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多读经典 才是硬道理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09-02-12 08:20:11
  • 核心提示: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发展。中医也不例外。  中医精华在古籍,句句金石,字字珠玑。大凡历代著名医家,习医无不研经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发展。中医也不例外。

      中医精华在古籍,句句金石,字字珠玑。大凡历代著名医家,习医无不研经据典,业医之际,也往往“手不释卷(经典)”。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皇甫谧家贫好学,常常“带经而农”,中年患病——风痹,身体偏瘫,他仍手不释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孙思邈倡“学者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张子和“耽嗜医经五十年”;朱丹溪未入医门之前已研习《内经》十余年;李时珍“渔猎群书,搜罗百氏”,“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吴鞠通云:“我朝治恰学明,名贤辈出,咸知溯源《灵》、《素》,问道长沙。”上述所论 “古训”、“众方”、“典籍”、“医源”、“本源”、“群书”、“百氏”、“医经”等,无不指中医经典而言。

      由此可见,历代著名医家多是在研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不断创新而取得成就的,故后人有“自古医家出经典”之说。

      所谓的继承,并非单单是咬文嚼字,死死板板地去读经典。在研读的过程中,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更要“圆机活法”。如果只是继承,也只能成为中工。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以善用虫类药而见长,著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可谓发古人之未发。任继学教授在中医界有“活字典”的美称,然而,其师古而不泥古,提出了许多新理论,如“人体三维生理系统论”、“伏邪论”等,还创立、发展了中医急诊学科。在SARS肆虐期间,任老以其深厚的经典理论做基础,融会贯通,圆机活法,辨证论治,为治疗SARS、控制疫情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观当今习医的人,常以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一月通》、《中药速记歌诀》、《内经选读》等为蓝本,不知此举属于投机取巧,断章取义。中医基础理论是一个月能学得通的吗?朱丹溪未入医门之前已研习《内经》十余年,方才拜师学医。为了求快,只记单味中药的功效,而不明药物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怎能处方用药?“业医不明药性,杀人尤毒于梃刃”啊!张介宾若不是对《内经》原文熟读成诵,了然于心,岂能写成《类经》?而当今的习医者,往往从《内经》中摘取只言片语编成《内经选读》来学,真是愚啊!“志不坚,智不达”,要想学好中医,就得回到经典中去,多读经典,熟读经典。这样才能学到原汁原味的中医,吃透中医的真谛。

      总之,要想使中医经典理论基础扎实,只有多读经典,熟读经典,用心领会经典,才能实现。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临证时,才能圆机活法。正如王洪图教授所说:“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想当名医是不可能的。”

      一句话:学中医,多读经典才是硬道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