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药股评析 > 正文
  • 2004:资本改写医药行业历史a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业内并购力度最大 这几年,并购的作用被医药行业内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熟识,并购行为已经在医药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变成一种常态化了的经营现象。因此,并购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浅显到深入,就成为并购演绎的必然

    业内并购力度最大

     

    这几年,并购的作用被医药行业内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熟识,并购行为已经在医药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变成一种常态化了的经营现象。因此,并购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浅显到深入,就成为并购演绎的必然趋势了。

     

    对比2003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并购行为,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正是以“大”、  “高”、“深入”而显得“一年更比一年强”。

     

    率先为2004年业内拉开并购帷幕的是国药控股,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收购“深入”作了注释。

     

    国药控股是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简称国药集团)和复星实业“合资经营”的产物,其中,国药集团占51%股权,复星实业占49%股权。一个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有医药商业集团,一个是中国最具实力的民营医药企业集团,两者抛开“成分”的差异首次以共同利益的名义走到一起。

     

    2004年1月,当一致药业宣布其控股股东深圳投资欲转让全部国有股时,国内共有6家医药集团加入竞逐,最后,国药控股成功突围,以12,480万元收购深圳投资持有的43.33%股权,成为一致药业第一大股东。国药控股设立1年来第一次采取大宗并购行动,即“首战告捷”。

     

    深圳市政府认准国药控股,无非是因为国药集团的雄厚的医药商业背景,以及复星实业的高效灵敏的民营管理机制,两者对于一致药业摆脱困境皆不可或缺。

     

    谈到“大”与“高”,断不可不提华源生命和东盛集团。

     

    在业内人士眼中,华源生命虽有华源集团这个央企背景,却可谓地地道道、并不足惧的“门外汉”。就是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门外汉”,几年来在医药行业并购中喧宾夺主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大戏。其医药扩张效率“如汤沃雪”。

     

    2004年9月,双鹤药业授权发布公告称,原第一大股东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药集团)将进行战略重组,华源生命将持北药集团40%股权。其它股东及持股比例为:北京市政府国资监管会占20%,北京国资经营公司占30%,中国高新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高新投资)占10%。

     

    11月,双鹤药业再度公告,华源生命将接受高一新投资所持10%股权,所持北药集团股权上升至50%。北药集团战略重组完成后,注册资本达到23.2亿元。亦就是讲,华源生命以11.6亿元巨资换取北药集团的控制权,占驻北京医药的制高点。

     

    这还不算。进入11月和12月以来,市场盛传由华源集团控股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将并购鲁抗集团和新华集团两个山东省以至全国具有较强实力的医药集团。

     

    虽然截至目前尚无正式协议,但是上药集团和华源生命对舆论的分析与评说并不给予否认,显示两宗几乎同时展开的并购谈判磋商“好事多磨”,皆在积极进行中。上药集团如若成功实施收购,预计总耗资将在20亿元以上。而上药集团凭借自身5大产业板块,加上吸收鲁抗集团和新华集团进行重组、极有可能实现华源集团的既定战略——赴海外上市的目标。

     

    届时,一个由上海医药、华源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双鹤药业以境外上市的上药集团,将组成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实力首屈一指的“华源系”。

     

    其实,在华源生命和上药集团并购屡占先机的时候,东盛集团也来“赋闲观之”。

     

    自从云南省政府确立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并决意为省内最大的医药集团——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药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内许多医药企业趋之若鹜,踩破了云药集团的门坎。鉴于云药集团旗下云南白药的特殊情况,东盛集团遂联合国药集团旗下子公司共同设立“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医药)。结果,东盛集团得偿所愿:中国医药以7.5亿元取得重建后的云药集团50%股权(与原云药集团净资产值折股相等),东盛集团郭家学荣誉出任云南这个动植物王国最大医药集团的董事长。

     

    对东盛集团来说,此役完胜国内各路对手,将极大地提升东盛集团医药行业的地位。从长远看,东盛集团和复星集团作为民营医药新锐,很有可能在各自涉及的医药行业子行业中领跑。

     

    而新近发生的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药公司)“重组增资”,可谓“为中国医药行业大型化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2月20日,哈药公司实际控制人哈国资委与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签署“重组哈药公司增资协议”,3家国内外机构拟向哈药公司增资20.35亿元。增资后,哈国资委仍以45%股权为哈药公司第一大股东,其它3家机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2.5%、22.5%以及10%。

     

    此次增资扩股后;哈药公司总股本猛增至近40亿元。

     

    即将过去的医药行业2004年,无论从什么角度审视,都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刻骨铭心地记忆,鉴往知来地回顾。

     

    这是因为,在资本不再成为禁忌、证券市场经年累月、医药行业与这个生产力最基本资源越来越密切地结合的过程中,似乎没有哪一年像2004年一样,能带给医药行业如此巨大的震撼,如此深刻的变革,如此无尽的思索。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2004年,资本以其深不可测、无所不能的魔力,悄然绘制着医药企业全新势力范围的版图,改变着医药经济整体构成成分的格局,改写着医药行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

     

    概括而言,在资本以及与其密不可分的证券市场的作用下,2004年医药行业巨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行业内部并购力度最大;新股上市数量最多;药企高层人事变动最频繁。

     

    2004年,在证券市场新股上市方面,医药行业可谓出尽了风头。据统计,从干金药业2月26日获准首发新股到双鹭药业9月9曰顺利挂牌交易,医药行业一次又一次在证券市场上刮起“IPO风暴”。全年先后有千金药业、益佰制药、康恩贝、武汉健民、马应龙、春天股份、新和成、现代制药、华邦制药、华兰生物、威尔科技、鑫富股份、京新药业、科华生物、达安基因、双鹭药业等16家医药企业IPO新股并上市,创造了医药行业有史以来“前无先例、后难超越”的记录。如果不是下半年后期暂停新股上市,今年医药新股数量恐怕还会上升。

     

        由于医药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目前深沪股市上市公司存量l,376g中,医药类公司总数已上升至约占10%,成为股市举足轻重的一个独立板块。而在医药行业内部,随着资本源源不断输入,带动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医药行业结构和品种的调整升级,进而拉动了医药经济2004年克服不利因素并持续稳定地增长。《医药经济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