产基地。3.多种经营,以短养长
            森林内乔、灌、草、藤植物的根、皮、花、果、枝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苔藓、地衣、藻、菌类资源是工业、食品、医药等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森林中多种资源,改变单一生产结构,是发展林木药材生产的重要措施。
            (五)发展中成药工业,进行资源深度开发
        中成药工业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中药资源的转化增殖,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中成药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南、华东、东北各大城市。特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吉林等省、市的中成药生产技术、装备较好,投入产出比高,投资效益高。这些地区1990年中成药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40%,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地区。目前,中成药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归口中成药厂有600多家,生产剂型40多种,产品5000多个。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在传统方剂的改进提高和民间药、民族药的发掘整理,真菌药物、海洋药物类的开发上均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积极研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动了技术进步,使中成药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些都为开发我国中药资源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看,中成药工业生产还有不适应之处。由于宏观控制不利,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对一些产值、产量大、利润高的滋补药品,盲目发展,忽视了批量小、利润低治疗性的小品种生产;质量标准不够完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科技力量不完全适应资源开发的需要。
        中成药工业的发展,应建立在中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依靠管理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持续、稳定、协调、全面地发展,按照“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后滋补”的原则,在保证治疗药物生产的前提下,保持滋补、保健品的独特优势,开发新品种,开拓国际市场。
    1.稳定生产布局,合理调党产品结构
        历史的发展,使中成药产业布局和我国经济分布的总体状况十分吻合。长江中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京津地区、珠江三角州、东北地区构成我国中成药产业布局的基本骨架,应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带动西部、西南部进行中药资源开发生产。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结合各地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改革挖潜,搞内涵扩大再生产,把握适度合理的增长和发展速度,是中成药工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
        稳定生产布局,在宏观上要克服“分散布局”和“重复建设”,避免有限资金的分散使用及能源、原材料、技术力量的制约造成投产的企业达不到一定的经济规模。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切实抓好传统骨干品种的生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创优质名牌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争取出口创汇。
        重点发展沿海中成药生产,进行资源的深加工,变化势产品为优势商品,以提高经济效益。2.革新挖潜、集约经营,扩大内涵再生产
        要不断地提高中成药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科技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逐步扭转粗放经营的落后状态,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经营效益。3.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技术进步,使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中成药品种的生产开发,要重视处方和工艺的研究,重视药理、临床指标考核和质量标准以及中试放大生产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品种。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需要出发,组织科研力量,重点开发研制具有独特疗效的新品种,充分利用地产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向保健饮料、植物色素、调味剂、日用化工品、化妆品等方面探索,不仅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也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六)科学技术是开发中药资源的动力
        开发中药资源,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积极实施科学教育兴药的战略。1.研究优质高产,采取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措施,足发展药材生产的关键
        用现代科学系统地总结传统栽培经验,培养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以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丰富栽培植物的种类,扩大药用资源,保护珍贵稀少以及濒危物种。人工驯化野生药用物种,引种试种。2.加强对药用动物人工饲并的研究
        动物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过去重视不够,很多珍贵稀有的药用动物被滥杀,药用资源遭破坏,动物药的供应一直很紧张,供不应求的品种约有50%左右。对野生药用动物进行繁殖保护、种群复壮的同时,要加强野生濒危药用动物的人工饲养的研究,重点开展麝、灵猫、虎的饲养和研究,开展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研究;进行大面积龟鳖放养的综合研究;进行蕲蛇、银环蛇、乌梢蛇的人工养殖的研究,并对蝮蛇、海蛇等蛇类的药用价值等进行分析研究是今后科研工作的重要课题。3.研究开发海洋药物
        我国利用海洋药用资源仅占已知海洋药用资源的10%左右,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看,开发前景都是可观的。但是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不同的特点。首先是开发难度大,技术性强。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有很强的探索性。比如,在不同季节或不同海区采集的生物样品也可以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就增强了海洋生物资源采集和分析研究的困难。其次是开发海洋药用资源投资大、成本高。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很低,分离获得化学成分需要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和精密仪器。因此,开发海洋药用资源比开发陆地药用资源更需要有雄厚的物质条件和足够的资金。目前,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队伍薄弱,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海洋药用资源开发要求。尽管如此,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4.加强教育,培养人才
        中药资源开发,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建立一个幅射全国、布局合理、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的中药科研开发体系,培养一支有足够力量,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培养专业人才,首先要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有计划地在中医学院、中药院校扩大招生,进行正规教育。其次要进行在职培训。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方针,重点放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大力开展在职教育,培训业务技术骨干,力争在本世纪末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中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全面、深入地开发中药资源奠定基础。
            (七)中药要进一步走向世界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已成为世界传统医药宝库的重要部分。当今,在“回到大自然中去”的呼声中,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医中药热悄然兴起,中药的国际交流日益活跃,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从而加速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从总体看,国际医药的发展将从化学药品转向天然药品,对中药的需求将不断地增加,中药的国际交流将以贸易为主转向经济、贸易与技术结合。中药商品贸易将在出口中药材、传统中成药的基础上向新药、医药保健品方向发展。因此,中药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当今的国际市场充满着竞争,中药市场也不例外,特别应当引起重视的是,一些国家以其先进的制药技术、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称雄于世。所以,中药走向世界,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慎重对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巩固现有传统出口品种的亚洲市场,扩大新药和保健营养品的出口。并以保健营养品为龙头,开拓欧美市场,带动治疗性药品进入欧美市场。拓宽国际市场,首先要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适应输入国的通关要求,改进中药名优产品的包装、剂型,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其次是通过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合资办厂、补偿贸易等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生产国外需要并感兴趣的品种。了解国外有关医药管理的法律,在输入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平等交易。其三是优选部分药材基地和重点中成药厂家,作为国家重点出口基地,发展创汇高又不与国内争市场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品种作为出口的拳头品种。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选择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试点,采用合资合作方式,在境外办厂、办店。与国外合作研究诸如感冒药、减肥药、妇用保健药、中老年强壮保健药以及皮肤健美药等。在南亚、东南亚及非洲的南药生产国建立南药基地,合作生产猴枣、胖大海、豆寇、乳香、没药等进口南药。
        实现中药走向世界的战略设想,第一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加速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中药外向型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科学意识,加强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和科研部门与经营部门的合作,组织起高水平的科研一生产一经营联合体。开发临床验证确有突出疗效、无毒副作用而且基础研究做得扎实的中药优质新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第二要扩大中医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和影响,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运用国外能理解和吸收的方式组织和利用国际技术研讨会,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传播中医药的科学作用,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医药的长处。第三要了解国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和动态变化,同时要掌握各国对天然药物的药政管理方面的法令和条例,研究和分析这方面信息。在掌握中药和天然药物国际市场信息的同时,深入了解中药的国内资源量、消费量、可供出口量和国际市场需要量等,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实施中药的外向型战略。
        总之,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中药生产,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发展优势产品。以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市场的需要和结构来决定区域开发规模和结构。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制定中药资源的开发战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