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3-31 10:54:06
  • 核心提示: •中医药文化从体系来看,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观念层面。其中观念层面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医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
    •中医药文化从体系来看,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观念层面。其中观念层面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医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五个方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大医精诚,德术双馨;平和阴阳,崇尚和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要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中化于行,全面渗透到中医全行业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层面,并在实践中做到五个结合。 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是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从体系来看,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观念层面。其中观念层面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医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中医药的存在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内容。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中医认为天、地、人三者,人的生命,无以伦比的宝贵。《黄帝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中医又认为,医学关系人的生命,医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因此,自古以来,中医认为“医乃仁道”“医乃仁术”“仁者爱人”“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救死扶伤作为医生的崇高职责。这种观念,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形成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中医生命观。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中医生命观的现实文化意义有二:一是对社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医院服务的宗旨,是医务人员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崇高责任;二是对医院内部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是要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医院建设成员工的精神家园。 天人合一,整体观念 从中医学角度看这是中医的医学观或者说医学模式,从文化角度看这是中医的自然观、社会观和系统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产生于先秦时代,提出于北宋时期,此后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想,几千年来为各种派别的思想家所接受。先秦《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与天地并生,是一个统一体。北宋哲学家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都遵循统一的规律,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古代先哲还把追求天人协调,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影响和指导下,中医学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医学观——整体观。《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中医学把整体观念贯穿于基础理论、临床学科、理法方药和辨证思维,为中医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石。这种整体观念,就是要把人的生命放在天地之间来研究考察,不仅强调人体各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文化意义有三:一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正确处理医院和社会关系,既要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又要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的变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自己;三是正确处理医院内部各种关系,医院内部是一个统一体,要以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个人与集体、医疗与护理、业务和保障等各种关系,整体思维,系统管理,统筹兼顾。 大医精诚,德术双馨 这是中医的医师观和医德思想。几千年来,中医创立了医德思想和医师规范。中医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又要有精湛的医术,只有医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才能称之为“大医”。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这篇医论中,系统提出了“大医”的三个标准:一是医术精通,二是诚心救人,三是医德高尚。孙思邈的大医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被中医界所推崇。 大医精诚论,构成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现实文化意义有三:一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二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一手抓业务技术建设;三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大医”,服务民众。 平和阴阳,崇尚和谐 从中医学看,这是中医的平衡论,从文化角度看,这是中医的矛盾论、医患观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医学把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认为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疾病丛生,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因此《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中医学在其基础理论、临床学科、药学体系、诊疗体系中,贯穿了阴阳协调、和谐的思想,构成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内容,其现实文化意义有二:一是对外要处理好社会关系,特别是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二是对内要处理好上下关系、部门关系、同行关系,建设和谐医院及和谐团队。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中医精神和中医的发展观,为中医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纵观中医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自我发展,刚健有为的发展史。《史记》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反映了中医先贤们观察、探索中医药的牺牲精神。东汉末年,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立志研究前人医学著作,总结前人医学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巨著,奠定了中医学临床基础。《本草纲目》是一部实践性、科学性都很强,内容十分丰富的药学巨著,对世界药学史都有重大影响。李时珍以科学的态度,“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其间,为了明确药物的形态、产地、功效、毒性等问题,不畏艰苦,亲自到各地走访,甚至以身验毒。这本巨著成书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医前辈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创业精神。 中医发展过程中孕育的自强不息精神,构成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动力,必须大力弘扬。一是要坚持理论自信。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医前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她的科学性不容置疑,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要坚持科学和创新精神。中医前辈在创立中医学过程中,在科学技术十分局限的条件下,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精心观察,细心考察,躬身求证,亲身体验,系统总结,创立和发展了中医药学。这种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医发展的原动力,永远不会过时。三是要坚持献身精神。历代中医先贤们,医以为己任,“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穷经皓首,躬身实践,矢志不渝,终身追求,这种献身精神,终成中医伟业。献身精神、科学态度、理论自信,此三者是中医自强不息的基点和源泉。 “五结合”促核心价值观“三化” 如何把这些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中化于行,全面渗透到中医全行业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层面,发挥中医文化的特殊功能,笔者认为重点要抓好五个结合。 一是 “神形”结合。要加强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职工强化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内化于心,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要加强中医文化形象建设,打造中医文化氛围,外化于形。神形结合,形式与内容并重,耳濡目染,不断提升职工中医文化素质。 二是“神行”结合。要把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制度、规范、标准以及服务模式当中去,把文化观念转化为员工言行,转化为管理行为,转化为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服务的实际行动。 三是与大传统文化的结合。在建设中医文化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华大传统文化的研究,弄清源流关系,更好地指导中医文化建设。 四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在中医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学习和宣传教育,让中医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五是与业务建设的结合。在中医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业务建设的有机结合,为业务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