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回归自身学术文化主体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8-27 08:52:24
  •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生保健

       •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的“保命全形”观等,无不显示着自身的科学价值,不仅具有现代品质,还具有引领未来的品质。

      •如何看待中医学的价值体系,不单纯是中医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更是整个东方世界的问题、人类思想史上的问题。

      近日有幸获曹军及冯清先生所著《现代人看中医》一书。捧读此书甚感欣喜,该书通过趣谈、比较的方式解读中医,以使更多的西医、更多的大众了解中医。开篇即道出了中医的哲学性,并剖析了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差别所在。继以浅显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阐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和中药治病的要义,并以具体的病证呼应先前的理论分析。所载全息理论联系了经络腧穴学,着重介绍了身体上的全息反射区。全书布局整体与局部有机统一,层次明晰,内容既有科普性又有深刻的中医内涵,读后颇多启发,由此而引发了一些思考。

      中医学包含东方人大智慧

      当今处于多种文明的交织、碰撞之中,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明?

      从历史上看,按照国际考古学和历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与中国一样悠久的古文明,地球上总共有6个:那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那些异土的文明,曾经与中国文明一样的璀璨辉煌,而后来却逐渐淡去,令人惊奇的是,唯独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一直绵延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而浸润着中华文明的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鲜活地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传播和发展。

      从中医自身来看,在今世独存的这门科学里,它从中华文明源头的《易经》里,秉承整体观的结构图式和整体观的运动模式,显示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智慧,整体地、运动地看待世界和事物,并以《易经》阴阳二气“交感相与”看待生命不断生灭的流变过程;它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辨别事物的属性和演绎事物的结构与内在联系;它以气化理论去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天象物候的变化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它以“天人合一”思想,把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以人文与科学的互动形成独特的意境……这一切都注定了她是一个伟大的包含着东方人大智慧的学科。

      中医学“把握整体”的思维特征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不仅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认识世界,而且通过直觉、体验、普遍联系的方法认识世界,更能把握整体,而且接近真实,对此中医学具有什么样的思维特征呢?

      中医理论体现着动态调节关系思维

      中医学思维方式注重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信息、系统、控制等,目的是解释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事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认为生命现象是整体现象,生命是在与“他”相联系的整体中存在的。如书中介绍藏象学说中讲五脏之间的关系,脏腑表里配属的关系,生理功能与病变的关系,五脏与形体诸窍的关系,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等。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发现实体思维方式不能完全解释世界,并且暴露了许多不足,从而从以实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步进入到以关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是“象”思维而非概念思维

      象的思维,属于理性上的悟觉思维,讲求融通,反映象的流动与转化。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状态与变化的方式,象的思维离不开信息作用。故在中医学中随处都可见到藏象、脉象、舌象、证象的表述,与重在“器”的形态研究是两种认识路线。

      中医讲“藏象”不讲“脏腑”,因藏象是内藏外象,通过人体所显露于外的多种“现象”加上医者的“意象”去感知内在脏腑生理病理功能,所以中医学讲的心、肝、脾、肺、肾是一种理论模型,是一种功能符号,而不是脏腑实体。中西医都切脉,西医切脉主要是了解脉率和脉律,中医把脉主要感知的是脉形、脉势、脉的通畅度和脉位。如端直有力,如按琴弦,即为弦脉之象,而这种脉象与自然界的东方、春季、人体的肝气之间存在联系。所以西医切的是“脉搏”,中医切的是“脉象”。一字之差,认知对象、范畴、内涵形成了很大差别。

      中医学是复杂思维而不是线性思维

      近年来非线性科学在探索非线性现象的普遍规律,发展处理它们的普适应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

      人体是个复杂系统,中医认识生命现象时含有混沌、非线性的复杂科学思想。书中“全息反射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生命活动部分与整体、人体与宇宙间的全部信息联系规律,并应用这种规律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一门医学科学,它包括人体全息规律的研究、人体宇宙全息规律的研究,使人们不断自觉地从全息认识模式出发采用崭新的认识模式。

      领略中医哲学思想的旨趣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高层次,我们如何领略中医等哲学思想的旨趣呢?

      中医理论思维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气、阴阳、五行的三大范式之中。气是中国哲学与医学最本质的结合。气是中医学从理论上解释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核心概念,气的一元论思想阐明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通过气化理论来阐明生命的运动变化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 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表达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状态。

      中医学把阴阳理论作为事物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如阴阳离合、互依、消长、转化等,在临床上有很强的指导性。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而中医应用五行理论,从相生、相胜原理推导出相制、相化原理,用于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并借此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以上这些该书均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解读。

      说到中医学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研究的意义,我还想举几个例子:诺贝尔物理学奖、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玻尔发现,他最得意的科学创见——互补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早就是一块哲学基石,太极图就是互补原理最好的标志和象征。因此他把太极图作为自己的“族徽”或“图腾”。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说:“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近十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如托姆突变理论、重整化群、分支点理论等,都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协同学的建立者、德国物理学家哈肯说:“我认为协同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在整体观念上有很深的联系……虽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但在西方,一到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就忘记这一点,而中医却成功地应用了整体思维来研究人、人体和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中医比西医优越得多。”

      中医学的理论特质不仅具有现代品质,还具有引领未来的品质。如我们知道,生态学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的新文明形态,而中医学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整体论的生命理论,有着深刻的生态学意义。

      时至今日,还有人拿着“逻辑思维和实验方法”来衡量中医,否定中医的科学性。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有其结构、内在规律和独特方法论的。中医药学是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理当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建立了病因、病理、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包括着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发明,如藏象、经络、针灸、气功等理论和技术,直到今天仍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

      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的“保命全形”观等,无不显示着自身的科学价值。

      回归自身文化主体时不我待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与其他科学门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与西医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途径。

      中医药学不仅是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中医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与孕育其母体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获取了《周易》及儒、道诸家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当时的哲学、历法、天文、人文科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可喜的是,在当今思维科学更迭、跌宕的潮流中,尤其是在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出现后,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多元文化及多元思维方式,对中医学的整体思维重新回眸,重新审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医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里走出来,带着历史的轨迹走到今天,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价值。如何看待中医学的价值体系,不单纯是中医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更是整个东方世界的问题、人类思想史上的问题。

      不久前,我应邀到北京大学“中医影响世界论坛”作了一个报告,会上也有幸聆听了楼宇烈先生讲话,他针对当今国人对中西文化认识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要“科学启蒙”,要重新回归自身的文化主体,我想《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这本书已经这么做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