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传统中医的现实诉求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1-08 13:13:00
  • 核心提示:  1、生存的诉求 目前中医的处境就像三十年前的中国一样,面临着是“引进外资改革开放”,还是“闭关自守”,特别是传统中医的处境更是如此。如果是闭关自守,仍然采用药“简、便、验、廉”

      1、生存的诉求 目前中医的处境就像三十年前的中国一样,面临着是“引进外资改革开放”,还是“闭关自守”,特别是传统中医的处境更是如此。如果是闭关自守,仍然采用药“简、便、验、廉”的办法,尽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则面临生存面临危机,如果是改革开放,采用大量的现代设施以及现代医药.则面临传统的丢失。

      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看看我国中医人数就可以明白一二。我国在1949年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为49万人.其中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著名中医人数在上世纪80年代为5000余名,现在已不足500名。中医是一门传承性极强的文化和技术,千百年来中医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师徒传承。而目前的学院派的培养模式导致中医已经是“后继乏人”了。传统中医防治疾病,是以中药、针灸、推拿、心理、养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如今“医药分家”,科室不断分化。用中药的不能针灸、讲心理的不会养生。医药法规的限制,中医诊所连传统的“丸、散、膏、丹”等剂型都不能制作。传统的中医是“内外妇儿都能看。中药针灸推拿都能用”的全面型人才,而现在的中医已被肢解的残缺不全。这种情况下。中医只能是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导致“后继乏术”了。传统中医药是中医继承和发展的根基所在,面对临证有效的中医越来越少的现实,一些名老中医发出“抢救中医”的诉求。强调的就是,要保留干百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全面型中医,“把根留住”。

      2、发展的诉求

      传统中医的发展,是抱着经典性不放,还是在实践中顺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完善。是申报为世界遗产,还是拿来大刀阔斧的改造。是作为中华文化继续传承,还是抹煞其文化性而继续用科学性来改造传统中医。就那中药来说,传统的中药是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躁、配伍反畏等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已经极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很多人对传统中药的应用就带着问号。现代中药就是要解决传统中药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是好的,有用的,但是却不认识、不理解它。发展现代中药,就是要将现代中药发展成既能治好病,又能用通俗语言说清楚疗效的药物。也就是要消除迷惑.将传统的带问号的中药变成现代的带感叹号的中药。中药现代化是和中医现代化相辅相成的。中医发展了,中药也就发展得更快。比如随着中医的发展,中药也逐渐进入了急救领域。比如救心丹就经常在心脏病人手术中表现出色。

      3、教育的诉求

      改善中医药教育和服务体系是培育中医药市场的关键环节。中医药绝大部分是通过有中医药教育背景,从事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传递给公众的,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医院校学生往往中西医兼修,而西医所占比重较大。关键-的临床实习又是在西医院或西化程度很高的中医院,训练方式与西医一样,病房实习占据大部分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中医必须的、足够的门诊实习,毕业后,一旦进入医院常规进行轨道。中医常常只能是西医的“补丁”。到头来,那些科班儿的中医师运用中医的能力实在是难以令他们自信,更难令患者他信。如果没有足够愿意用。而且能够正确使用中医药的医师队伍存在,那么中医药市场扩展只能是句空话。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从大学开始。加强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教学,减少西医课程。甚至将西医课程压缩进医学史和比较医学这样的综合性科目,不以培养中医学生运用西医从事医疗活动为目标,仅仅作为知识参照,这样势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中医理念,加强中医技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功夫”。二是对于民间通过师带徒、父传子等传统方式成长起来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师通过适当的考核与鉴定,给予合法执业资格,以补充科班儿中医师数量与质量的不足,这对于农村与边远地区更有现实意义。

      4、文化的诉求

      科学“高”未必不固执。科学“精”未必不恐怖,科学“尖”未必不野蛮: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智慧,也是情趣;医学要回归.了解人体非为了控制人体而成对立,而宜与身心和谐,与生命的自由意志统一。药物应用非指为了干预人体,而应与环境和谐,与生命的利他性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思、继承和创新中国文化,使承载中医药的土壤更加肥沃与牢固。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由工业化进入知识化时期,多元文化意识已渐渐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积极认同,这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契机。尽管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和问题也会让人迟疑和困惑.但希望却是显而易见存在着的,就看我们的胆识如何!境界如何!行动如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