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分布 > 正文
  • 东部季风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一)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处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少部分属于热带。我国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处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少部分属于热带。我国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6%。我国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据统计,仅种子植物就有24500种,分属253科、3184属,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动物种类繁多,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000种以上,约占世界种数的10%。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约有2000多种,其中鱼类资源1500多种。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资源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复杂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我国中药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118种、药用动物约1574种、药用矿物80种。这些中药资源有规律地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在地球表面上,任何自然环境军部分布着一定的生物类群。不同生物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热量和水分同样是决定中药资源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中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此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即所谓“三向地带性”学说。
        根据我国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中国自然区划》将我国的自然区域概分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区域”是我国综合自然特征分区的广域概念。我国三个十分广阔的自然区域是我国自然条件不均衡性的综合表现,简而言之,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以生物分布而论,我国陆地环境三大自然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对生物种类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三大自然区域的三大生态地理中物群,实际上也反映了生物对大区域自然条件适应的共同性。
        本章讨论的中药资源分布,即依照以上三大区域分别论述:东部季风区域结合药用植物的纬向分布;西北干旱区域结合药用植物的经向分布;青藏高寒区域结合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进行讨论,并对相关分布区内的药用动(矿)物进行介绍。此外,还对我国不同气候带代表性山区中药资源的垂直分布做了专项探讨。
        东部季风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市
        东部季风区域的最南点南海南沙群岛南缘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3度58分,而最北点黑龙江省北部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位于北纬53度31分10秒,南北跨纬度近50度,直线距离5500公里,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东部是季风特别活跃的区域,夏季东南季风影响明显,随着气温的上升,降水量也逐渐增加,形成雨热同季,为中药资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部季风区域比较湿润,特别是东南部气候更为湿润。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降水逐渐减少,热量分布南北差异显著,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干旱,由湿润区进入半湿润区,以至半干旱区。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地势平坦,水热状况没有受到地形的明显干扰,所以地带性特点以纬向为主;仅在东北部,由于干湿情况是自东向西逐渐变干,因而出现经向排列情况。东部季风区植被的纬度地带性相当明显,依次为东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混交林、华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西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华南热带季雨林及雨林。以我国陆栖脊椎动物为例,可分为几个基本的地理生态群: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和热带森林、林灌、农田动物群。中药资源的分布与上述的生物分布规律是基本一致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
        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本文所述东北地区和一般习惯所称的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有不同的范围和含义。
        东北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的一个自然区域,也是我国最东部的地区,地理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由于海洋季风影响,给东北带来较多的雨量和较长的降水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因而降水量不十分丰富,湿度仍较高,比邻近的华北区湿润得多。本区属寒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及春季多大风,地表干燥而多风沙天气;秋季风速较春季小,可形成持续数日之久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降水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700毫米,长白山地区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全区分布较广的地带性土壤有寒温带的漂灰土、温带的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
        本区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茂盛。动物资源也较丰富,兽类有驼鹿、马鹿、梅花鹿、野猪、狍、麝、水獭、狗、獾、黑熊、貉、黄鼬、香鼬、棕熊、紫貂、猞猁、狼、青羊、雪兔、豹等,东北虎已不多见;还有多种啮齿类,如灰鼠、花鼠、大林姬鼠等;鸟类有松鸡、榛鸡、星鸦、啄木鸟等;爬行类有棕黑锦蛇、蝮蛇等;两栖类有花背蟾蜍、蟾蜍、青蛙等。东北区的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维管束植物约267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10,其中树木种类少,但数量多,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以省而论,黑龙江省有中药资源约15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2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药用矿物及其他约40种;吉林省有中药资源1781种,其中药用植物1412种、药用动物324种,药用矿物63种。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性药用种有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黄芪、刺五加、桔梗、党参、鹿茸和蛤士膜等。
        东北区纵横均在1000公里以上,南北气温差异和东西降水差异较大。在自然景观上,最主要特征是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而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地表结构又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气候的冷湿性和地域内部的地理分异。根据气候因素,参考地形条件并结合药用植物分布的特点,可将东北区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一)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包括东经127度20分(黑河附近)以西、北纬49度20分(牙克石附近)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地,是我国最北的一个植被区域。
        本区地势大体是东南部较低、西北部较高,区域内山势不高,一般在海拔700-1100米。区内河流网布,北有黑龙江,西有额尔古纳河。本区为我国最寒冷的地区,年均气温0度以下(-1.2度至-5.6度),绝对低温约在-48度;全年无夏。本区距海较远,具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年降水量360-500毫米。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维管束植物仅800余种。主要药用植物种有赤芍、满山红(兴安杜鹃)、龙胆(包括龙胆、茶叶龙胆和三花龙胆)、防风、远志、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及金莲花等。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数虽少,但蕴藏量多,开发潜力大,如细叶杜香、越桔、兴安百里香、黄芩、山杏、金莲花、紫菀、山丹百合、一轮贝母等往往形成大片群落,资源量极其丰富。香柴胡、兴安柴胡、龙胆、王花龙胆、秦艽、桔梗等在本区分布广而数量大。在裸露的多石砾质山南坡上,兴安百里香、黄芩、南沙参、裂叶荆芥、岩败酱、瓦松等占优势。寄生于水冬瓜树根上的草苁蓉是有名的壮肾强精药。大叶小檗、刺叶小檗、兴安杜鹃、黄芪、红景天、升麻、草乌、蹄叶橐吾、蓍草、关苍术、艾菊、百合、地榆、苦参、黑水缬草、山杏、野刺玫、赤芍、玉竹、徐长卿、铃兰、穿龙薯蓣、手掌参、兴安藜芦、小斑叶兰和翠雀等都是本区的优势植物。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和大萼铁线莲等,它们具有温带性质。栽培药材种类有党参、平贝母、板蓝根、荆芥、黄芪、牛蒡子、红花等。
        本区药用动物有马鹿、黑熊、驼鹿、麝、野猪、狐狸、狍、灌、獐、狼、蒙古兔、刺猬、黄鼬、水獭、野鸡、鹌鹑和蛤士蟆等。人工饲养的药用动物有鹿(马鹿、梅花鹿)、乌鸡和蝎等。
            (二)东部山地
        本区北起黑龙江省爱辉附近,南抵沈丹铁路稍北一线,东抵国界线,西邻松辽平原,略呈新月形。本区大部分为山岭和丘陵,北段为小兴安岭,过松花江后为长白山地,东北面为低陷的三江平原。全区基本上属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但冬季气温仍很低,寒冷期也相当长。本区距海较近,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年降水量较高,长白山地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丘陵谷地和低地一般在500-750毫米,是东北地区最湿润的地区。小兴安岭基本上是低山丘陵,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地面平缓,而长白山地纬度位置偏低,地势较高,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本区植物种类繁多,具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本区属长白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属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系种类构成比较复杂,是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本区特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红松、紫杉、水曲柳、马鞍树(怀槐)、核物分布的特点,可将东北区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一)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包括东经127度20分(黑河附近)以西、北纬49度20分(牙克石附近)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地,是我国最北的一个植被区域。
        本区地势大体是东南部较低、西北部较高,区域内山势不高,一般在海拔700-1100米。区内河流网布,北有黑龙江,西有额尔古纳河。本区为我国最寒冷的地区,年均气温0度以下(-1.2度至-5.6度),绝对低温约在-48度;全年无夏。本区距海较远,具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年降水量360-500毫米。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维管束植物仅800余种。主要药用植物种有赤芍、满山红(兴安杜鹃)、龙胆(包括龙胆、茶叶龙胆和三花龙胆)、防风、远志、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及金莲花等。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数虽少,但蕴藏量多,开发潜力大,如细叶杜香、越桔、兴安百里香、黄芩、山杏、金莲花、紫菀、山丹百合、一轮贝母等往往形成大片群落,资源量极其丰富。香柴胡、兴安柴胡、龙胆、王花龙胆、秦艽、桔梗等在本区分布广而数量大。在裸露的多石砾质山南坡上,兴安百里香、黄芩、南沙参、裂叶荆芥、岩败酱、瓦松等占优势。寄生于水冬瓜树根上的草苁蓉是有名的壮肾强精药。大叶小檗、刺叶小檗、兴安杜鹃、黄芪、红景天、升麻、草乌、蹄叶橐吾、蓍草、关苍术、艾菊、百合、地榆、苦参、黑水缬草、山杏、野刺玫、赤芍、玉竹、徐长卿、铃兰、穿龙薯蓣、手掌参、兴安藜芦、小斑叶兰和翠雀等都是本区的优势植物。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和大萼铁线莲等,它们具有温带性质。栽培药材种类有党参、平贝母、板蓝根、荆芥、黄芪、牛蒡子、红花等。
        本区药用动物有马鹿、黑熊、驼鹿、麝、野猪、狐狸、狍、灌、獐、狼、蒙古兔、刺猬、黄鼬、水獭、野鸡、鹌鹑和蛤士蟆等。人工饲养的药用动物有鹿(马鹿、梅花鹿)、乌鸡和蝎等。
            (二)东部山地
        本区北起黑龙江省爱辉附近,南抵沈丹铁路稍北一线,东抵国界线,西邻松辽平原,略呈新月形。本区大部分为山岭和丘陵,北段为小兴安岭,过松花江后为长白山地,东北面为低陷的三江平原。全区基本上属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但冬季气温仍很低,寒冷期也相当长。本区距海较近,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年降水量较高,长白山地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丘陵谷地和低地一般在500-750毫米,是东北地区最湿润的地区。小兴安岭基本上是低山丘陵,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地面平缓,而长白山地纬度位置偏低,地势较高,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本区植物种类繁多,具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本区属长白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属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系种类构成比较复杂,是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本区特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红松、紫杉、水曲柳、马鞍树(怀槐)、核桃楸、关黄柏、暴马丁香、毛榛、刺五加和刺楸等。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山葡萄、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红藤子(东北雷公藤)、木通马兜铃及刺苞南蛇藤等。草本药用植物有人参、长白瑞香、铃兰、二歧银莲花、北细辛、平贝母等。
        小兴安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谷地宽阔,森林茂密,分布的药用植物有人参、党参、关黄柏、五味子、膜荚黄芪、平贝母、山楂、刺五加、无梗五加、龙牙忽木、木通马兜铃、辽细辛、侧金盏花、红藤子、桔梗、天麻、猪苓、龙胆、贯众、木贼、关苍术、升麻、缬草、草乌、白附子、赤芍、橡寄生、败酱、紫菀、远志、东北天南星、芡实、穿龙薯蓣、细叶地榆、铃兰、藜芦、山丹百合、卫矛、白鲜、落新妇、白花延龄草、威灵仙、大叶小檗、齿瓣延胡索、东北延胡索、越桔、笃斯越桔、玉竹、手掌参、轮叶百合、白薇、山杏、东北扁核木和野刺玫等。
        长白山地坡地较平缓。由于纬度偏南,直接承受来自日本的湿气团,气候比较温暖,雨量充沛。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961米,周围的山地有许多平行的山脊和纵切的宽谷,一般海拔500-1000米。本区植被随着地势的升高,呈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有维管束植物1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900多种。
        长白山的珍贵、稀有和濒危药用植物中,属长白植物区系的有红松、水曲柳、核桃揪、关黄柏、山葡萄、人参等;属南鄂霍次克植物区系的主要有长白银莲花、高山龙胆、答斯越桔、越桔等;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种类的存在,反映了长白植物区系与亚热带植物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区栽培的植物药材有人参、细辛、党参、平贝母、黄芪、龙胆、丹参、天麻、薏苡、白芍、黄芩、北马兜铃、北沙参、红花及金银花等。
            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野生药用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马鹿、梅花鹿、原麝、东北虎、豹、黑熊、棕熊、紫貂、水獭、长白蝮蛇、蟾蜍和蛤士蟆等,其中鹿茸、豹骨、熊胆和蛤蟆油都是本区重要的珍贵药材资源。
        本区分布的药用矿物有白至、方解石、云母、玄精石、白石英、自然铜、阴起石、花蕊石、金箔、金精石、炉甘石、青礞石、绿青、海浮石、银箔、蛇含百、滑石、硫黄、寒水石、磁石、硼砂、赤石脂、钟乳石、铅丹、石膏、扁青、鹅管石、硼砂等
          (三)中部平原
        本区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与辽河下游中原连成一体,地理上合称松辽平原。这一区域处于背风环境,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米之间。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属半湿润地区。春季气温上升较快,降水较少而多大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温度较高,形成以草原为主的森林草原景观。区域内缺乏野生乔灌木树种,以木本科草类及杂草类为主的植被是其主要特点。本区植物属蒙古植物区系,约有药用植物300多种。本区地道药材有防风、柴胡、甘草、桔梗、麻黄、龙胆、知母、远志、杏仁、苦参等;常见的种类有黄芩、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狠毒、南沙参、徐长卿、砂地百里香、罗布麻、蒺黎、一叶秋、白茅、列当、桑、蒙桑、威灵仙(棉四铁线莲)、马蔺、细叶百合、地榆、委陵菜、仙鹤草、透骨草(野碗豆)、米口袋、漏芦、穿山龙、茵陈、蒲公英、马勃等。旱生药用植物有麻黄、甘草、远志、米口袋、翠雀、蒺藜、地枸叶、角蒿、秦艽、芯芭、茛菪、棘豆、五脉百里香、扁茎黄芪等。
        辽西海拔100—500米的低山丘陵阳坡上,酸枣灌丛分布较普遍,是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药用资源。辽宁以朝阳为中心,为酸枣仁主产地,还分布有沙棘、荆条等。
        本区野生药用动物种类不多,分布较普遍的有中华绒鳌蟹(方海)、蟾蜍和蝎等。家养药用动物有鹿、牛、马、羊、猪、鸭、鸡、狗等。
        药用矿物多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主要有龙骨、龙齿、白石脂、蛇含石、麦饭石、大青盐、姜石、芒硝、花蕊石、炉甘石等。
            二、华北暖温带区
        本区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海、渤海,北面与东北区和内蒙古区相接,南界以秦岭北麓、伏牛山、淮河与华中地区接壤。华北区地处中纬地带,介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具有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区域内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而多雨;冬季较长,气温寒冷而干燥,盛行西北风;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但持续时间较短。本区降水量少于东北区,但降水比东北区集中,降雨量从沿海向西北方向递减,而年平均温度则由北向南递增。这是本区中药资源种类由北向南逐渐复杂的主要原因。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地带性土壤为褐色土和棕色森林立,黄土高原上则分布有黑护土。除石质山地外,本区地表覆盖物质主要是黄土,这是华北区自然地理的基本特色。
        本区西高东低,明显地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山地分布于北部和西部,有很多高山,如太行山、沂蒙山、泰山、华山、五台山、雾灵山等,高度平均超过海拔1500米,有些超过3000米,其中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海拔达3767米,是我国东部第一高峰。丘陵分布在本区东部,包括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广阔地带为我国最大的华北大平原以及经渤海到东北的辽河平原。
        本区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隶属200科、1000属,草本植物占种数的2/3,木本植物占1/3。植物区系有明显的温带特征。中药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生产水平较高,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森林中的药用植物以赤松为主,分布于辽东半岛南部、胶东半岛直至苏北云台山一带。油松广布于华北山地点陵,华山松则分布于华北西部地区,而侧柏广布于华北各地。次生植被中灌木药用植物有荆条和酸枣。华北地区的植物区系位置处于中国-日本亚区边缘,所以在区系的构成上带有较大的过渡性特点,是邻近各地区植物区系的汇合。植物群落中欧亚大陆成分占有一定的数量,如药用植物中有柽柳、翅碱蓬、猪毛菜、盐爪爪、蒺藜、鹿蹄草、铃兰、灰绿碱蓬、骆驼蒿、刺果甘草、苦马豆、披针叶黄华、鹤虱、灰绿藜等。许多热带起源的喜马拉雅区系和西南区系的植物,经西北到达华北,如金露海、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秦艽等。属喜马拉雅成分的华山松可分布到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而牛皮消甚至可分布至东南沿海。华北区和东北区的联系也较多,如属于东北植物区系的刺五加、核桃楸、北五味子、两色乌头、糠椴、紫椴、锦带花等在本区均有分布;狗枣猕猴桃在我国除东北各地外,仅见于华北区。
        由于热量不同而引起的植物种类的纬向变化,是本区发现最为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从南到北,由于热量的逐渐减少,可看出植物分布的规律性。本区商界的秦岭淮河一线附近植物区系中的亚热带成分很多,不但有若干落叶药用种类,且有天然的常绿成分,如红柿、山茶、竹叶椒、扶芳藤、络石等;半常绿种类有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等。此外,在江苏北部和胶东半岛还可见到亚热带的常绿附生植物蜈蚣兰。这些植物再向北就没有分布了。各种亚热带广泛分布的落叶阔叶树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乔木加盐肤木、漆树、枫杨、黄连木、苦木、白檀、乌柏、枫香、黄檀、化香、栎、栾树等;灌木如三桠乌药、日本紫珠、白棠子树、黄栌等;藤本植物如木防已、菝葜、木通等,其中除盐肤木、漆树、枫杨、白檀、三桠乌药、木防已等可一直分布到辽东半岛外,其他各种到一定纬度就不再向北分布了。
        本区内有不少海拔超过1500米的高山,所以垂直地带性分布变化显著。本章后文将以太白山为例,说明垂直分布的特点。
        这一地区盛产著名的地道药材,如河南的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和菊花,以及红花、山茱萸、禹白附、禹白芷、款冬花、茯苓、补骨脂、金银花等;河北的紫菀、薏苡、祁白芷、板蓝根、甜杏仁、枸杞子、苦杏仁、槐米、红花、北沙参、知母、黄芩、麻黄、升麻、柴胡、酸枣仁、远志、五加皮、马兜铃及祁州漏芦等。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本区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动物区系成分中华北型的种类较少。本区既有北方、南方动物,又是季风区及蒙新区动物相互混杂的地带。动物药用种类不多,地道药材有阿胶、牛黄等。
        本区南北跨度大、东西距离长,不同地区在气候、地貌和植被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别是气候、植被的经向变化明显,由东部的湿润森林景观,向西逐渐过渡到森林草原、典型草原景观。根据自然条件和中药资源种类的不同,本区又可分为三部分,即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以及黄土高原。
          (一)辽东、山东低山丘陵
        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位于华北区东部。辽东半岛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的南延部分,千山为其主干。山东低山丘陵包括胶东丘陵、胶莱平原及各中南山地,海拔500-1000米,也有超过1000米的山峰。这些山峰绝对高度虽不高,却突出地耸立在沿海平原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虽有渤海相隔,但在地貌发育、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等方面极为相似。两个半岛均受海洋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可达650-1000毫米,比华北其他地区多200毫米以上。因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华北其他地区稍低,冬季气温则稍高,有利于植物生长。两个半岛的植物科、属较相似,但种的组成有不同;植物区系中热带、亚热带的种类和数量山东半岛比辽东半岛明显增多,以种子植物计,辽东半岛有约1600种,而山东半岛则有1800种。
        本区的植被类型属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成分以华北区系为主,长白区系次之。常绿针叶林的代表树种有赤松;阔叶林代表树种有栓皮株、麻栎等。木本药用植物还有黄柏、照白杜鹃、迎红杜鹃、杜松、细叶小檗,一叶秋等。林下分布的药用植物有半夏、海州骨碎补、东北天南星、毛穗藜芦、二苞黄精等。藤本药用植物有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穿龙薯蓣、菝葜、瓜蒌等。山坡灌丛中及石砾地分布有紫草、丹参、瞿麦、忍冬、角盘兰、崖椒等。具亚热带亲缘的药用植物,如构树、三桠乌药、日本紫珠、海州常山、
    刺楸、漆树、瓜木、白檀、盾叶唐松草等也有分布。
        本区濒临黄海、渤海。沿海地带受海潮或海浪的影响,在滩涂和近海盐碱地上分布的药用植物有单叶蔓荆、北沙参、盐角草、中华补血草、罗布麻、旋覆花、枝柳、刺果甘草和杠柳等。
        本区分布有较多的海洋药用生物,主要的如昆布、海带、牡蛎、石决明、瓦楞子、海马、海龙及某些药用藻类,如海藻、裙带菜、石花菜及紫菜等。
        辽东半岛的千山是长白山脉的余脉,长白植物区系的成分十分明显,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72种,其中药用植物600多种。千山的代表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文冠果、无梗五加、刺五加、黄柏等;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几种猕猴桃等;草本药用植物有铁线莲、南柴胡、龙胆、败酱、缬草、东北天南星、铃兰、粗茎鳞毛蕨、黄花乌头、穿龙薯蓣、紫草及獐牙菜等。
        山东半岛的昆嵛山和辽东半岛的千山在植物区系方面关系密切,分布的代表性药用种类有北五味子、细辛、多被银莲花、天冬、崂山百合、穿龙薯蓣、多被银莲花(两头尖)、毛穗黎芦、东北天南星、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二苞黄精、黄柏及胡桃楸等。
        本区是海洋药用动物的产区,主要种类有石决明(盘大鲍)、对虾、刺参、海蛇、海龙、海马、海龟、玳瑁、海豹、海狗、鲸类、鱼脑石和海胆等。本区分布的药用矿物种类不多,主要有云母石、朴硝(元明粉)等。
            (二)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
        华北平原包括江河下游平原、海河平原(河北平原)、黄河下游平原和淮北平原,后三者即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与黄淮海平原被渤海湾隔开,又通过山海关咽喉地段相连接。黄淮海平原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华北平原由辽河、滦河、海河、黄河冲积而成,是一个地势坦荡、土层深厚的全国最辽阔的冲积平原。本区土壤条件较好,矿物养分较高,光热条件丰富,适宜药用植物生长。
        以海河平原为例,包括山麓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分布药用植物670余种,分属110多科。山麓平原上分布有白头翁、苦参、茵陈、紫花地丁、翻白草、酸枣、郁李、半夏、柴胡、远志等300多种野生药材;栽培的药材有菊花、山药、板蓝根、大黄、北沙参、黄芪、丹参、牛膝、白芷、瓜蒌、枸杞子、薏苡、玄参和紫苏等。低平原与山麓平原接壤处分布的种类与山麓平原基本相同,而与滨海平原接壤处,则分布有耐低洼盐碱的药用植物类型,常见种类有小蓟、蒺藜、白茅、香附、益母草、菟丝子、蛇床子、匾蓄、蒲公英、旋覆花、苍耳、柽柳、旱莲草及马齿苋等。本区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以河北省安国具(古称祁州)为例,种植的大宗药材就有200多种,地黄、枸杞子、山药、白芷、紫苏、菊花、牛膝、板蓝根、花粉、紫菀和丹参等30多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年产量可达200—500吨以上。滨海平原属盐碱涝洼地区,分布有北沙参、草麻黄、问荆、刺藜、合掌消、直立白薇、芦苇、香蒲及白茅等。
        冀北山地包括江西低山丘陵、冀北山地和晋北山间盆地,是一个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区域。冀北、辽西山地由数列平行山脉组成。
    冀北山地的自然景观具有过渡性质,从东南向西北,气候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植被则由森林-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过渡。药用植物的分布以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麓坝上区域为例,分布有耐寒、耐旱的种类,如木贼麻黄、草麻黄、单子麻黄、黄芪、防风及黄芩等。此外,主要种类还有问荆、猪毛菜、甘草、地榆、荆条、柴胡、苦参、玉竹、知母、藁本、金莲花、剪秋罗、秦艽、升麻、北重楼和北苍术等。
        本区动物性药材中驴皮阿胶和牛黄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珍珠、刺猬皮、全蝎、五灵脂、土鳖虫、蟾酥、土地龙、桑螵蛸、蝉蜕、斑螫、蝮蛇、红娘虫、虻虫、蜂房、蜣螂虫、蟋蟀、蝼蛄和蟒螬虫等。      本区产矿物药材30多种,主要有赭石、滑石、硫黄、浮石、金礞石、石膏、芒硝、紫石英、白石英及阳起石等。
            (三)黄土高原
        本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是一个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高原,除一些裸露的高山以外,基本上均成了连续的黄土盖层,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处于我国东南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具明显的冬季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本区的中药材种类相对较少,但产量较大,其中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的有大黄、党参、九节菖蒲及连翘等。植物区系具显著的华北特征,如普遍分布有油松、白皮松、侧柏和文冠果等;林下灌木主要有胡枝子、忍冬、连翘、黄刺玫、胡颓子,野皂荚、山楂、荆条和小叶锦鸡儿等。林下草本有小唐松草、糙苏、兴安升麻、淫羊藿、玉竹、黄精等,此外还有黄芩、大火草、北柴胡、北苍术、酸枣、秦艽、款冬、九节菖蒲、地榆、白头翁、异叶败酱及南牡蒿等。
        根据地貌形成过程和自然特征差异,本区又可分为陇东盆地、陇东陕北高原、渭河地堑平原和山西高原。
        以陇东陕北高原为例,长城沿线是内蒙古风沙草原向东延伸的部分,区内草原类型的植物生长在干旱多沙的环境中,沙地植物逐渐增多,且以耐旱、耐寒的干草原和沙生药用植物为主,分布有甘草、木贼麻黄、中麻黄、苦参、北柴胡、宁夏枸杞、银柴胡、款冬、远志、瓜子金、柽柳、猪毛蒿、蒙古黄芪、紫花、扁茎黄芪、蒺藜、地肤、骆驼蒿、狼毒、沙枣、列当、天仙子及戈壁天冬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药用植物集中分布在高原的绿岛上,主要有侧柏、扁核木、地榆、毛樱桃、仙鹤草、山杏、皂荚、山楂、冬葵、北马兜铃、棉团铁线莲、大黄、胡芦巴、苦参、沙棘、酸枣、枣、连翘、秦艽、淫羊藿、编幅葛、桔梗、党参、北苍术、款冬、知母、半夏、地黄、甘遂、京大戟、忍冬、小唐松草、毛叶小檗、狗筋蔓、河朔荛花、白蕊草、无梗五加、异叶败酱、黄刺玫、泡沙参、龙葵和射干等。
        本区药用动物主要有麝、鹿、复齿鼯鼠、土鳖、刺猬、蜈蚣、斑整、虻虫、蜂和蝉等;矿物药材有龙骨、赭石、朴硝、阳起石、云母石、硫黄、石膏、白矾及芒硝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