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药股评析 > 正文
  • 2004,医药并购盛宴谁埋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如果点击2004年医药行业最为热门的词语,“购并重组”应该算其中之一。2004年医药行业在遭遇了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GMP、GSP认证准入、抗菌药降价限售等“寒流”后,购并的舞步也随之越跳越急。业内认为,2004年医药行业

    如果点击2004年医药行业最为热门的词语,“购并重组”应该算其中之一。2004年医药行业在遭遇了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GMP、GSP认证准入、抗菌药降价限售等“寒流”后,购并的舞步也随之越跳越急。业内认为,2004年医药行业的购并无论从发生的数量、频次还是交易金额来看都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未来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因为并购悄然改变。   

     

    巨头撑起购并盛宴

     

    盘点去年的并购案可以发现,医药行业的巨头几乎都加入了并购行列。2月,国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国药控股收购深投所持有的一致药业43.33%的股权,成为一致药业的新控股股东;11月,上海华源集团以11.6亿元增资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重组后北药50%的股权;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东盛集团占49%的股权)出资7.5亿元重组云药集团;12月,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和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出资20.35亿元对哈药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哈药完成股权变更;荷兰帝斯曼公司参股华北制药…..从事医药投资咨询研究的康斯公司副总裁蒋松认为,大企业大并购是去年购并浪潮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和最为突出的特点。“如果把2000年作为分水岭,之前医药行业并购很少发生.,之后逐渐增多,但是像去年这样高频率、大数额的资金流动是前所未有的。”

     

    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的并购数量已经高达43起,平均不到一周就发生一次,有近六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抢占优势资源仍然是去年企业并购的目的所在,企业都在抢时间、拼速度,在优势资源上下工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说。他认为,随着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做大做强成为一些大企业的迫切要求,这些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区域市场的霸主地位和某领域领先地位,而是要分食全国的市场,把产业链延伸得更宽更广,更加无懈可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连国药控股这样手握主渠道一直高高在上的国资委直属企业也开始俯就地方强龙。强强联手是目前医药业并购打出的最响亮的招牌。

     

    并购背后的支点

     

    去年,各种因素导致的医药行业利润缩水,增长速度放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一掷千金大举并购的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

     

    资料显示,在医药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全行业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国有经济的比重更高。而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快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因此,在引进非国有经济促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医药行业的资产重组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十五”规划明确的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是,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格局,并提出了扶持建立5—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大型企业,合计销售额要达到全国医药销售额70%以上的发展目标。这些产业政策和规划,对于推动医药行业资产重组是尤为关键的。

     

    另外,加入WT0后医药行业作为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较大,特别是药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使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着行业内部必须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医药行业属于高增长行业,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资本流入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业外资本为尽陕占领医药市场,进入的途径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并购重组的形式。

     

    “除此以外,医药行业全面推行的GMP、GSP、GAP认证使市场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氛围,并购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自救行为,也给投资者创造了许多机会。在国有资产退出和市场无情的挤压下,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支持国有资产进行改制,去年医药行业几个大的并购案都能从中看到政府参与的影子。”蒋松说。

     

    并购过后重组难

     

    “目前的并购仅仅处于抢占资源阶段,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去年并购后的整合动作,没有哪家企业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整合方案。预计现在的并购整合要到3年以后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才能评判购并决策的对与错。”于明德说。他强调,购并本身不准,难的是购并后企业的整合工作。“世界药业并购案中,重组成功被市场认可、业绩迅速上升的企业只有近30%;还有70%左右的并购,企业重组后销售、利润和原来差不多,没什么变化或者还不如原来。其实并购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很大。”

     

    华源、华润、东盛、中信无疑是去年医药并购舞台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但是即使在资本舞台上翻云覆雨,也难掩其潜在的经营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华源和华润同属业外资本,都走的是多元化的企业战略之路,在医药领域都是野心勃勃。华源在进入医药行业十几年来左右出击,凭借资本和政府背景频频得手。“华源在2003年重组上海医药集团之前,并购的都是中小企业,上药是它整体布局的开始,去年华源并购北京医药集团,其雄霸全国的野心表露无疑。”蒋松说。华源也曾公然表示,上药和北药是其腾飞的两个发动机。而华润集团,虽然在去年云药的争夺战中黯然退出,但是一直钟情于中药国粹的梦想终因拥有东阿阿胶而变得真实。

     

    东盛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近年来一直业绩不俗,而去年借中国医药集团之手染指云药实为处心积虑,整个动作完成的非常漂亮。有业内人士分折,以东盛的身份想夺得资源优厚的云药机会很少,而借中国医药集团之手参与争夺就会简单得多,因为地方政府还是比较买国有大企业的账。

     

    据了解,目前医药行业的并购采取的方式多为直接用现金增资扩股、与国资委成立控股公司、债转股等方式进行,而直接投入现金还是采用最多的方式。蒋松透露,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多采用净资产折算。

     

    “其实,并购完成后接下来的问题很多。尤其并购国有企业,包袱太重,隐形的投入很大。比如投入5亿元并购,但真正进入被并购企业后可能要再投入几亿元来妥善解决养老保险、职工再就业、退休等问题上。去年的并购需要细化的东西还非常多,严格地说,一些并购案并不算尘埃落定。”蒋松说。

     

    其实,在华源并购北京医药集团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震惊和担忧,华源2003年收购上药后运作近两年,距离三年上市的时间目标越来越近,但是整合的效果起码从外界看来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上药留给业内的印象同样是不停的并购。“华源并购后消化不良的危险很大,作为业外资本它究竟对医药业有多深的理解呢?”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另有传闻说,东盛在参与并购云药后曾表示会在一段时间内低调示人,专心整合。其实作为在资本市场左右逢源的东盛来说也的确到了该沉淀的时候。截至目前,虽然东盛旗下企业众多,但是品种链条各不搭界,营销整合未见突破,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应该还是集中在OTC市场。从东盛近年的发展来看,其掌门人眼光独到,胆识超人,但是做产品仍然是企业征战江湖的根基。从这个角度上说,东盛也有不容回避的软肋。

     

    未来购并谁唱主角

     

    “2005年并购还将是主旋律,但是规模要小得多,因为医药巨头能量的释放已经告一段落,开始进入整合阶段。流通领域将是未来掘金的热点,外资将陆续登上并购的舞台。”蒋松说。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时间要晚于医药市场,因此医药企业的市场运作手段目前还更多地局限在业内重组的范畴。做大做强一直是医药企业喊出的口号,其实做大做强是两个层面的运作,做大不一定会强,但是购并和业外资本的进入对于整个医药行业的推动力还是显而易见。金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重组类医药公司的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传统制药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上升的速度非常快。

     

    “购并还使资金、人才、技术迅速靠拢形成合力,这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行业集中度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业内人士说。

     

    “两年前,康斯公司曾经预测2008年会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的医药市场格局会清晰起来,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在未来两三年中国医药市场可能会有外资的企业加入并购行列,因为不管是管理能力、资金能力,国外大型公司都比国内企业强很多。现在很多外资公司都处于观望状态,主要是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政策层面还有待于完善、改进。但是随着中国医药市场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外资必须要争取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外资会增加投资,加大并购力度。”蒋松说。

     

        其实,近年来世界医药巨头间的重组购并也愈演愈烈。有分析预测,到2l世纪中期,全球前70家大制药企业将合并为15家,医药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产业集中更加有利于跨国公司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医药市场进行分割与控制。可以说,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与世界同步,国内前十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达到30%以上,目前在医药流通领域已经到达这一数字。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在2011年成为中国医药十强之一,年销售额就必须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资本运作还将是一个不得不用的手段。《中国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